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14,10-2-6,万章章句2-6》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14,10-2-6,万章章句2-6》

【"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今天是丁酉年戊申月壬辰日,七月十二,2017年9月2日星期六。

这一节介绍的是中诸侯国的俸禄制度。

中诸侯国与大诸侯国的区别:
首先在爵位。大诸侯国是公爵和侯爵,中诸侯国是伯爵。
其次在地域面积。大诸侯国是方圆百里,中诸侯国是七十里见方。

相同点,定编定岗相同,也按照卿、大夫、士以及在政府打杂的百姓为序。

定薪的基数则大幅下跌,倍数方面再做微调。这两个措施极为关键。

先看基数。国君的俸禄是卿的十倍,是二万四千亩,较之大诸侯国国君的三万二千亩,砍去四分之一。这个起步环节的关键是基数大幅下调。

卿的俸禄是大夫的三倍,是二千四百亩。也比大诸侯国的卿少了四分之一。这个环节里,倍数是关键,由大诸侯国的四倍,调整为三倍。

所谓关键的意义何在呢?保护基数,简称保底。

大夫的俸禄是上士的一倍,是八百亩。从这儿开始,大诸侯国和中诸侯国,大夫的绝对值相等了,都是八百亩。再往下的各级官员,同样如此。这就是上面所说的保底思路。越往基层越需要保底。

上士的俸禄是中士的一倍,是四百亩。中士是下士的一倍,二百亩。下士与在官府打杂的百姓一样,是一百亩,俸禄足以抵偿种亩的收入。

孟子说,这是中诸侯国俸禄情况。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万章》南怀瑾讲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14,10-2-6,万章章句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