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友情?

看完之后最大的感触是:每个人就像是箱形水母,自以为作为朋友的你看透了它的晶莹剔透,却不曾想到它其实一直都有毒。

何止是友情,感情其实都是如此。并非说世间没有真诚,而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秘密,有着属于自己内心小小的一片世界。它可能是承载花香的流水,亦有可能是刀山火海的恨与痛。

进入大学之后,终于有了足够的时间放开胆子读书,有的时候一天一本也不在话下。高中的时候几乎挤不出时间来阅读,读的最多记多甚至也记得最牢的估计是《作文素材》期刊了吧。高考后整理书籍,发现它堆起来比自己新买的Mac Pro立着还高。而其中许多本的细碎素材甚至是每一份页脚上的名言美句,我居然都记下来了。有的甚至到现在也忘不了。

我大概是在某一期的素材上第一次认识了东野圭吾。说实话之前也略有耳闻这位作家的大名,但是并不知道他写过什么(甚至还经常弄混他和村上春树)更从未阅读过。那篇素材花了两页的篇幅(对于这本平均60页左右的杂志而言,已经算是大素材了)来介绍东野圭吾先生和他的《白夜行》。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我依然记得雪穗说过的那句话。

文章对于《白夜行》的介绍晦暗而压抑,白夜行就像一朵恶之花让我从一开始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我怕我被压抑的难受,我肤浅的以为这是一部无聊的伦理剧。

直到最近,我在图书馆里第一次拿起了东野圭吾,第一次阅读了他的作品。我第一本是《假面酒店》,到今天是第三本《毕业》。是的我还没去读《白夜行》,因为从一开始的酒店和放学后我只是愈发觉得这样或那样的作案手法,这样或那样的解谜让我刺激,让我全身绷紧,一味的以为,我之前已经知晓了故事大纲,直到了凶手,看《白夜行》一定没有那么强的刺激感和求知欲,会浪费东野圭吾如此炙手可热的大作。但是我错了,因为直到今天我读完了《毕业》。

东野圭吾先生,绝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推理小说家。或者说,他写的并非只是推理。

正如给东野写的第一篇书评一样,我说我相信他一定会给在下一本带给我不一样的惊喜。事实恰恰是如此,在图书馆自习最习惯坐在中转书架附近,经常会过去随机的挑选一本书,每天都有不一样的书,我享受这种随机性,而东野却在这样的随机里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论作案手法,我觉得依然不如《放学后》那样的层层织网让我紧张刺激拍案叫绝。而雪月花杀人的过程也是让我这个外行者看的头疼,当时甚至想跳过这一两页,可当我看到波香蜷缩着倒下突然提起了精神返回雪月花的游戏,认认真真的配着图解揣摩起来。

作为一个没什么推理逻辑脑子的人,《放学后》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作案手法巧妙,而且非常合情合理。凶手和案件之间的联系就只隔了那么一层,而《毕业》却是在凶手和案件之间绕了一弯又一弯,过于复杂的真相让我有点头晕。

不过或许东野先生这篇的侧重点就是“情”吧。七个人之间看似坚不可摧的友情却在利益之下涣散,在自己都未发现的真实内心之前不堪一击。而复杂的真相正是为了这样的主题吧——感情。

一直非常敬佩其中一个角色——南泽雅子老师。

知道真相就一定比不知道来的好吗?

朋友之间最怕的就是互相猜忌了。

南泽老师在默默的维系着这一触即破的感情,甚至包庇罪犯。或许也只有这样的年龄才知道,感情不是天生和自以为、想当然,它一样需要维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理解一个人。

本该在最美年华里享受真挚情感的七个人在毕业前,被击溃。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得不守护的东西而必须牺牲感情。

若生和华江的未来,要靠背叛朋友来获得。他们或许心存侥幸认为一次失败对波香没有影响,可是朋友并非是完完全全让你认识的透透彻彻,她对剑道的胜利示若生命,或者说示若青春。那毕竟是她充满爱恨的复杂寄予。当失败和背叛双重袭来,波香选择了报复,而非袒露真心。她心里的恨甚至大过于朋友死之痛。

至于藤堂,名声和前途对他来说不一定比爱情来得轻。但也并非说祥子对他不重要,那一句不经意的话,是他的心声,是他的恐惧,他并没有想象的冷静。而祥子当时最弥足珍贵的或许就是爱吧,藤堂的爱。破灭了,脆弱的心甚至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没有什么本该可以挽救, 只是我们太相信感情,也太缺少袒露。

东野圭吾像是给我猛灌了一口毒鸡汤,但是想来,事实如此,并没有不对,我们每一个其实都是一座孤岛。

南泽没有错,感情是需要维系的,甚至不能较真,因为感情并非是天生的责任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毕业》——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