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27手抄作为反思

《指导生活的算法》作者:莱恩•克里斯汀(美国布朗大学计算机学及哲学双学位,2009年人工智能洛伯纳大奖得主,以为文科特别好的理工男)、汤姆•格里菲斯(加州大学心理和认知科学教授),目前只有英文版。本书的核心观点:生活中的很多看起来复杂的决策,原来都可以用算法来解决。与其浑浑噩噩的接受命运的安排,不如有点理性的决策精神,把决策变成一个数学问题,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给自己增加一些底气。第一, 生活中的很多复杂决策,看上去没有规律可循,实际上是可以用算法来解决的。1、 用买房子作为案例做分析,用37%这个时间点来划分,遇到好的就果断做决定。2、 结婚对象的寻找也可以用这个37%规则。首先设定结婚的年龄底线,确定好37%这个年龄节点,节点前是观察期,节点后遇到更好的或者类似必须果断出手。3、 餐馆吃饭作为案例分析。假设你家附近有家餐馆,你已经去过15次,其中9次的体验非常好,而6次的体验不怎么好。你打算明天晚上出去吃饭,那么你时候应该尝试一个新的餐馆呢?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首先确定一个时间,比如假设你还打算在这个城市住很久,那你应该去积极探索新事物,冒点险是值得的,一旦发现一个号餐馆,将来可以继续去。如果你后天就要离开这座城市,那么在离开前的这个晚上,你就以稳妥为主,该去老餐馆。第二, 很多时候我们会沉迷在细节里,看不清大方向,其实是犯了数学上的国度拟合错误。1、 用一个年轻人做PPT的案例做分析。有时候考虑要大处着眼,甚至有点写意,过于专注细节,看问题就不够宏观。2、 用大学老师备课的案例做分析。有时候追求过度完美,想要面面俱到,反而没有突出,抓不住重点。其实做好一件事,抓住重点已经足够了。3、 如何避免过度拟合。第一,限定思考时间。比如一天小时之内必须完成报告。第二,限定内容长度。比如“电梯谈话”。第三,在白板上讨论商业计划,要使用粗的马克笔,笔画越粗,对你的思维越有利,越能逼着你去考虑大局。第三, 数学家能用算法告诉我们,应该着眼未来,还是关注当下。1、 很多生活问题都是数学问题,本质上是说,你应该花费精力去探索新的信息,还是专注于已有的信息中获得收获。2、 数学家建议我们考虑时间因素如果你还很年轻,你就应该积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果你再过两个月就退休了,你就没必要跳槽了吧。有些鸡汤说的把每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在这里不符合逻辑。3、 慢慢变老的过程中,我们的生活其实是越来越好,因为探索新事物的好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巨大,你会不断的遭受失败。老人不探索,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敢探索了,而是因为他们不用探索了,他们已经完成探索了。第四, 时间问题本质上是个数学问题,用数学家的办法管理时间,才能活得更有效率。1、 关于时间管理,到底应该小事优先、应该要事优先,还是急事优先?其实都是心法,而不是技术。2、 数学家思考的是,找到一套算法给时间管理找个优解。如果你的任务都是有截止日期的,数学家的建议非常简单,那就是按照截止日期的早晚安排任务,先做最早截止的任务。这个算法成为“最近截止日期”算法。3、 如果你想要的是尽可能暗示完成更多的任务,那你就应该先放弃那个占用时间最长的任务。4、 如果这个任务牵涉到别人的等待时间,我们就应该用“小事优先”,也就是完成短的任务优先的原则。小事优先,可以确保让等待的时间之和最小化。在小事和要事之间权衡,先估算一下每个任务的“重要程度”,然后你算一算每个任务的“密度”,一个任务的密度=重要程度/完成时间,然后按照任务的密度从高到底的顺序去做事。总之,生活中的复杂决策,如果用辩证法思维来解决,一定会陷入“哪种说法都有道理”的困局,用数学算法来思考问题,能帮助我们避开这种无谓的困局,把决策变成一个数学问题,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间,提高自己作出正确决策的概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5-27手抄作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