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鲜有既叫好又卖座的影视作品?

为什么中国鲜有既叫好又卖座的影视作品?_第1张图片
饱受诟病的中国版《深夜食堂》

最近饱受争议的翻拍电视剧《深夜食堂》引发了不少网上的讨论,关于这部日剧经典为什么一经翻拍就成这样了,豆瓣评分还不到3分,实在有些可怜,难道真的是因为文化差异太大吗?殊不知东亚影视作品之间相互翻拍已成常态,比如东野圭吾的著名悬疑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就分别被中日韩三国翻拍,可见文化差异不是《深夜食堂》翻拍如何失败的最直接原因。

我看还是是中国导演整体素养的问题。

听我细细道来,这年头,我想大家都有感觉到,为什么中国的电影市场越来越大,观影人数也越来越多,反而烂片成堆,好的电影却越来越少呢?而反观中国的邻居韩国,却呈现电影佳片无数,百花齐放的局面,本土电影成为韩国电影市场上的绝对主力,每年都会出现了既叫好又卖座的电影。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大量的导演都接受过西方电影工业,尤其是好莱坞的洗礼和的学院教育。


为什么中国鲜有既叫好又卖座的影视作品?_第2张图片
韩国电影《隧道》


而中国现在还处在一个电影人才极度缺乏的状态,大批的电影人都还是自产自销。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很难出质量特别高的剧本。因为中国文化长期以来重诗歌轻小说,小说发展史较短,好的小说 尤其是类型小说其实较少。而西方则不一样,几百年来,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家在各个不同的方向贡献了大量的优质作品,比如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莫泊桑,爱伦·坡,包括一大批极度擅长人物描写的俄国作家,而当代我最喜欢的类型小说大师史蒂芬·金等等。这样就为后来的影视作品的拍摄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灵感。我们现在看到了很多的经典的系列,都是曾经的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比如福尔摩斯探案集,007系列,哈利波特系列,指环王系列还有最近大热的《冰与火之歌》。

那好的小说家或者是好的剧本对于拍摄电影到底有什么帮助呢?

主要的帮助就在于小说家最懂得如何去塑造里面的人物,好的小说一定是人物鲜活而且情节完整,逻辑结构缜密的。

而反观中国的电影,你可以看得出来很多的电影,甚至是连最基本的这些要素都不具备,说白了,连最基本的讲故事都不会讲。我们来看看深夜食堂里面的那些人物设定,就明显感觉非常的做作,而且里面的道具,食物等等这些都非常的不接地气。观众连最起码的认同感都没有,你怎么能指望他们会喜欢上这部剧呢?

再比如说宁浩导演,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导演,虽然他的电影《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拍摄手法大量借鉴了盖里奇的电影,但是他在塑造人物,包括完成故事本身很有一套,里面的黄渤等等,这些角色其实就是我们生活当中每天都可能接触到的一些人,只不过他把它进一步喜剧化了。而且《疯狂的石头》整部电影,情节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完整。


为什么中国鲜有既叫好又卖座的影视作品?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为什么中国鲜有既叫好又卖座的影视作品?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而这些中国的很多导演甚至是大导演有的时候都做不到,比如说张艺谋导演的《长城》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首先,观众就心里面就会有个疑问,就是这些怪兽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宋朝怎么会突然冒出来这么多怪兽呢,既然是拍的历史片,那就最起码有一点历史依据,好不好?逻辑上都说不通,你有再大的投资,再强大的演员阵容又有什么用?所以这部电影最终沦为烂片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中国鲜有既叫好又卖座的影视作品?_第5张图片
感觉马特呆萌也很无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中国鲜有既叫好又卖座的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