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打营销文:对不起,旅游和学区房之间没半毛钱关系

36最近微信上又出了一篇名为《对不起,爸爸妈妈给不了你800万学区房》的爆款文,该文一时间转遍朋友圈,引来各路人士的一阵热议,有人对年轻父母带着幼儿环游世界的惊人之举心生向往,有人对其放弃一切孤注一掷的行为冷嘲热讽,也有人看到了这一现象背后所暗藏着的中产阶级的焦虑。

而我?我感受到了营销号的用心险恶!


旅游和学区房有半毛钱关系?!

这篇文章很巧妙地把“学区房”和“旅游”这两个热门话题结合起来,再辅以“幼儿教育”的议题进行升华,将大众的痛点撩得风生水起,可谓是一篇造诣不凡的营销文。

然而这其中的逻辑问题很明确,文章标题中的“学区房”和“旅游”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关联吗?有!一般买得起学区房的家庭也都承担得起出国旅游的花费,而承担得起出国旅游的家庭如果愿意花几年时间用心经营合理理财那么也有很大机会可以买得上学区房!

所以“学区房”和“旅游”之间并不存在互斥关系,文章刻意营造出了一种“学区房”和“旅游”之间的矛盾与不可兼得性,其实这根本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现实就是,旅得起游的家庭让孩子通过旅游体验到的一切,买得起学区房的家庭照样给得起。

然而,此文还忽略了这个世界上还存在既买不起学区房又没钱旅游的家庭,而这种家庭才是中国家庭中的大多数!打个比方,如果买得起学区房的家庭是发达国家,能出国旅游的家庭就是发展中国家,那么这些没有能力买房和旅游的家庭就是第三世界?这难道不是一种恶意?


旅游和成长有半毛钱关系?!

文章中强调,希望在旅行中培养孩子在跌倒时从容有尊严,受伤时内心能平静顽强,遇到冲突时懂得退让与坚持的品质。

这简直匪夷所思!

出去玩就出去玩,吃吃喝喝,拍照留念,享受生活,理所应当!又何必附庸风雅地谈论人生体验和洗涤心灵?能不能让旅游单纯一点?能不能不用高尚伟大的字眼来为旅行附加义正言辞的理由?

如果仅仅只是在旅行中摔倒了又站起来就能够学会坚强,如果仅仅只是在旅行中遇到不顺时能够保持不哭不闹的情绪就算懂得了包容与坚持,如果仅仅只是在旅行中经历了不同的生存环境就能够学会了处变不惊,那么人人都不需要再夜以继日地工作了,人人都不需要再挣扎在糟心的生活中了,人人都不需要再为了修身养心学佛悟道了!大家都收拾收拾家当,买上机票旅游去吧!

因为旅游包治百病啊!

可现实是大家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都在生活中苦中作乐,都在慢慢践行而感悟生命的意义,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旅游就是旅游,它可以是放松的亦或是疲惫的,它可以是精彩的亦或是平淡的,但它本质上都只能算是一次“灵魂出窍”,短暂地游离现实之后,最终还是要回归面前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毕竟,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

旅游和阅历有半毛钱关系?!

很明显,这对父母在儿童心理学和早教知识方面毫无建树。如果他们愿意多花一点钱买买书,多花一点时间看看书,应该就会知道0到6岁是人类脑部发育最重要的时刻,因此也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重要时刻,这时候孩子的抽象思维和语言思维开始慢慢完善,如果父母能在此时进行用心的引导,孩子未来的文字掌握能力和运用程度会远胜于人,而这可不是游山玩水能够获得的能力。

就算是一个步入社会的成年人,没有读过《圣经》怎么知道耶稣受过的苦难?没有了解政治怎么知道南北战争是解放美国黑人的里程碑?没有学过历史怎么知道位于特奥蒂瓦坎亡灵大道的墨西哥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被后人并称为“众神之都”?

所以说妄图让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在没有深入阅读,甚至连小区旁的公园都没能逛熟的情况下去感受世界文明的绚丽多彩,去区别各地文化的千秋各色,去明白人类种族之间的爱恨情仇,这个难度是不是有点大得不切实际?

说实话,有时候大人做事就喜欢一厢情愿,从未认真去了解一个小孩的内心世界就一腔热血地带着小孩游历世界,完事了还沉浸在自我感动中无法自拔。也不知道最后完成的究竟是小孩的梦想还是他们自己的梦想。

其实小孩的世界是非常单纯可爱的,在他们心中,中国的月亮和外国的月亮一样圆,中国的沙子和外国沙子的一样好玩,小区门口的老榕树和黄石公园的大乔木一样挺拔伟岸。

旅游和营销之间有很大关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因此各大公众号一眼不和就怂恿女人抛夫弃子离婚独立,二言不和就撺掇职员任性妄为退学工作,如今三言不和就鼓动父母省吃俭用携子旅游,毫不负责,毫不客观,毫不理性。

其实这些文章的生成都是为了迎合部分人的心理诉求,从而通过引导这部分的思维方式来带动他们的消费,最终提高营业额,这就是营销,现代网络营销的套路。

为什么男人得送女人口红?这和爱不爱真没关系,只是因为化妆品商营销做得好啊!

为什么女人自带烧钱属性?这和独不独立真没关系,只是因为奢侈品商营销做得好啊!

为什么人人都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和诗和远方真没关系,只是因为旅行社营销做得好啊!

如今家庭旅行还能升级成教育旅行,华丽变身,光芒四射,功效加倍,但这依旧和教育成长没关系,只是因为买不起学区房的家庭需要作出一点举动来进行自我安慰,安慰自己没有学区房依旧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安慰自己没有学区房依旧能有其他方式来代替学区房的价值,安慰自己只要带孩子出去玩玩就不需要再花陪孩子读书画画的精力。

所以,你看,这一局还是旅行社赢了。

孩子想要的是什么?

淤泥看似漆黑,只是浓墨,鸡汤看似美味,实则剧毒。

其实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用一言一行去潜移默化孩子的思维行动,这样的教育没有成本,却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因为很多父母自身的修为还有待提高。

如果父亲天天醉酒,母亲夜夜麻将,孩子读再好的学校,去再美的地方旅游,又如何呢?

如果父亲夜夜不归,母亲日日怨怼,孩子读再好的学校,去再美的地方旅游,又如何呢?

如果父亲时时咒骂,母亲事事算计,孩子读再好的学校,去再美的地方旅游,又如何呢?

其实一切问题都很简单,回归原点,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学区房也好,还是旅游也罢,这都不是孩子内心的需求,这只是父母自身焦虑的投射,欲望的驱动。

而真正能让一个四五岁孩子笑容明媚的原因,可能只是因为那天阳光正好,左手牵着父亲,右手勾着母亲,走在午后的林荫道上。

这就是最简单的幸福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吊打营销文:对不起,旅游和学区房之间没半毛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