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2

感谢高中的音乐剧欣赏选修课让我入了这个大坑。我还记得晚自习课间循环Belle,在学姐的指导下努力分辨三位主演的声音,还有当年连法语都不会得自己全靠空耳学大教堂,结课考试斗胆跑上去唱了一半法语一半英语。NDP和初版法罗朱在我高中最难过的日子里安抚我,到后来恋爱中或者恋爱受挫之时,初版法罗朱里面天造地设一对儿的17岁的大米罗密欧和15岁的CC朱丽叶,都能温暖我,如同全身心浸入甜度刚刚好的蜜糖之中。而由此燃起对雨果和莎翁的兴趣,也让我选择了现在的专业,接触到名作改编音乐剧背后的伟大原著作品,收获到更多的快乐——也与忧虑和痛苦交织,尽管,可我以为这才是真实的,生动的,兼有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之美的。

第一次进剧院看音乐剧是中文版《妈妈咪呀!》,那学期戏剧课正好排了Money Money Money的舞,我坐在台下,身子也跟着一起扭。再之后,地域所限,亲自去看的机会也不多,错过了POTO巡演,赶上一遍Ghost,远征两遍法罗朱而已。

最意外的事情大概是,天桥艺术中心建成之后,母上和朋友看了一次My Fair Lady之后,竟然也迷上了音乐剧。地理位置优越,母上看剧的次数最后反而比我还多了,甚至连中文版J&H的发布会也抢着去了,回家各种给我秀票秀场刊秀安可视频。母上于中年突然迸发了这般对艺术的热爱,我想音乐剧这种平易近人的形式是真的功不可没,音乐剧也拉近了我和母上的距离。

无论学校内还是网络上,通过音乐剧,我都认识了一群很厉害的人。他们痴狂,他们也忧虑;他们唱歌,他们跳舞;他们写作,他们挥舞画笔,他们也搞学术;他们一次次走进剧场,他们也一次次登上舞台。我看过SLO上维罗纳天团的蹦迪表演,读过令人如醉如痴半夜号哭激情小作文的同人文学作品,欣赏过直击人心的神仙画画。后来也亲自参演了大悲1.0和POTO,做了十朵花,每年搭饼干街垒,还拿自己最喜欢的The Point of No Return当作别圈同人文标题,我也算非常满足了。

要说遗憾,可能就是自己还没为喜欢的音乐剧作品搞过创作,再有就是没亲眼看到西区大悲和NDP的国内巡演。这些梦想在未来应该会实现的吧,并且这难道不也是以后支撑我继续下去的强大动力吗?

最后,感谢大家包容我一直以来的任性。虽然决心已定,还是祝愿未来WHUsical能在华中地区开成一朵唤醒一个春天的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