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俱乐部》——人性的搏击

文|乌查尔

上世纪中叶,钱钟书老先生的一部围城围住了一个时代的一群中国人。而1999年的一部电影——《搏击俱乐部》,则是另一座围城,围困的是现代人的灵魂和心灵。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人的两种人格互相影响、互相搏斗的故事。

主人公杰克(白领,性格内向懦弱,对生活充满危机和憎恨)和泰勒(肥皂商人,叛逆、残酷的痞子英雄)分别是两个极端:杰克隐身于芸芸众生之中,是现实生活的每一个人;而泰勒则是本我的化身,人性当中的所有原欲的集合。

杰克患有精神分裂症,平日里的他任职于一家大型汽车公司,有不菲的收入。与此同时,单调乏味的生活、空虚的心灵使他患有严重的失眠症。以至于常常要去各种疾病团体咨询会寻求精神慰籍,通过分享他人的不幸,杰克的失眠症会有短暂的缓解。

上司派遣杰克出差,在飞机上他第一次遇到了自己的另一重人格——泰勒,一个他内心虚构的自己。泰勒桀骜不驯,对周围的物质名利世界极尽批判。

在泰勒的鼓动下,他们创建了一个地下组织——搏击俱乐博,让人们不带护具的自由搏击,旨在各自发泄自己内心的情绪欲望。

本片运用了超现实主义手法。为了突出主题,进行了许多抽象夸张处理。

搏击俱乐部风靡全社会,泰勒成为所有搏击俱乐部成员的精神领袖,甚至鼓动成员组建军队实施大破坏计划等情节让常人觉得不可思议,却又合情合理。

你们的潜力都被浪费了
只是替人加油、上菜、或是打领带的工作
广告诱惑我们买衣服,买车子
于是拼命地工作买我们根本不需要的狗屎
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
没有目的
没有地位
没有大战争
没有经济大恐慌
每次大战都是心灵之战
我们的恐慌只是我们的生活
我们从小看电视,
希望有一天会成为富翁、明星、摇滚巨星
但是,我们不会
那是我们渐渐面对的现实
所以我们非常的愤怒
在一个平庸的时代里
没有动荡与变革来证明自己出众的才智
缺乏精神领袖而丧失灵魂皈依的源动力
我们都在麻木的饰演自己的社会角色
忠诚的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而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自己所为之奋斗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上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生老病死
一切都是按部就班

上述引文是电影中的一段台词,泰勒对搏击俱乐部成员的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讲。

在现代社会,个人影响力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越来越被弱化。每个人都被社会这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围在其中,成为组成这个庞大机器的一颗颗螺丝钉。我们不再拥有对个人英雄的崇高信仰,物质刺激成为了推动人生前行的第一动力。

泰勒对于这种被围城围住的生活极端不满,作为杰克内心原欲的化身,他极力的冲破社会强加在他身上的条条镣铐。做为酒店侍应生时在汤里加尿,做为电影放映员时在普通电影中穿插黄色内容。这些荒诞的搞怪其实正是他对社会规则和秩序的反抗。

引文所描述的生活状态其实正是泰勒自己。电影中杰克有一段独白:

《搏击俱乐部》——人性的搏击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杰克对家居装潢的爱恋其实是一种物质主义的体现。就像现代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对名利有疯狂的欲望,他们所追求的其实远远超过衣食住行这种原始需求本身,更多的是对物欲所附带的价值的迷恋。买车子,大多数不是为了出行方便,而是为了宣示身份;买衣服,不是为了保暖需求,而是为了虚荣的炫耀。

一方面杰克身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循规蹈矩,一方面他又对这种空虚单调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在他内心的想法有时会让常人无所适从。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精神需求是人高级别的追求。当生产力大发展、社会制度愈发完善,我们衣食住行、安全感等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的情况下,忽视对人心灵关怀和慰籍,必将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

影片为了凸显这样一个主题,将泰勒刻画成为了所有内心压抑的现代人心中的偶像。他带领搏击俱乐部的成员在社会各处搞破坏,甚至专门策划一个巨大的行动——炸掉信用卡中心大楼。希望借此来使所有人归零,创造新的社会秩序。

虽然影片拍摄于十多年前,现代社会与影片所处的时代也大不相同。可是它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确是共通的。

近代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它所附带的金钱至上、物质主义、自由市场等价值观也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

我们不可否认资本主义的巨大功绩,由于他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确实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物质世界。

可当下时代背景已经发生变化,社会发展的侧重点应该根据生产力水平做出不同的调整。在生产力低下之时注重经济发展;在生产力较高、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如此,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和平。

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必定是要进来多的满足每个成员的需求。因为对生存的需要、社会需要发展生产力,生产成员生存所需;因为对安全感的需要,社会需要有军队提供庇护,需要有警察维持秩序;同样,因为精神的需求,社会也需要灵魂工程师来使得人的心灵有所皈依。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速度令世界瞩目。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精神文明的发展却一直处于滞后的地步。

中华民族传统文基因库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优秀的精神素养被市场经济冲击的七零八散。当下国家以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这是我们的现实条件所决定的,我们无可选择。然而,我们也必定不能忽视民众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近些年来,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出于利益考虑,众多网络写手开始大规模的进行网络文学创作。这些作者水平高低不齐,进行创作时几乎完全不考虑文学对于个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仅以盈利为唯一目标,制造痛点,吸引流量。于是,宣扬社会潜规则的官商权谋小说、宣扬暴力血腥的黑道小说、消磨个人斗志的YY爽文等等在网络泛滥。

对于普通的读者而言,长期阅读这种类型的书籍。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就把小说中的某些社会规则带入到现实当中,例如:人情潜规则、官商勾结、贿赂等等。须知,虽然我们的国家在大力的反腐,大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但是,如果民众的观念没有发生改变,这样的反腐会有一劳永逸的效果吗?社会风气的改变不仅仅只靠制度,也不仅仅只靠党政理论建设,更需要全社会从价值观的层面进行转变。

虽然我们的国家一直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举措,例如在学校开设思想品德课等措施。但无需我多言,只要上过这些课程的人,都能够知道这种课程的教育效果。这种纯理论的说教式教育其实更妥帖的说法是:这是在完成一件政治任务。

相比于学校的政治课,网络的力量才是真正的深入人心。国家在这一方面的调控能力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但这里却是关键性的战场,是决定整个战略全局的要地。我们国家的相关部门有必要对此提起重视,多做准备。

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因为对手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价值观,是千千万万民众心中最原始的欲念。

《搏击俱乐部》——人性的搏击_第2张图片
有相同兴趣的朋友关注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搏击俱乐部》——人性的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