孩子 把你的手给我 D2-语言的力量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D2-语言的力量 鼓励和指导的更好方法 学而思 by 璇花香墨

关于称赞

现在很多人知道夸奖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对孩子一点点的小成绩大人就会赞不绝口“哇,宝宝好棒!你真棒!真是好孩子!你很优秀,你比别人做的更好" 特别是奶奶,姥姥们更是无原则的赞扬,什么事都能赞扬一翻,我家也不例外,其实这些判断和评判性的赞扬多说无益,我家现在经常就是她做完了一件事都会问说我棒吗?以此来寻求认可,特别依赖。孩子需要免受评价性的赞扬的压力干扰,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夸努力和成就(关于短期事件--只局限于这个事情本身),而不是品性和人格。表达中充满了欣喜和赞赏,言辞中传达出对孩子努力的承认,尊重和理解。称赞时做明确和详尽的描述。如孩子打扫了房间,我们可以对她的努力和成绩表示感激和欣赏:屋子原来太脏了,你怎么做到这么短时间内就扫完了呀?你一定费了很大劲!/这次老师让观察鸟类,你写的不错!而不是干巴巴的 " 你真是个好女儿!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 “你作文写的真好!” 此处中枪有木有!我家我也是经常夸好孩子,真棒,结果就是遇到一点挫折就觉得自己很失败,以后真要慢慢改正了。避免捧杀--如果上来就是大帽子一扣,夸你--一个是事实,另外一个是我对你有期待,“捧杀”这个词再形象不过,就如被别人过度赞扬希望逃跑,很多得抑郁症的名人就是如此,被很高期望,被压抑,又不自信结果就抑郁了。让孩子觉得努力就会好一点,结果并不是妈妈评价我的唯一来源。盲目表扬--表扬细节,事实的细节,哇,你竟然没有站起来10分钟哎。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孩子凡事总是迎合别人,寻求别人的认可,很容易发展成为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也是一种应对方式,本身也不坏,但是讨好型人格相当脆弱,敏感,给人感觉很谦虚,总是抬高别人,缺乏底线原则,内在期望讨好的对象给予一个认可,回应,讲话别人无回应就失落,报复。做事干活很认真辛苦也很疲惫,希望有一个结果,表面看起来很善良,温柔,谦虚,其实内心很痛苦。这种人恰恰把自己要负的责任放在别人那里,觉得我没做到你没有认可我,我没做好是你没有支持到我,没有为自己负责,其实人最大的力量来源是自己,是自己内在有需求且相信自己可以满足自己。这种形成的原因是在原生家庭里,没有得到无条件的爱,如果没有迎合或者违背父母的期望就得不到爱,就做讨好型,至少可以得到回应。听到这里我真是感同身受,因为我觉得我也是讨好型人格,活的真的挺累的,我想我要做的是相信自己并且自己可以满足自己,然后引导我的女儿可以发展出自立,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界看法影响的品质,虽然很难。

关于指责和批评

避免语言暴力,批评时不要批评人品和性格。指责人格是第一位伤害别人的,如批评老公时会说: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因为我爱你才说你,其实我们是在深深的表达我的需求,以前我给你说你不听,那么我就把你一棒子打死让你翻然悔悟。虽然我们感觉是爱之深,但其实老公感受到的也许是责之切。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才根深蒂固的影响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永远/就是/没有指望。。造成的结果就是对方会认为不管怎么做,你都失望,那么我就这样好了,你指责我,那么我也指责你,你声音大,我声音比你还大。恶性循环开始。

我们年轻的一代妈妈应该是不会攻击孩子的人品了,我家姥姥经常会在孩子淘气时生气的说没见过你这样的孩子,什么一点都不听话,什么败家子之类的。这些废话多说无益,孩子仍旧不知道该怎么做。而且孩子经常受到批评学会了气愤和憎恨,也学会了谴责别人和自己,怀疑自己,没有自信。想起宝宝经常对姥姥说把姥姥扔到垃圾桶里,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我们都不是圣人,也有自己的情绪,但是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愤怒和生气孩子可是看在眼里的。但是怎么说呢,所有的人都是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只不过是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但是说到底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我们自己内在的投射,育儿是一场自我发现的旅程。

孩子 把你的手给我 D2-语言的力量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孩子 把你的手给我 D2-语言的力量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8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 把你的手给我 D2-语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