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第63天分享

第63天锻炼,今天上班。

感谢璐璐、亚楠和我见面聊天!

古典《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精选摘要(十二):

《知识IPO:把知识变现成价值》:

商业竞争是现代人的战场,过去的军事家,放在今天都是企业家或战略顾问。商业领域变化最快,竞争最激烈,新技术层出不穷。而商业思想大师是竞争的军师,是趋势的领航员,也是最会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人。像彼得·德鲁克这种一辈子写了40本书,并且开出了一整个“管理学”的解决方案的高产者,是怎么学习的?

首先,他们是终身提问者。

彼得·德鲁克终身都在写作、咨询和教书。他是数任美国总统的顾问,为很多企业做咨询,也是众多商业领导者的导师。他一生写了40本书,85~95岁就写了10本。

    和其他管理学者不同,他的学术研究主要来自实践。在1946年出版《公司的概念》之前,他在通用汽车公司工作和观察了两年。他一边教书,一边咨询,一边写作。所以他的书的特点是没有大段的学术描述和术语,而是紧跟时代的困惑,每本书解决一个问题。

当企业逐渐成为组织,他写了《企业的概念》,讨论企业的组织运作;当管理这个职能逐渐浮现,他出版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界定了管理者;他思考的问题涉及创新、非营利组织、生态远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曾任麦肯锡日本董事的大前研一更加“离谱”,他大半生写了91本书,至今还在继续勤奋写作。《专业主义》《OFF学》《M型社会》,也是每本解决一个问题。

其次,他们都是跨领域整合者。

管理学这个学派的思想如杂交水稻一样,是前所未有的混搭,是人类历史上交叉学科门类最多的专业之一。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是麻省理工学院搞火箭的系统动力学出身,发明戴明环的威廉·戴明是物理学博士,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是麻省理工学院核工博士,而还被认为管理学院祖师爷的彼得·德鲁克则是混搭之王。

彼得·德鲁克有一个爱好,每隔三年就选择一个领域深度学习,觉得学得差不多了,就换一个领域。这些领域在外人看来简直是不务正业,比如东亚历史、小说写作、政治学、社会学……他一生研究了16个学科之多(还写过《毛笔之歌:日本绘画集》这种小清新,你信吗?),但是当他带着上一个领域的知识积木进入下一个、再下一个领域时,这些知识汇聚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可怕的复杂系统——大师思想从中诞生。

我最喜欢的,是他的小说集的《旁观者》。

最后,他们都有一套知识IPO系统。

彼得·德鲁克这么评价自己的几份工作:“写作是我的职业,咨询是我的实验室。”他自己还是商学院的讲师。

——每天一句:“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出版后,深受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喜爱,女王嘱咐左右,卡罗尔先生以后再有什么著作出版,一定要拿给她看,于是不久之后,女王收到了《行列式初探及其在方程组中的应用》。可谓知识之岛越大,好奇的海岸线越长。——清代小说家蒲松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毕业第63天分享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毕业第63天分享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毕业第63天分享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毕业第63天分享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毕业第63天分享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毕业第63天分享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毕业第63天分享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毕业第63天分享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毕业第63天分享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毕业第63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