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 解忧杂货铺--有感

输出第一篇,解忧杂货铺的读后感

想看这本书是基于2个原因,一是最近自身的情绪不佳,急需解忧。二是阿何的推荐,我很喜欢阿何。然后就去当当上买了,一晚上就看完了,看完后脑袋一片空白,也不知道其他大神是不是这样的感觉。

看后闭上眼睛回忆,里边的故事就是围绕浪矢熊治展开的,他开了一家杂货铺,从买东西给学生到解答学生的琐碎的小烦恼开始的,基本认真对待,慢慢名气越来越大,小镇上的人,孤儿院的孩子……但是作者书的开头是写现代的3个年轻人深夜到的杂货铺,引到能接收到过去的信件,然后再解答信件上提到的烦恼,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作者这样做,作者想表达什么,难道是当下的烦恼,在以后看来都不是烦恼么?还是别的?而且有意思的是,我还发现,里边的人都是互相联系的,渔民的儿子去到孤儿院演出,这个渔民的儿子热爱音乐,一心想在音乐方面有成就,但是现实比较残酷,只能接些零散的活,去孤儿院演出是第二次了,演奏完后吹了一首自创的曲子,孤儿院的小姑娘听一遍就吹了一模一样的来,问什么名字,渔民的儿子说,就叫<重生>吧,然后晚上孤儿院大火,渔民的儿子救了小姑娘的弟弟就没在出来了,多年后小姑娘成歌星了,<重生>也火了……

再有就是小镇上女运动静子员关于放弃训练陪伴重病男友还是继续训练的两难境地咨询郎矢,但是投到信箱里,接到信的是敦也,敦也直接回答不要训练,因为敦也知道不会开运动会,但是那个当下的静子是不知道的,男友又特别希望她参加运动会,但是后来郎矢也给静子回信了,完全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为什么作者安排这种冲突,是我们自身矛盾想法的两种外在体现么?如果我们自己代入进静子,碰到这种情况,心底也会是这两种思想,然后也会有这两种声音在回答,郎矢没有回答如何做?开导静子问问自己的心,遵从内心的想法就可以了,无论是哪种决定,浪矢都觉得是支持的。

还有孤儿院里的妈妈自杀的孩子咨询过烦恼,小镇上击剑的女运动员咨询过,等等,我觉得浪矢给予的是心灵上的支持,无论咨询者作哪种决定,只要是善良的,至于作者3个年轻人的闯入,我隐隐觉得可能是作者真正的意图,当下的烦恼,坎坷都会过去,未来的我们再回头看,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了,自然也不会有烦恼了,倒是符合标题了。

这本书还有意思的是,孤儿院的创建人还是和浪矢相爱过的富家小姐,富家小姐还把孤儿院建在和浪矢杂货铺同一个镇上,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孤儿院的创始人和郎矢相爱,有点搞不懂。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本书在写的时候很模糊,越写思路越清楚,不怪人总是说写作能帮助理清思路,辨明逻辑。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1 解忧杂货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