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与意义,一位HR是这么看的!

职业选择与意义,一位HR是这么看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近四年时间,期间与近两百名离职员工探讨过他们的离职原因以及未来的考虑。离职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家庭原因(外地生活、照顾家庭等)、团队氛围(与领导同事关系不融洽)以及职业发展(成长机会)。面对职业发展问题,员工在工作之初,对于工作的定义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或是理想主义的,当然这也和招聘过程中的渲染有一定关系,即他(她)对于未来工作的定义是快速成长,氛围融洽的。然而实际工作中未必都如他(她)所愿,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员工执意离职的浅层原因有可能是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首先会在心里给自己描绘或是规划一个美好的蓝图,正因为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让我们将一切对于工作的美好设想投射到现有工作中,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现实与你理想的差距越来越大,然后就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继而开始向外寻找新的可能性,即使你自己知道也许另一份工作可能不如现在,但你依然选择尝试,因为现在是确定的,而未来是不确定的。

      近年来,离职的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刚才所说的期望与现实的落差是一个表面的原因,更深层的因素也许正像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说的那样,现在的年轻人家庭条件较好,或者说机会多,底层的对于安全感和生存的压力并不大,这群人开始向被尊重、价值体现寻求出路,寻找除了职业选择以外的东西,那就是意义。

      我们有时会稍显焦虑,是因为我们不仅想获得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还想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如何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呢?我们不确信在知名的大公司拿着丰厚的薪水和可观的未来收入,是否能满足我们的内心。那到底如何平衡职业选择与生活的意义呢?

选择和意义的三个认知

      一般来说,人们感受现实时,会把自己给予现实的意义作为标准,因此感受到也许仅仅是自己给予现实的意义或自己对现实的感悟,并不一定是现实本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感受到的意义并不全面,甚至并不正确。我们看到的不是事物本身,我们是从这些事物上看到了自己。罗素曾说过:“永远不要被那些你愿意相信的或是你认为会对社会有利的观念所诱惑,只是纯粹的去审视事实是什么!”

      人们一般只会借助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理解的生活意义做出阐释。如果将一个人的言谈摒弃在外,只观察其行为,会发现此人的动作、表情、态度、习惯、特点等,全都在展现他理解的生活意义,不管多么微不足道的动作,都饱含着他对世界的态度,对于这一点,他(她)本人好像也毫不怀疑。他(她)似乎在让全世界了解,这便是世界存在的形态,这便是他(她)自己。关于他(她)本人和他(她)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以上也许是一个可以参考的解答。

选择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职业选择与意义,一位HR是这么看的!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都说人生是自己的,你有选择人生的权利,同时也应该为这种选择去承担后果。“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你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弗兰克尔如是说,这位从奥斯维辛集中营走出来的著名心理学家,对于生活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得到了驾照;在80岁高龄时登上了阿尔卑斯山。弗兰克尔在《意义》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在集中营里显然并不是拥有强烈求生欲望的人就一定能够活下来,有人由于身染恶疾,有人由于焚烧炉的吞噬,最终都难逃死亡厄运。但弗兰克尔关注的并非多数人丧生的原因,而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幸免于难。在苦难中,一个人可能仍然保持勇敢、自尊、无私,也可能为了自我保护在激烈的斗争中丧失了人的尊严而无异于低等动物——人的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其外在命运的。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命是定的,但运却是可以改变的。有时我们面对选择会有些迷茫和无助,然后会将这种无助归结到父母和老师的教育甚至是提升到社会体制的高度(社会体制机制经常被拿出来做挡箭牌),从广义上来讲,的确存在上述的情况,但是那些原因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我们现在能做的也许就是如何调整自己,让我们自己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并承担相应的结果。身边会有很多这样的人,工作使他们的生活有意义,甚至还成为唯一赋予他们生活意义的事,一旦没了工作,他们便日复一日地呆坐在家中,因“无所事事”而愁眉苦脸。如果这不是你想要的状态,那么就可以做出积极的改变和调整,也许今天你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但是你可以为了选择去学习和探索,如果你是真心想改变,也许在别人看来过程会有所艰辛,你自己却乐在其中。

不管你在做什么,要知道你自己在干什么

图片发自App

    尼采曾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便能生存”。对于我们而言亦是如此。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和生活阅历不尽相同,因此对于生活意义的定义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我也不认为一定要遵循着统一的或是所谓的崇高的生活意义,只是在我们追寻意义的路上,我们自己要清楚,我们想要的是什么,而这个东西是不是我们真心想要的!每个阶段,随着认知的不断提升,我们对于生活的感悟也会分阶段的不同,不是说你18岁定下来的目标就一定是你今后一生需要为之努力的目标,可能那会儿是要闯出一番天地,而如今,十年之后,你只希望能努力赚钱,陪伴好自己的家人,仅此而已。例如,某人觉得跟别人往来让自己很痛苦,所以此人在人际交往中,可能朋友有限,从此人收到的制约中能推断:其生活艰辛,机会较少,其社交网络必然十分有限。该结论密切关系到此人确定的生活意义,这种意义即避免自身受伤。此人在潜意识中避免跟其他人交往,自我封闭,原因就在于此。但与之相反的人,对他们来说,生活的意义便是跟同伴共同进退,并为社会的幸福感贡献自己作为群体一份子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想获得快乐和幸福,但是又恐惧于一些不确定,我们总希望一切肯定、明确的结果,高收入的工作,你又担心不够有意义。如果你不去试,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但如果你不试着去做你所爱的,不论是画画、生物还是金融等等,如果你不追求那些你认为有意义的事业,你就会后悔。生命很长,总会有B计划,但是不要一开始就退而求其次!

      我们在选择道路,同时也在质疑自己的选择。也许某一瞬间坚信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但过一会儿又不确定自己选的对不对,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关注自己的想法,反思它,想想怎样才能做真正有价值的事。

      学习教会我们分析和评估自己的行为,从容把握生活。人文教育让人更加自由(我们的人文教育还很落后),他们给你能力,让你开展行动、发现事物意义和做出选择。独立思考,是通向有意义的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就算我们觉得实现起来希望渺茫,也要记住,它们至关重要,是我们人生的北极星。也许不一定指引我们到达充满意义的彼岸,但我们始终会在这条路上前进,生活的意义需要我们自己创造。

放弃一些可能性,拥抱另一些可能性

职业选择与意义,一位HR是这么看的!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面对抉择时,我们经常会焦虑。这一部分也许是社会的错,我们自来到这个世界那天起,就被告知,未来应该考上好学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成功,才会通向财富和权利的“正确“路径,然后我们就不假思索的奋起努力,随之对于自己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这就让我们义务反顾的认为只有好的工作,只有优厚的薪酬或是巨大财富才能证明我们的价值,当然,现在很多人也依然是这种观点,但是很多人开始反思,有没有必要在薪资丰厚的工作和有意义的工作之间选一个?如果要选,你会选哪一个?能不能两者兼得呢?

      这个关于基本价值观的问题、关于调和潜在冲突的问题、关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有时经常会反问自己。我们目前正处在一个需要作决定的转折时期。选一份工作、一项事业或者读研究生都意味着放弃其他的选择。每一个决定都意味着放弃一些可能性,拥抱另一些可能性

      张三有一份稳定的办公室工作,但他又想成为一个艺术家。如果他选择艺术工作,就可以做真正喜欢的事。但这样,他就没有经济保障了。如果继续坐在办公室,经济是有保障了,但是不能从工作中得到任何乐趣。该怎么选择呢?

      要突破左右为难的困境其实不难。首先,要选择真理。什么是真理呢?就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不是艺术就一定是好的,如果你对穷困潦倒更感到害怕,那就选择稳定的工作)。接受两个选择中的任何一个,或两个都不选。在两难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悲剧的主角,诚心去追随你的内心,一切都会峰回路转。

小结

      关于职业选择与意义的问题也是我自己需要不断思考的,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好,由于每一个人对于事物的看法和观点,或是我们所说的认知不尽相同,在选择上也会有所差异。只要我们自己在当下做出选择的时候能公正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做出符合我们价值判断的选择即可,至于这个价值判断是否正确,没有定论。当然,提升学习、强化认知也许会帮助你对冲一部分不确定性。

    成长的路上需要付出代价,但人生漫长,不能因此而裹足不前,十年前的一次考试可能会让当时的你焦虑、惶恐,那个时间节点,考试和学习就是你的全部,但是今天回首,那只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插曲,甚至你都记不住很多细节,那种焦虑和惶恐早已烟消云散,人生漫漫,跳出现在的局限,站在人生的长河中看待现在的选择,也许你会更勇敢一些。

      在我们100岁时(相信百岁人生很快就能到来),某个追忆往昔的时刻,只有一个人静静对内心诉说着人生故事,其中最为充实、最有意义的那段讲述,会被我们作出的一系列决定所填满。最后,是选择塑造了我们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业选择与意义,一位HR是这么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