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聊了如何确认自己的肤质,不清楚的,可以点击文章“护肤第一步 | 从准确认识各种肤质开始”回顾一下。这周我们接着聊洁面的那些事~
洗面奶中起清洁作用的主要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皂基、SLS和SLES类、氨基酸类、两性离子活性剂、非两性离子活性剂、其他……
1
皂基
所谓“皂基”洁面,是指成分表中含有“脂肪酸”+“碱剂”的洁面产品。其中脂肪酸包括:硬脂酸、棕榈酸、月桂酸、肉豆蔻酸;碱剂包括“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三乙醇胺、AMP”。以及这两种结合后合成的:肉豆蔻酸钾、椰油酸钾、月桂酸钾等。
皂基洁面产品清洁力极强,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洗完后有紧绷感,适合油性肤质,干性和敏感肌肤不建议使用。
2
SLS、SLES
SLS和SLES属于烷基硫酸酯盐类表面活性剂,这类成分去脂力极强,泡沫丰富,对皮肤和眼粘膜具有潜在的刺激性,比皂基刺激性稍小,适合油性肤质。
这类成分主要有:月桂醇硫酸酯钠(SLS)、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SLES)、椰油醇硫酸酯钠(类似SLS)、鲸蜡硬脂醇硫酸酯钠(类似SLS)、十三烷醇聚醚硫酸钠(类似SLES)。
3
XX琥珀酸酯钠类
这类成分也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质温和、刺激性小,清洁力稍弱,泡沫丰富,洗感清爽不滑腻,较少作为主要清洁成分。
这类成分包括:月桂醇聚醚磺基琥珀酸酯二钠、椰油酰羟乙磺酸酯钠、月桂基葡萄糖羧酸钠、C14-16 烯烃磺酸钠、异硬脂酰乳酰乳酸钠。
4
氨基酸类
氨基酸洁面产品性质温和,清洁力佳,对皮肤友好无刺激,适合所有肤质,缺点是原材料价格偏贵。
成分名主要有:椰油酰谷氨酸钠、椰油酰谷氨酸二钠、月桂酰谷氨酸钠、月桂酰肌氨酸钠、椰油酰基谷氨酸TEA盐、椰油酰谷氨酸钾、 椰油酰甘氨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钾、硬脂酰谷氨酸钠、月桂酰天冬氨酸钠、棕榈油酰谷氨酸钠、肉豆蔻酰谷氨酸钠、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
为了方便大家识别,总结了一个规律,除了“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之外,基本上可以归纳为“XX酰X氨酸X”。
5
两性离子表活
比上面四种表面活性剂都要温和,价格低廉,泡沫丰富,清洁力较弱,个别肤感偏滑腻。用在洗面乳中,则经常搭配较强去脂力的表面活性剂使用,可以降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提高泡沫的丰富程度。
这类成分包括:椰油基甜菜碱、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滑腻)、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滑腻)、月桂基羟基磺基甜菜碱、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椰油酰两性基二乙酸二钠、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椰油酰两性基乙酸钠、月桂亚氨基二乙酸二钠。
6
非离子表活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所有表活里面最温和的一类,耐酸碱性能良好,受盐和电解质的影响小,与其他表活复配使用,在化妆品配方中可用作乳化剂、清洁剂、增溶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分为油脂类、APG葡糖苷,这两类。其中APG葡糖苷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制造得到,温和、无刺激,清洁力稍弱,较少作为主要清洁成分。这类成分包括:癸基葡糖苷、月桂基葡糖苷、椰油基葡糖苷、辛基葡糖苷、肉豆蔻酸葡糖苷。
其他油脂类的包括:甘油油酸酯、甘油硬脂酸酯(油腻)、PEG-5 甘油硬脂酸酯、PEG-60 甘油异硬脂酸酯、PEG-7 甘油椰油酸酯、乙二醇二硬脂酸酯、乙二醇硬脂酸酯、鲸蜡醇棕榈酸酯、鲸蜡硬脂醇聚醚-20、棕榈油甘油酯(油腻)、聚山梨醇酯-20、聚山梨醇酯-60、PEG-200 氢化甘油棕榈油酸酯、月桂醇聚醚-2、PEG-10 向日葵油甘油酯类、PEG-150 硬脂酸酯、PEG-3二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聚甘油-10 肉豆蔻酸酯、聚甘油-10 月桂酸酯、PEG-120 甲基葡糖二油酸酯、PEG-40 氢化蓖麻油、PEG-60 氢化蓖麻油、椰油酰单乙醇胺、硬脂酰胺 AMP、PPG-9 二聚甘油醚、二(PPG-2 肉豆蔻油醇聚醚-10)己二酸酯、PEG/PPG-14/7 二甲基醚、PEG-10 甲醚聚二甲基硅氧烷。
❕TIPS:
1、所有的“皂”类产品都属于“皂基”洁面,“冷制皂”虽然将保湿性质的甘油保留了下来,改善了洗后的紧绷感,但是改变不了“皂基”的本质,对皮肤依然有伤害。
2、现在市面上的洗面奶多是多种成分复配的,判断这款洁面产品是皂基还是氨基酸,要注意看成分表中最前面的几个成分,才是主要的清洁成分哦~
3、氨基酸类和APG葡糖苷类是比较推荐的温和洗脸成分,但价格偏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