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一盘大闸蟹

驴得水|一盘大闸蟹_第1张图片
我要 你在我身旁
“《驴得水》的故事就好比一只大闸蟹,适合最简单的烹饪,任何炫技加料都是添乱,都不会比直接蒸熟更好吃。”

从剧场到荧幕,《驴得水》都堪称现象级剧目,不具备艺术片常有的诗化风格,甚至还缺了一点电影感,但故事中未褪的话剧张力杂糅进平实的镜头语言,喜得酣畅,悲得淋漓。反叛了文化禁忌,却没有密不透风,沉重的罅隙笑料见缝插针。没有故弄玄虚,没有不可捉摸,无需出戏烧脑分析,无需刻意强加代入,只单纯地说好一个故事,越是质朴简单,越是兵荒马乱。

武侠小说里,有两种人最深藏不露,一种是螓首蛾眉的少女,一种桑榆暮景的老叟。那些个膀大腰圆、锦衣玉带的青年,通常是挨揍的。不定真因为花拳绣腿,多半是因为侍勇轻敌。相比于一些开始手舞足蹈但结尾手足无措的电影而言,《驴得水》接了地气,而悲剧色彩的传达也因为这层泥土性而被放大。

驴得水|一盘大闸蟹_第2张图片
只怪这吉他 弹得太凄凉

故事发生在1942年,但全片并没有渗入强烈的年代感,每个角色似乎都可以在身边找到原型,故事荒诞却现实,语塞失笑也正是因为看似胡说八道,其实一本正经。台词口味多元,但并不像某些喜剧刻意迎合时下的语言习惯,接地气,但不媚俗。故事的发展脉络清晰简单,不旁逸斜出,没有间离的打乱,也没有过度的蒙太奇,撇开虚晃的意象,也能把强烈的情感打入心脏。该变的变,该坏的坏,人物的黑化自然合理,没有刻意设置跌宕起伏,没有主角的正义光环。因为发展顺畅,所以理解无碍,因为心意趋同,所以恐惧真相。

“商业和艺术并不一定那么泾渭分明,我们不做没营养的垃圾食品也不是寡淡的养生料理,我们想做一道好菜,让食客觉得好吃的同时得到营养。”

悲愤就是眼看着苦心经营的美好被撕碎,却找不到出口,因为每个人都是凶手。前半段张一曼的妩媚狡黠,周铁男的热血方刚,孙佳的天真烂漫,都是为了最后发聩的枪响,失落的彩球。

“我要你在我身旁,我要你为我梳妆,这夜的风儿吹,吹得心痒痒,我的情郎,我在他乡,望着月亮。”处心积虑的浪漫就是为了一落千丈的悲怆。

“大家听我的指挥!”结局如同片头的那顶驴棚,所有人都看着熊熊火光束手无策,既然杯水车薪,索性弃甲投戈,去欣赏这壮烈的美吧。像巨石入海,海面破裂时的疼痛,对观者而言,总有缄默不发的一日,但对当事人而言却是生命承受不起的重量。我们都以为自己是观者,其实全是当事人。

驴得水|一盘大闸蟹_第3张图片
你在他乡 望着月亮
“电影中的人物没有守住底线,所以把喜剧变成了闹剧;而电影之外的我们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在真实的世界似乎会有一条喜人的故事线。”

终于没有生搬硬套的剧情,没有无病呻吟的意淫,没有面瘫的鲜肉,没有秀时装的小花。如果突破底线的借口是美好的初衷,那也不过是秀外的弊蠹腐水。张一曼是那面照妖镜,票房不做这块遮羞布。


参考资料:

导演周申文章:不靠谱的《驴得水》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954887/answer/125843996

朱静:人性丑恶的一面镜子——我怎样演《驴得水》中的张一曼

张洁:反叛的象征与温情的荒诞——探寻话剧《驴得水》的成功质素

你可能感兴趣的:(驴得水|一盘大闸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