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国,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在决定出国那一刻,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语言,而是中式教育与美国教育所要求具备的创新、务实精神,是不匹配的。那么留学路上的种种疑惑应该如何应对?那些美国常青藤名校的教授到底需要什么样素质的学生呢?
今年暑假实习过程中,我有幸见证了二十余位来自常春藤盟校的顶尖学者来到中国进行了一个月的学术交流。
由于他们来华主要进行学术研究而非单纯授课,这种全新且陌生的学习环境让教授们与中国学生和家长之间产生了很多有趣的碰撞。
从我的经验来说,这些碰撞也正是中国学生在申请美国大学时暴露出来的最大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在顶级夏校或实验室等国际项目中都难得一见的藤校本科课程授课教授在这里只能算最普通的三线教授。
这次参与项目的二十位教授中不乏院长,终身荣誉教授和美国国家级课题领头人。
他们的困惑,想必也是美国大学面对中国学生的困惑。
开学:家长在教我什么是计算机?
Brain Barsk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计算机图形学开创人之一,全球互联网大会名誉主席,著名计算机学家“为什么学计算机就一定要是学编程?在伯克利教编程的都是我的学生的学生,难道你希望请我来中国教学生怎么做软件?”
Brain Barsky不解的看着我“为什么不可以自己选择一个研究方向,而一定要我来限制课程内容?我希望孩子们学习电子工程这个学科,而不只是计算机这个工具!”
Barsky教授问完这两个问题,嘴角带着不解的弧度看着我摇了摇头,他的表情好像在说我是个白痴。 我是带着家长的疑问来找Barsky的,CIS项目开始的第一周我的电话快被家长打爆了。诸如孩子怎么买晚饭下雨没有伞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我们还可以解决,但是家长对学术上的抱怨往往就让我们坐立不安。
Brian Barsky堪称计算机图形学开山鼻祖,好歹也是在全球排名第一的伯克利计算机系拥有终身办公室的五十多岁的老资格,我确实没有想到他在课堂上如此顽皮。
原本定下来了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但两节课过后他从拓扑算法讲到人类视网膜又讲到色彩组合,随后更是大笔一挥告诉学生你们每个人定一个自己的课题我来带你们飞。
但立马学生们就炸开了锅,我的办公室都快被学生们踏平了。“我妈妈希望我学计算机,但是教授一直跟我们强调计算机跟其他学科的结合,他让我们在数学生物学和艺术里选一个跟计算机放在一起研究。现在我妈妈想让我换课题。”
“我来这里之前专门学习了C++,如果现在转而研究图形成像的话我不就白学了么?”
“我从来没接触过除了编程以外的计算机领域”另一个孩子哭着跟我说“一个月肯定做不出来成果了”我于是整理了一下思路,如实的把这些问题反馈给了Barsky。 他沉默了一下,跟我讲了两个事儿。“1986年,我跟这些孩子一样大。那时候我正在伯克利读计算机,东芝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彩色显示屏并且马上出现在了伯克利的计算机实验室。
在这台显示器之前,我的计算机世界只有硅和二极管。但见到了这台显示器之后,我觉得,卧槽,这实在是太吊了,我要怎么样才能在这台显示器上看到我想要的东西?”
Barsky教授拉开了他那个好像用了十几年的破了几个洞的单肩包,拿出来一台崭新的Mac,打开了屏幕。“我就问了自己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于是在随后十几年和我的同事们开创了计算机图形学这个学科。现在我们可以轻松用数字做出来绿巨人钢铁侠,他们以我的姓氏Barsky命名了图形显像算法。
而所有的这一切,是因为我在本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要怎么看到我想要的东西?”
Barsky的电脑上打开了一个PDF,然后放在我面前“1997年我跟着我一个同事去看牙医,牙医在拔牙的过程中把我的牙龈拔坏了。后来他跟我说抱歉,拔智齿风险在于我没法知道它有多深。那时候我就想,为什么不能解决CT对于牙齿这种复杂三维构形的成像问题?
于是又过了三年我解决了这个算法,现在全世界的牙医都可以看到牙齿的X光成像,你们再也不会在拔智齿的过程中遇到困扰。”
他的PDF文件里是他在全球计算机大会上担任名誉主席时候关于X光三维成像的学术报告,他张开手臂耸着肩,用贱贱的无辜表情看着我。“所以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未来放在一个学科现有的定义里?为什么不能随着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才是我来这里的价值!你不要那么害怕家长,请你告诉他们不用教我怎么教学生。我教出来的学生,一定是美国大学想要的学生。”
Final Exam:答案全对就该拿A?
Adam McKeown,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东亚关系研究所主任,美国对台关系法案核心拟稿人之一。其多篇著作被作为中国、欧美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教科书使用。“我太了解中国了,Lee,你说的这些我都懂。八十年代我就来中国支教了,我在贵州水田里帮我的学生插秧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你真的不用跟我再解释了。”
Adam教授说话语调的谦卑和微笑很像亚洲人的神态,他确实在中国呆了很久,他甚至能够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但这并不能让他改掉美国人骨子里的骄傲,哪怕我低三下四的恳求,他也不愿意把一个孩子的B+改成A。但一个小时前家长在电话那端已经威胁投诉我了,我只能硬着头皮来找他要说法。“教授,我知道你有自己的评分标准,毕竟我在美国大学呆了四年。但这个孩子不一样,你的评分对她来说可能意味着这一个暑假的最终收获。
何况她学习真的很努力,所有的midterm和课堂quiz都挑不出毛病。”“但这不是课堂,LEE,我希望他们能够有自己的想法。你还记得去年的Nick,他刚来的时候历史基础并不出色,但他最后的论文跟所有人都不一样。
大家都在跟着我研究宗教的时候他把薄伽梵歌与儒家文化做对比,这真的很有趣。他最后拿到了哥大本科全奖,你知道么?”
Adam教授说的Nick是他去年在这里带的学生陶斯宇,他和同小组的石同学两人都接受了Adam的指导,又在当年同时被哥大本科录取。这两个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沟通能力在CIS项目中确实堪称楷模。Adam拿出了这个挡箭牌,我觉得这次撕逼应该又是我输了。“我接触中国学生这么久,他们可以为了拿A凌晨四点在哥大图书馆给我发Email修改第四遍paper,但他们却很少去主动挑战我的想法。
但学术研究不一样,Lee,我希望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国学生不一样的一面。”
项目结束:表现不错就一定要得到推荐信?
Joseph Hirsh,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本科教授,因突出研究贡献获得麻省NSF学者称号
这一场撕逼应该是我唯一胜利的一次,但也是我最如鲠在喉想说出来的一次经历。事情的起因是因为两个小姑娘找教授要推荐信被拒绝了,哭着来找我问我怎么办。由于这个学术研究项目的特殊性,每个研究小组只有五个学生,所以教授很少拒绝学生写推荐信的要求。但毕竟每个教授性格不一样,这种问题十分棘手。 我跟Joseph第一次沟通的时候,他意料之中的拒绝了,但是他还是解释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我曾经答应过这两个小姑娘,如果在急需的情况下我可以给她们在common application上提交推荐信,但不是strongly的推荐。
这几个学生里只有两个真正提出开拓性意见的孩子我会向大学强力推荐,并且他们在拓扑学上的研究我会帮助提交到全美高数竞赛去获奖。
另外的孩子我也可以提供帮助,但这两个女孩一直不断纠缠这个问题,那我就必须严肃拒绝。”
我听到这里,大概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Joseph一开始并没有拒绝给两个孩子写推荐信,但美国人把人情和义务分的很开。两个女孩不断的要求使他觉得目的性太强从而导致了反感。 一般来说故事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但孩子母亲十月份给我的一个电话让我再次触动,从而给Joey写了一封邮件。 孩子的母亲是深圳一个很通情达理的家长,她所提出的理由也让我无法拒绝。
她对我说,我并非要求教授强力推荐我的孩子,但是希望教授也能了解中国学生的困难。
现在国内高中开具的成绩单和推荐信根本不被美国大学承认,所以哪怕他只是事实性的陈述我孩子这一个月的表现,至少介绍她的努力和勤奋,这对我来说就是很欣慰的。
因为至少我的孩子能有一个被美国大学信赖的方式去展示自己,这可以让她得到更匹配她的录取结果。 这个家长没有说“更好的”录取,而是说的“更匹配”,这让我十分感慨。其实在这个案例中并不是两种文化产生的误解,更多的是两种不同教育环境导致的困境。 我将家长的话写给了Joseph,过了一周,他回复我“OK,tell her to invite me on her Common Application”
在最后,我想说一些这一个月过程中的想法。
在CIS项目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听到家长告诉我他们希望孩子去美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但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寄希望于孩子一次性达到美国名校录取的要求,可这是与家长们希望孩子接受的美国博雅教育相悖的。
博雅教育的精髓贯穿自启蒙运动至文艺复兴,自苏格拉底至达芬奇。
他们可以是绘画大师,也可以精于工程设计;他们可以通晓哲学物理,也可以掌握天文数学。美国教育继承了欧洲教育的自由学术精神,崇尚培养拥有较强综合能力和素养的人,给予孩子更加广泛的想象空间和通往自由学术世界的引导。
没有局限性,这才是美国教育的可能性所在,这也是学术研究项目最为宝贵的地方。 对于中国学生来讲,当学生们决定出国的时候,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真的不是语言、不是活动,而主要来自:他们在之前所接受的所有中式教育,与大多数和美国教育所要求具备的创新、批判、务实的精神,是不匹配的。
在项目进行的这一个月时间里,我所看到的学生在学术上的功利心令人十分痛心。
家长和学生只冲着CIS项目创造的录取结果和教授阵容报名,但最终发现的却是这些学生得到教授和美国大学认可并没有任何成功的模板。
我想告诉大家,从你们决定留学到开始申请,你们除了需要跨越语言的鸿沟,更要跨越自身思维习惯和文化理解的鸿沟。
这一点,才是决定你们是否能进入梦想学校的关键,也是CIS项目在中国最宝贵的价值所在。
CIS科研项目
高端背景提升项目
常春藤盟校教授来中国带领学生
做科研、发论文、提教授私人办公室推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