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仁读译】:“中国何以无科学”

竺校长抗战西迁日记(连载第1201天)

1943年4月29日(周四)重庆,晨20°,雨。下午阴。

  晨六点起。九点,干训班听蒋梦麟演讲,"中国何以无科学"。他说,中国向来注重道德而不重知识,且所注重在于应用方面。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传到中国,大家并不关心其是否合理、是真是假,而先关心其实用性,讲到弱肉强食,则群谈瓜分之惨。看见一样东西,也总是问有何用处。古希腊的欧几里德(Euclid) 与阿基米德( Archimedes),致力于几何研究,至死不舍,说性命可不要,而几何不可毁。中国就没有这样的精神,我们所看重的是忠、孝、信、义等等。

  中午乘蒋梦麟车至中工路78 号,在湖南银行中膳。到各大学校长: 西南联大蒋梦麟、梅月涵,中央大学经农,中山大学金湘帆、胡博渊、胡步曾、胡春藻,河南大学王庆广、赖瑾、朱恒壁、王子开、李运华、张洪沉等十八人。本次聚会,经商讨,向部里提出七条建议: (一)增加经常费30 -50% 为办公购置;(二)生活补助以紧急命令支付; (三)研究补助费,教授400-600 、副教授300-450 、讲师200-300 、助教100-150; (四)送助教、讲师出国研修; (五)每人吃米定量由二斗一改至二斗五升,伙食菜占米价60%; (六)米贴可发米或发钱; (七)提前发放经费。

  四点至教育部,见陈立夫部长,谈以上建议,对于第一项是否能落实,说没有把握。

        在中央研究院晚膳。膳后张晓峰来,据说由美国直接通知各大学去作访学的六位教授,按蒋委员长要求,也必须到中央干训团受训。

 (以上文字系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一天一篇,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共同感悟求是精神。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更多连载~见【西迁情_求是心】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仁读译】:“中国何以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