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造型形态之间的艺术通感浅析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927年7月,朱自清先生在清华园里挥笔抒情,用简练而质朴的笔法将荷塘中的美景“通感”地表现出来,突破了传统手法中对“体验感觉”描写的单一化,正如钱钟书先生在《旧文四篇•通感》中分析道:"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塘中的月色”,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奏着的名曲”,则给人以听觉上的舒爽,朱自清先生的一笔,在文学上打破了感官之间的隔阂,其通感手法的成功运用,使“作品的内在抒情取得了和谐的契合,使描写语言有一种典雅的美,清丽的美。”
通感(Synaesthesia),除了充当传统文学上的一种修辞,更多时候是指心理学,生物学,美学上的一种表现方式,又称“移觉”,即“感觉的转移”。此时,“通感”这一概念已经不能完全概括在审美水平下的移觉关系,出于艺术学与心理学的考虑,学术界提出以“艺术通感”这一概念更为精准地替代普通的“通感”概念。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人类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来自于视觉与听觉,而贯通两者之间的通感,是当今学术界所应重点研究的对象。在工业设计中,产品的造型形态是其最为丰富的视觉语言;与其相类似,音乐也是整个听觉世界中最具多样性的代表元素,本文所讨论的即是音乐与造型形态之间的通感关系。
1.艺术的通感原理
1.1艺术通感的哲学原理
根据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上的事物是具有普遍联系的,不存在完全独立的个体,同理,在艺术审美的世界中,亦没有孑然孤立的独木桥,只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交叉大道。我们做为艺术的受众,对一件作品的欣赏解读不可能仅仅通过视觉感知或者听觉感知,而是多维度,多向度地采集信息,眼取其形,耳求其音,鼻嗅其味,耳闻其音,随后经过大脑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经过生理加工过的,成熟的意象。德国哲学美学家费歇尔在《美的主观印象》一书中提出:“各个感官本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一个感觉的分支,多少能够相互代替。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忆,作为回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起了共鸣。”其完整地论述了艺术通感的本质原理,即各感官之间的共鸣效应,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哲学基础。
1.2艺术通感的生理学原理
艺术通感不仅具有一定的哲学基础,而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感”的形成,也是人体组织的一种正常行为。人的大脑神经由无数神经元组成,人们的感官在接受外在信息刺激时,内导神经会很快把所接收到的信息传入到大脑皮层,经过大脑皮层分析器的分流,进入各信息相应的感觉区域。不同刺激针对不同的区域会形成相对的“兴奋中心”,同时也在其他区域产生“兴奋抑制”。“兴奋中心”与“兴奋抑制”的共同作用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感觉表象,从而形成通感现象。所以通感现象的产生基于一定的生物学原理,由审美触发的艺术通感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人体的一种被动的自然现象。
2.音乐与造型的通感关系的例举
2.1音乐的可视性
音乐是可以可以被感知,可以被看见的。英国音乐家马利翁说:“音乐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每个可视化的形象都向我们传达着它特有的声音。从音乐的表达方式之一——音波图像上来看,不同的音符对应着不同的波长,抑扬顿挫的声音呈现的是高低起伏的震荡,舒缓绵长的声音呈现的是一马平川的疏放,甚至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图像的色彩明度,纯度也会随着音色的变化而改变。故音乐是具有可视性的,目前在工业设计界也有很多有关的研究课题,比如音乐的可视化研究,音色的色彩模拟等,其在传统造型领域和新兴互联网交互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2.2器乐与形态关系的对应
器乐同声乐一样,是构成音乐建筑的两块基石。较之于复杂的声乐而言,结构清晰的器乐是研究音乐的首选;同样,在复杂的造型领域中,抛开色彩与材质的单纯形态也是研究造型的不二之选。故笔者试图用器乐与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来例证音乐与造型形态之间的艺术通感关系。
2.2.1音符与线条的关系
乐器的每一个音符与音色,都有与其对应的线条,它们都充当彼此世界里的最基本元素。不同的音符,或高昂,或低沉,都能在形态中找到它的的二维原形。图1列举了五种具有代表性音色效果的乐器,其中包含管乐器(竹笛,萨克斯),弦乐器(钢琴,小提琴),打击乐器(爵士鼓),其迥异的特色仿佛个性鲜明的立体人物,他们投影在平面世界中影子也会被我们的大脑清晰地“看见”。
2.2.2独奏曲与面的关系。
在音乐的领域中,独奏曲一直扮演着中间环节的角色,同样,在造型的世界里,面的形态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层面,是线与体的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在不同乐器的独奏中,其独一无二的音色效果也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呈现在造型上的面的形态也是各具特色。图二列举了四个不同的乐器,在演奏独奏曲时候对应的可视化效果。
2.2.3交响乐和体的关系。
交响乐(Symphony)是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管弦乐曲,一般是为管弦乐团创作,从复杂程度和形式规模上来说,是器乐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从意义上来说是音乐的综合体。相对应的造型领域,具有相同等级的则是完整的形体。一个完整的形体包含了点线面各个元素,汇集了各元素的特点,从而在整体上呈现一种具有设计思维,设计语义的成熟状态。
19世纪初,浪漫主义正从文坛、画坛渐次席卷到乐坛,法国浪漫音乐大师柏辽兹创造了一首经典的交响乐章《幻想进行曲》(表一),“浪漫”,“想象力”成为其特色的关键词。在产品设计中,笔者例举了一款悬浮音响,音响的主体通过磁力悬浮在下面的主机上,随着音乐高低起伏,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其表达的内容与《幻想进行曲》不谋而合。
表1 浪漫主义与体型
柏辽兹《幻想进行曲》
法国音乐家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以充满想象力的管弦语法,为音乐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决定性的大门,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
贝多芬的名篇《田园交响曲》质朴自然(表二),旋律清新简单,单种器乐的独奏特征感明显,让听众心境放松,难以忘却。异曲同工,北欧的设计崇尚的亦是返璞归真的美,突出材质本身的价值,于简约中流露出对人性和物性的关怀。此款灯具设计运用了原始的木料作为材质,制作手法尊崇自然,毫不做作,田园的质朴感一览无余。
表2 自然主义与体型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
贝多芬的名篇《田园交响曲》质朴自然,每个音符都透露着返璞归真的气息。
同样是贝多芬的名作,《命运交响曲》的风格却是大气磅礴,汇集了各种低沉具有共鸣力的器乐的演奏,同时,又不乏高亢的,激情的高调音色,整片乐曲跌宕起伏,规模宏大,完美刻画了一个坚韧不拔的汉子形象。这很容易让受众联想到一些具有顽强毅力的造型形象,例如路虎的越野车,大气十足的造型,菱角丰满,气度不凡,其具有的越野开拓精神,正是《命运交响曲》的立体体现。
表3 激情主义与体型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扼住命运的喉咙!这是命运交响曲的高度概括,贝多芬的刚毅,顽强,具有开拓性的大无畏的男子汉精神体现淋漓。
3.音乐与造型的交汇点
音乐和造型均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音乐从听觉上,造型从视觉上给受众带来一定的信息量,随后经过大脑皮层的处理,给自己带来一种情感上的认同感。
在造型和音乐的多向度的轨道上,出现了一个交汇点——情感。不同的信息获取,都可能给大脑带来同样的情感体验,或悲伤,或欢快,或兴奋,或抑郁,然后,经过情感的价值引导,对另外的信息产生一定的反馈,促进对音乐或是造型的再审美。
音乐与造型的艺术通感,既是对艺术接受的一种探索,又是艺术表现方式的一种开拓。基于情感作为二者的交汇,情感化设计的课题又会被注入新的血液。工业设计师不仅可以在音乐中找到产品设计的灵感,而且可以把音乐的元素经过艺术化的处理,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去。抓住音乐与造型形态之间的通感关系,并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做到二者在真正意义上的交融,是当下每个设计师和音乐创作者的一个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