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关,近乡钱怯

下个月就要过年啦,这个点,大家是不是已经开始摩拳擦掌抢票了?

每逢年关,近乡钱怯_第1张图片

年纪越大,对于回家过年的心情越复杂。

过年,真的就是花钱啊。

小时候最开心的过年记忆,莫过于从长辈给的红包里抽出一沓粉红色纸币。

每逢年关,近乡钱怯_第2张图片

就像歌词里唱的: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

年末的时候,被这样一双眼睛温柔注视,真是全身暖洋洋的。

虽然这一些粉红色的回忆,大部分会被老妈以“小孩子不用太多钱,我先帮你存着”的名义,不知所踪……

还有一种微弱的概率,就会像我这种收红包,拿出来一看是假币的。

堪称童年阴影级别的用户体验。

每逢年关,近乡钱怯_第3张图片

01

当你开始工作之后,当饭桌上的鸡腿不再是你的专属,当我们从收压岁钱的人,变成了给压岁的人。

这个时间点,我们才真正知道啥叫年关难过

忙了一整年回家,期间逃过了5次同学结婚、避过了8次同事孩子满月,好不容易喘口气,觉得终于劫后余生。

结果回家,三姨妈家二小子生了儿子,四大姑家大媳妇家添了个女儿,刘大爷家的窜天猴一见面就甜甜叫你哥哥,你能假装没听到,不给立马发个红包喜庆喜庆?


别说当面见到的,就算没见面的你也以为能逃过一劫。

不然你以为马云他们微信、支付宝开发的转账功能,都是为了啥?

还不是为了方便过!年!发!红!包!

亲戚发红包、领导发红包、合作商发红包,过个年而已,就被拉进500个微信群,被要求发红包。

每逢年关,近乡钱怯_第4张图片

责任越大,要发的红包越多。

所以说小孩子才喜欢过年,大人们就想放假。



02

每次临近年关,我都可以听到钱包瑟瑟发抖的声音。

近乡不仅是情怯,还有钱怯啊!

每逢年关,近乡钱怯_第5张图片

过年,花钱的地方真是海了去了,给做多少预算最后都要超支。

过年就是全国人民,花式花钱大赛。

土豪有土豪的过法,草根有草根的花法。

都在同一个赛道上,比拼不同的花钱数量级。


要不要给家里置办年货?

要不要请亲戚吃年夜饭?

要不要给爸妈置办身行头?

要不要给姨妈表姑什么的带特产?

要不要见见留在家乡的小伙伴?

这些都是钱啊。

“大过年的”这四个字,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专用咒语,再怎么意志坚定、精打细算、口齿伶俐的人,都会在这句咒语面前乖乖掏钱。


03

27岁以后,还只能单身回家,真的跟过油锅一样。

全体亲戚对你三堂会审:

有朋友了吗?

什么时候结婚?

年纪都这么大了,别挑了。

还有人在旁边作痛心疾首状,发动最后一发暴击:

——你说说你钱赚的不多,朋友也不找,那你一年到头在外面,干的都是啥?

每逢年关,近乡钱怯_第6张图片
(不要笑,就是有这部电视剧)


不说单身狗,你以为小情侣就能得到豁免权了吗?

不存在的。


毛脚女婿第一年上门,绝对要靠花钱打造形象。

带烟带酒给老丈人,只是入门级别的考验。

对亲戚发大不大方?

酒桌上能不能喝酒?

对小孩子亲不亲切?

那还不得先发一轮红包,求各位考官画个重点?


就算是做了老夫老妻,回哪家过年,也是一道送命题。

双方家里离得近,来回跑几趟也不麻烦。

如果一个铁岭小霸王、一个是丽江一枝花,横跨祖国南北版图。

打飞的都赶不上,去两家拜年,那真够呛。


即便请好了年假,那么先去谁家过年?

日程怎么统筹?

见哪些亲戚、预备多少礼物?

而这些又是对夫妻两个,综合情商、智商、财商的大考。

这么一套标准化流程下来,真心是比上班累多了。

可即便知道每次回家都要脱一层皮,我们依旧年复一年地回家、期待着温暖的团聚。

因为那是家啊——

是每次想起来,都忍不住微笑的地方啊。


候鸟南迁,鲥鱼北游。

回家,是我们永不磨灭的生物本能。


最后,还是想继续祝福大家:

祝所有单身青年,不被逼着走入勉强的婚姻;

所有养生中年,不被油腻所侮辱;

所有匆匆跋涉的人,都不再困顿;

所有努力生活的人,都不会疲倦。

所有的我们,都会在2018年的阳光下,重新相逢。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逢年关,近乡钱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