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粉:当“草根艺术”遇到爱马仕,一切皆有可能

当青神竹编遇上爱马仕

2008年,爱马仕(中国)采购部通过网络了解到青神竹编,又通过青神县有关部门牵线搭桥,联系到青神多位竹编大师,通过对竹编大师的比对,他们觉得张德明的风格最对路。双方达成意向后,爱马仕要求提得很模糊:你们就随便编,我们看到好就行。张德明当时就预感到这个没有标准的标准其实很难拿捏。

匠粉:当“草根艺术”遇到爱马仕,一切皆有可能_第1张图片

第一年张德明用两根丝交叉起来编的想法做了一个样品,爱马仕工作人员觉得有点感觉了,但还不是十分满意。第二年,张德明通过将编织的经线变细,竹编的效果又好了不少,“线条开始流动起来,变得生动。”对方表示满意但看上去完美无缺的瓷胎竹编在用开水煮过后,个别竹编表面有一点点发白。直到第三年爱马仕相关负责人在看了他们的最终作品时,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太好了。”

匠粉:当“草根艺术”遇到爱马仕,一切皆有可能_第2张图片

即使3年才做出让爱马仕满意的产品,张德明也没有放弃。“我做事,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最好。而且能与这样的大品牌合作,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我想让中国竹编艺术真正登上大雅之堂,把竹编艺术推向一个高度。”

青神竹编的“味道”

张德明生于竹编之乡青神,4岁时,首次跟着奶奶学习竹编技艺,也第一次对竹编有了自己的认识。“青神是竹编之乡,那时候家家户户基本都会用竹子编些簸箕、扇子什么的。我爷爷去世得早,小时候奶奶就会编一些‘笆笆扇’,再换些钱给家里买油盐。”张德明说,记忆里那些从奶奶飞舞的手指下逐渐成形的扇子,和餐桌上的“有盐有味”,就成为了他对竹编最初的印象。


匠粉:当“草根艺术”遇到爱马仕,一切皆有可能_第3张图片

对传承的孜孜不倦

在随后的数十年人生中,他任过音乐教师,做过职校校长,人生数度转折后又回到竹编事业之中。他在专注提高技艺,最终成为青神竹编圈子中的“四大家”之一的同时,更不懈于开发竹编市场、将青神竹编发扬光大的人生事业。


匠粉:当“草根艺术”遇到爱马仕,一切皆有可能_第4张图片

为了更好地激发青神竹编的生命力,他充分探索和挖掘竹编艺术品题材“新”、表现“活”、色彩“多”、造型“美”、含义“深”、保存“久”、价值“高”的特色。即由题材再创性转为以自创性为主,由一般的装饰品、工艺品转向珍贵艺术品、收藏品。


匠粉:当“草根艺术”遇到爱马仕,一切皆有可能_第5张图片

一个永不停歇的追求

“竹编原本出自于民间百姓家,上升为艺术以后毕竟是曲高和寡,我想做的,就是把竹编元素带进千家万户、带向国际市场,让大家都知道青神竹编,也将这份技艺长久地传承下去。”

2008年,“竹编(青神竹编)”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于传统美术类别。青神竹编创造性地将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融于一体,堪称传统手工艺、竹篾特质与文化美术的完美结合。

无论你是喜欢收藏的还是喜欢工匠作品的,都推荐你关注“匠粉”,我们每天都会推送最新的匠粉咨询,不停的输出对匠粉们的精神食粮,来加入我们吧!

为了让身边更多人了解非遗,欢迎转发匠粉此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匠粉:当“草根艺术”遇到爱马仕,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