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苏州博物馆

学习来源:CNTV《为中国而设计》➕网资

学习时段:大三上学期

贝聿铭先生,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苏州博物馆_第1张图片

01苏州博物馆

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贝聿铭➕苏州博物馆_第2张图片

苏州博物馆建筑特色: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空间处理独特,建筑材料考究和内部构思,及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在建筑的构造上,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并进行改良,天窗开在了屋顶的中间部位。

立体几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一个折角,呈现出三维造型效果,不仅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性难题,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

贝聿铭➕苏州博物馆_第3张图片

02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1.建筑特色: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2.材料分析

玻璃与钢材

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网状钢材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自然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倾泻到室内,给室内的一切带来温暖和灵动之感,

混凝土

贝氏挖掘它的受力特征与视觉表现力, 在建筑设计中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 在作品中, 时常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混凝土可塑性的特点, 做出富有雕塑感的螺旋楼梯。其中伊弗森美术馆内庭的螺旋梯,埃佛森美术馆、达拉斯市政厅建筑中充分展示了混凝土适于悬挑的力学性能。

几何

贝聿铭在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构成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如果说密斯、柯布西耶在提炼几何性上作出了成绩的话, 那么贝聿铭则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础上丰富了几何构成, 从而为流于僵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开拓了新的道路,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

今日暂结!如有实事不符欢迎指正!

「写读书笔记初衷」学习--记录--积累--分享--交流心知!

「声明」小编现大三学生,前100篇看客打赏的全部稿费用于:我和校青志策划的春节“百幅对联送温暖”爱心活动的经费。

你可能感兴趣的:(贝聿铭➕苏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