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我看他们

人总在反思中进度,人因为进步而年轻。

随笔-我看他们_第1张图片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7676510263523377535%22%7D&n_type=0&p_from=1



看到这篇“四川大学学霸男寝:6人拿下17个名校保研offer”,突然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击,我知道之前我必定看过千万篇类似的文章,却无如此之感叹。仔细想来,可能是他们从川大这个我认为一般的学校(那也比我们学校好10倍),保研进入了清华北大这种高不可及的学校,再细想如今就业要求,那些最令人羡慕的工作,如今各行翘楚,年入千万人士的背景和资历。忽然间这些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把一生都链接起来了。也有一种感昨日之阶级战友,如今已经驾鹤西去,连一个眼神都没有留下的悲凉。

以前我不是那么激进的现实主义者,也不会(敢)想那么深,但如今感到恐惧,甚至不禁仔细回想。我已经回不去了,我已经不可能成为文章中的我希望自己成为的“人才”,拥有一个完满的人生。(当然或许也有其他的路径实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已经是一条异常艰难的路,因为每一件事都是因果相关的。)我现在已经在为我之前所有的行为承担收益,付出代价,迎接结果;承担痛苦并接受反思。

起初我只是机械的相信天道有偿,因果轮回。但是在前20几年的人生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不信的。如今我又信了,而且是如此相信。这种相信深入骨髓,这种因果的关系之全面和必然,正如三体中三维世界为压缩成二维世界的那种全面和必然。任何一个粒子都不会是例外,每一个原子都是平等的;很多人之前不信“因果报应”因为总是教条的相信世俗意义中对“好”和“坏”的定义,以及“善报”“恶报”的定义,所以总觉得“善恶有报”也不是那么准确嘛 。殊不知善恶本身就是人类虚构的一种设定,自然界只有因果,人文社科也有内在规律。这种大的因果关系,非普通人能掌握,归根到底是知识和智力上的缺少,而且阅历也上没有补足。

回想我上大学几年,是标准的“丧文化”的实践。吃喝玩乐,逃课打游戏也挺多。再往前会看,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因为我高考成绩差。从文中“学霸”角度看,垃圾堆(大学)里都是垃圾,放之四海皆准,我成为垃圾中一员也被其他垃圾影响;另外一方面因为我再上大学之前收到的教育和信息都是诸如:上大学就轻松了,上大学就可以玩了。大学生晚上5黑打游戏,一起撸串吃喝的新闻潜移默化的已经影响了我。

从现在看,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高考失利进入三本,这都不重要,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我还可以考研。(周围人呢,没有几个认为考研是理所当然,家长也觉得研究生没有那么重要,如今觉得三本考研究生真实非常非常必要);对大学认知的观念潜移默化的印象的形成决定了我的人生走向,至少是决定了我大学时光的走向;继而推倒了我人生关键的一个多米诺骨牌,带我走向了不同人生路径。

真希望能早点确定人生理想,并了解并理解梭罗这句话:与我们自己的私人意见相比,舆论是一个软弱的暴君。恰恰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他的命运,更确切地说,是指出了他的命运。那就可以不受外界影响的坚定的行走于自由之路上,

出淤泥而不染,并不因为品格。而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三观)和为止支撑的坚定的事实理由。没有事实推倒出的品格像刚种下但根系没有深入泥土的树苗,是经不起社会种种错误信息的风吹日晒的,也会被一些短视的因果所迷惑,最终泯然众人。

我看他们6人,非少时之羡慕,那时候迷之自信:到底是上清华还是上北大?;也非昨日之麻木:我与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连对比一下想法都不敢有;而是激进的面对现实,定位自己,重塑目标,围绕路径进行自我批判与反思。人总在反思中进度,人因为进步而年轻。

听说看朋友圈有人(特别是有点熟,也不是很熟那种)发很有牛逼的状态(比如在一家很高级的餐厅喝红酒的照片)很容易这样想:

“那些人都是装逼,表面光鲜,但私下里活的咋样我还不知道!和咱们老百姓没啥样”

说这个话的人必然是心态是很酸的,罗素说乞丐不会嫉妒皇帝而会妒忌比他更富有的乞丐原本同一阶层的人现在突然高出自己,为了处理“别人超越了自己,而我是还在原地踏步的弱者”这种认知失调,必然会衍生出安慰自己的理由,这种理由无论理性这看来多么可笑,但确实能有很大的安慰作用(想想100年前的阿q)。

真实情况呢?

有的可能真实那样,表面光鲜。我毫不怀疑有这种动机,也确实见过很多类似的情况。除了各类微商之外,也确实有那种非常要面子,通过朋友圈包装自己的人,当然我这里说的是过度包装。如果是出于非商业目的(为了生计而不得不迎合),那我觉得这种包装道有几分敬业的味道,而为了在朋友面前,虚构人设,那我觉得这种行为是可悲的。

但换个角度,谁在发朋友圈的时候不会或多或少包装自己呢?

还有第二种。其实那个人没有装逼。你曾经相识的那个人已经变得不一样了。无论在精神或者物质层次都已经非“你”所能理解。人家只是展示的日常生活,而你却觉得人家在装逼,“你”总是在以己度人。实则是自己可悲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我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