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省亲祭祖记

                    阿混

      2018年2月11日,我与同宗弟、侄、孙一行七人赴入川迁云祖居地省亲祭祖。其间,浓郁的巴蜀风情、厚重的中华文化、古老的丧葬习俗、美丽的乡村景象、生生不息的世代亲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入川始祖富荣公乾隆年间从湖南省宝庆府邵阳县娥巩硚携子入川首迁重庆大足,其次子贵银公从大足再迁云邑北岸(今云阳县南溪镇青山大屋坪),世代繁衍生息,如今子孙已数百上千。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2张图片
(大屋坪)图片发自App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上午八点半,我们从云阳新县城驱车出发,经云安过南溪上青山,一路都是畅通顺达的乡村水泥硬化路,路边安全防护设施完备,家乡交通发展变化很大,一扫我对路况安全的隐忧。到达青山集镇时已近中午,大爸大爹一家早已热情设宴款待等候我们。饭后即备香蜡纸烛鞭炮等祭物,或乘车或步行前往散居大青山各处的若干老祖宗陵寝拜祭看望。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4张图片
(朝治公墓)图片发自App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于青山大屋坪这块祖居地,我既陌生又向往,以前从未去过。曾祖父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便从青山迁到了如今的鱼泉镇,父亲及我辈皆生长于鱼泉,对祖居地的印象来自于家中老人的闲谈。儿时,常听过祖居地"盐东、猫儿梁、庙当门"等地名,也曾听说过那儿冬天很冷,取暖靠柴火,前边烤糊了、背后冻木了的笑谈。这些闲谈笑谈吸引着少年、中年乃至即将老年的我对祖居地的无限深情与向往,今日终于得以成行。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9张图片
(庙当门)图片发自App

      拜祭笫一站,当然是位于炉子弯的距今最古老、辈份也最高的朝治公。朝治公距我已有八代,都不知该怎么称呼:他老人家了,就统称为老祖宗吧。他是贵银公的第三子,生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享年  69  岁。该墓碑立于咸丰八年(1858),原墓封土巨大,四周条石砌护。特殊年代里,墓周条石被撬,仅留封土与墓碑,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墓碑碑文依然清晰可见。朝治公,您的孑孙后代来祭拜看望您来了,您安息吧!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其后,我们先后翻山越岭,爬坡上坎祭拜了殷祖母、永浩公、永鄰公、清明公、清源公、德光公、德芳公、德芹公、盛元公等陵寝,参观了原龚氏祠堂、清明公故居、庙当门、大屋坪祖居地。这里重点记叙两墓一祠一居一地和一些人文趣事,和大家一起感受体验清朝和民国时期云阳青山风土人情及我祖耕读传家宗族文化。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11张图片
(殷祖母墓)图片发自App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拜祭完这些先祖陵寝,给我最大的感受是陵墓封土巨大、墓园修建精美、石刻镂雕精细、书法漂亮、撰文深远。如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殷祖母墓雕刻的人物花鸟活灵活现,数层垒石雕饰装修气派壮观,无不显示当时家族的富足繁盛与子孙后辈对老人的敬重与厚爱。又如长眠于青山之中,威居于大田之上,后有大山作靠,前有溪河婉蜒,左右两山环抱,视野极为阔远,如同高坐山间坐椅,俯看山川四野的清源公墓,真乃风水宝地。墓园完好,封土巨大,条石磨制拱护,墓碑高大宏伟。我龚氏文胆、家谱总笔清源公,年仅二十二岁的俊朗少年便担起首修宗谱重担,老人家安享如此佳宅,实在理所应当,这也是上天和子孙们对他无私付出伟大人生的褒奖与敬重吧。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14张图片
(清源公墓)图片发自App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没想到我祖在青山也建有祠堂,据说祠堂内有天井,上有踩楼。祠前有两颗大树,旁有一个大鱼塘。可惜上世纪九十年代撤毁了,一块精美的大木匾被两家人分锯而得,真的十分可惜。目前残剩的一幅石门框石料上乘,磨制精细,仅是原宗祠的一道侧门,如今被人当作入户大门,可见当年祠堂是何等的规模。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16张图片
(原祠堂侧门石门框)图片发自App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17张图片
(原祠堂天井)图片发自App

      此外,我们还专程去了大屋坪、庙当门祖居地以及清明公故居。这些祖居地属于现在的南溪镇黄高村、盐东村等村,海拔在六七百米至千米之间,是沿汤溪河谷翻过高山便是山区难得一见的比较平缓的平地、台地。当年树木繁茂,杂草封道。我祖入川迁云,挽草为业,艰苦开发,造田修地,建房筑塘,始有人烟繁盛鸡鸣犬吠的农村景象。如今,政府投入加大,道路进村入户,宽带电视网通,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白墙青瓦,屋舍俨然,植被封厚,森林茂密,山青水绿,真是一片好青山,也是一座大金山!你看大屋坪那遍地的绿油油嫩生生的绿色老品种窝麻菜,好爱人哟,厚道的山民让我们摘了一大袋,肉汤烫菜:鲜嫩清香的口感,独特微苦的味道、碧绿生艳的颜色那真叫无尚的美味,几十年没吃过了的巴适!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18张图片
(清明公祖居地)图片发自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1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20张图片
(清明公墓)图片发自App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2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22张图片
(德光公墓)图片发自App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2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2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省亲祭祖中,陪同的宗亲给我们讲述了几件祖宗的逸文趣事,听来提神醒脑,给人力量、启迪和思考。一是有关"才二老爷"的故事。"才二老爷"叫龚盛才,据说他与刘伯承元帅曾同窗读书,颇得刘帅赏识,刘帅报国从军,希望盛才参与举事,但他不愿从军,甘于乡村从教,一辈子教书育人。后辈谈及此事,引为憾事。二为有关德光公的故事。德光公生于同治三 年(1864),享年七十。学识渊博,能言善辩,能书能文,一手毛笔字十分漂亮。据说,他临终留嘱,日后他的墓碑后人不能随便树立,须"中举进榜"之士方可。此举足见德光公希望孑孙后代高度重视教育人才培养,直到他的玄孙龚俊本世纪初考上重庆大学后才遵嘱托为其树立墓碑。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25张图片
(德光公书写家谱)图片发自App

      三是有关德芳公的故事。德芳公身强体壮,高大威猛,喜上山打猎。时值晚清年间,青山乡村人烟稀少,林木厚密,虎豹成群。某日,德芳公与几位乡邻在当地一个叫社塘坪的地方,突遇一金钱豹,德芳公徒手无物,随即手捡路石,甩去一石,未击中,再击,豹已飞扑至身,德芳公临危不惧,伸双手迎击,一手紧握一前爪,两手死死控制住两前肢且紧抵豹颈,一阵翻滚搏击,豹孑两前爪无法发力,大怒,用其嘴撕咬了德芳公头脸,德芳公虽剧痛而不松力,随行人却已吓傻,半晌方回过神来,也可能受德芳公英雄之举感染,遂持棒敲击豹头,豹子占不到便宜,也害怕被打死,方落荒而逃。德芳公被背到家里,调治数日,便又如常进山打猎了。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2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2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2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2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3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回乡省亲祭祖记_第3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整整一天的回乡省亲祭祖,先祖们不忘初心艰苦创业的精神、重情重义耕读传家的宗族文化,敦本爱国亲民严己的家国情怀,深深地感染了我,教育了我,也影响了我,我将在新的历史时期,秉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宗亲文化,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做一个有益于时代有益于社会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乡省亲祭祖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