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动机的反义词是什么?

读到《非暴力沟通》实属偶然。此前对 NVC 的印象仅止于「是一套宣扬爱与接纳的话术」,心底自忖:我是不会去读此类洋溢着圣母光芒的书哒!

适逢正在跟共事的伙伴讨论着「没有内在动机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吗」。内在动机,是像不老泉一样深藏在不为人知的某处吗?就像人们听闻传说后,燃起了获取的渴望,却对寻觅路线全然无知!有没有可能,因循捕获蛛丝马迹的线索呢?这个问题放在心里,像种子在黑土中沉睡,静待着萌芽。

结果11月初收到新世相图书馆寄来的第一本书,竟然就是《非暴力沟通》。本着「不浪费」的心态就读下去,当他谈及汉娜 · 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年10月14日—1975年11月4日)写《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时,由此引申出行动的理由种种。当下有头皮触电之感。
我在笔记上写下:

原来,「内在动机」的反义词不是「外部驱动」,而是「回避责任」(Amtssprache)。

11月22日,雨天。 这天和小豚的相处中再一次情绪失控。当我走完送园路、坐下来细想:一个母亲,早上因为「不刷牙、会迟到」、晚上因为「睡下了还老讲话」「哭哭啼啼不能好好说话」这类事情动怒发火、充满情绪和压力的时候,我其实更担心的,是会失去和孩子的亲密联系;更加担心,孩子会从我身上习得不良的情绪表达……我想找一些帮助。也许,复读 《非暴力沟通》?借由语言的框架表达、能让我面对「生气了」这一情绪时的思考方式,能有其他的路径。

内在动机的反义词是什么?_第1张图片
情绪词汇表.jpg

带着疑惑进入书本,体会果然别有洞天。

学会爱、教孩子学习爱,NVC 是一个好的切入点。进而发现,NVC 与WOOP 工具、乃至 DT 中的洞察力有一些共通之处。

内在动机的反义词不是「外部动机」,而是「逃避责任」。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那些「理由」:

内在动机的反义词是什么?_第2张图片
你因而理由而行动?.png

出处:《非暴力沟通》P20,Marshall B. Rosenberg,华夏出版社,2009年1月

每一个理由,有什么共通之处呢? 都是把手指头向外指的 。换言之,非暴力沟通想要让你首先正视自己的需要、需求、乃至欲望。你的行动,要基于自我的需求而做出;履行对自己的责任。如果没有意识、正视、认真对待「我的对自己是有责任的啊」,归因、动机就会倾向于外在的条件。

WOOP 也是。在部落开端的 WOOP工作坊上,还记得蛮关键的一步就是:看清楚你面前的障碍(Obstacle)。当时的做法是一直问一直问一直问……究竟挖到哪里才算到底呢?一直到你看到了自己的内心需要:

我希望……我重视……我想要……

你是怎么想的——这件事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在我目前的理解中,「非暴力沟通」的本质,是「做自己的主人」,为自己的感受、需要、行动负起责任来。可惜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一套便捷易用的「工具」,再懒得去深掘一步。而真正要让它变成流动的沟通语言,就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内化为肌肉反射那样的内隐知识。

内在动机的反义词是什么?_第3张图片
潦草笔记.jpg

书很浅,实作方能入深。也让实作,成为书本的鲜活证据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在动机的反义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