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的极简主义一样吗?

作业——《极简主义》书评

网上买书,《极简主义》,不想跳出两个。看其目录,根本就是牛头不对马嘴,说的不是一回事,却又都叫《极简主义》,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干脆两本都买了回来。

第一本《极简主义》是美国人写的,副标题是乔布斯、扎克伯格奉行的生活方式,这个说明多么极具吸引力啊!简单介绍美职场精英放弃6位数年薪,扔掉90%家中物,却找到生命真意!8小时清空橱柜,21天过上极简生活……不看也能猜出其中内容了,这不就是当下流行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吗?从物质到身心灵上有所舍弃,留有更多的空间、空白——极简生活,当今时尚人们的热捧!

再来看另一本《极简主义》,英国人著,风靡欧美的工作与生活理念,好像也是很牛的啊!作者弗格斯.奥康奈尔告诉我们,如果换一种角度看世界,你会发现,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复杂,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这种极简思维理念就是弄明白自己究竟要做什么,然后站在局外进行思考,据此理清事情的先后顺序,并对结果和预期有所界定,我们就能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达成目标。请一定要记住:最好的方法往往最简单——这样的说明对我的吸引力是大大的,先宠幸这本书吧,哈哈哈……

弗格斯的这本《极简主义》很简单,不到一个小时就看完了,但他书中提到的理念却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只是我们没有那么明确的一一列出来,而西方人就把它一条一条地归纳整理打包,这也许就是西方文化中的严谨认真一是一二是二的态度吧?

弗格斯是项目管理领域的学术权威,国际上最值得被关注的时间管理作者之一。所以他这本《极简主义》基本上全是以工作为例子,把极简化之为:厘清问题,找到快速推进的办法。虽然作者说这样的理念在生活中一样的实行应用,但生活例子少之又少,何况谁的生活又会过的一丝不苟而又严阵以待呢?我不由的想起中国做菜说放盐适量,而西方人就会纠结适量是多少?三克还是五克?笑话归笑话,但弗格斯的理念还是有可取之处,下面简单介绍。

理念一,事情其实很简单。作者说有时候看似很复杂的事情,换个角度看其实真的很简单。文中例子说大家嫌电梯慢,解决方案是金额居高的换好电梯,但简单的解决方法竟是在电梯门口装一面镜子,再没人抱怨等待电梯慢了。我也记得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一个厂里生产出来的东西老是有毛发灰尘等脏东西一并出现,聘请的德国技术人员的解决方案要技术更新,投资几十万。那样的小厂怎么拿得出来?!一位工人师傅说,给我一百元就能解决。果然,一百元都没用完,师傅买了一台电风扇,对着新产品吹,一下子就干干净净了。找到着眼点,事情不就变得很简单吗。有次在公园听到一人很霸气地对正在下棋的人说:这棋我下,不出十步,必取你老将。心想这人口出狂言,四五十的人了,还和小年青一样出言不慎。但驻足看了一会,真的是不出十步,直取对方老将!仔细回想他的走法,那就是奔着老将去的,没有套路,目标明确,当时真是震撼了我!果真还是应了那句老话,打蛇打七寸,直接命中要害!目标确定,一切就变的简单。但平时的你,会很简单清楚的叙述一件事吗?你能跳脱出来成为局外人看问题吗?

理念二,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南辕北辙的故事应该是很形象的在解说这个问题。所以目标是导向,真正理解你的目标,少走很多弯路。不但要目标具体,更要清楚达成目标的困难。

理念三,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这个就是要了解事情的真正细节,尽可能到每一步,因为事情是动态发展变化的,了解的越清晰就会越简单,对事情的整体时间就会把控的越好。如果一个细节出了差错,可能就会影响到整体,那么你有没有应对的措施在那里预防准备着。作者明确的一个信息在告诉我们,不出乱子,才是极简。牵一发而动全身,功亏一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理念四,如果不去做,永远做不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是这个道理吧。行动起来,迈出第一步,只要你开始,慢就是快。作者从把工作落实到人,制作执行时间表,分配团队工作等方面入手,介绍具体的工作开始方法,又穿插讲解工作中怎样学会拒绝,学会用优先性把事情排序,还有不要把时间卡的那么死,因为没有谁一帆风顺,事情总会受到干扰,你不预先把可能的干扰规划出来,怎么能算聪明人呢?

理念五,事情的结果往往和预期不一样。咱们的老俗语就是人算不如天算,所以要话不说尽,事不做绝,给自己留有余地。作者也是这个意思,事情总有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所以采取应急措施,风险管理都是可行的,要试验性前进,留有余地也许会给你出色的完成任务增添风采。

理念六,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怎样才算是大功告成了?把任务分解成可量化的目标,然后监控进度和执行中的其他指标,一步步来达成目标。最终目标实现,才能舒心的出口长气吧。

理念七,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推己及人,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真的把自己当一回“别人”,你会发现你原来根本没有发现的很明显的问题,你就会在心中有一个全部过程观和一个全局观,这样就能及时修正计划或行为,以增加成功的机会。也能对事情有一个整体评价。

以上就是风靡欧美的工作与生活理念的极简主义,作者从制度化带来极简的角度,论述一切事情有计划反而是“极简主义”,应该说是一种科学的可行方法吧,相对那种一切都放弃的“极简”,貌似更具思辨性。但这何尝不是我们的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呢?

我虽然认可书中理念,但感觉更多的是契合中国的文化思想,所以,对很多评论说这本书是更具有西方色彩的“极简主义”,怎么感觉那么别扭呢!

元芳,你怎么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东西方的极简主义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