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一扯“灵感”

扯一扯“灵感”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1911年秋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有一次在他阅读世界地图的时候发现,地球上各大洲的海岸线有种吻合的现象。魏格纳被自己的发现深深地吸引住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他产生了大陆不是固定的而是漂移的想法。郭沫若在著作《我的作诗的经过》中说道:“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的意趣又袭来了……那种发作大约也就是所谓‘灵感’吧?”一位是气象学家,一位是大作家,他们的成就离不了突然而至的“灵感”。

学生时代,我们学习自然科学,有时候做习题,怎么也不会做,都好几天了,可是突然有一天,灵光一闪,答案有了;有时候写作,需要绞尽脑汁,不知道写些什么,思维堵塞,口干舌燥,于是你出门散散心,来到浓郁的树林,突然你的脑海里就有了写作的大纲了;身在职场,有时候策划一个节目,不知道怎么样的创意才能标新立异,又能打动人心,可是有那么一下,你一迈步子,脑袋里面突然有了不错的点子。

是的,这些都是我们脑海中闪现的“灵感”在起作用。这个灵感看起来很奇妙,也很虚幻,可别小瞧了灵感的作用!有人曾经在某段时间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劲,脑袋灵光,处理起问题来,都会感觉游刃有余,可是有段时间处理起问题来却生硬困难,不知如何是好。我在中学时曾私下听到一个后来拿到博士文凭的同学感叹说,这个难题困扰了我好几天,今天突然想到答案了。

一般的问题我们普通人都能解决,稍难一点的,我们也能解决,可是那些真正的难题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才能解决呢?有的人肯定会说,那时因为他们是天才,他们智商高,脑子转得快。我们不能否定这个说法,可是在我看来大多数普通人都把自己的灵感白白丢弃掉了,不知道有多少科学技术发明、文学创作、艺术创作的机会都这样从我们身边擦肩而过了,很多本来都可以通过思维上的创新而发展成为伟人的人最后都归于平庸。

其实灵感很多时候来自于勤奋,来自于持之以恒,来自于对理想的渴望,需要规避外界的干扰的能力,也需要处变不惊得、宁静淡泊的、泰然自若的高情商。灵感不是迷信,是一种科学,出现灵感的前提是我们诚恳的学习态度。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正如爱迪生所说的那样:“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很多身边的朋友,都没有这样那样的灵感,认为自己天赋不够好,因而失去了持续学习的动力,甚至自暴自弃。可是,我们都有自己擅长的那一面需要进一步去开发。有的人理论性强,有的人实践能力、执行力强,可是大多数人最终却不是成功的,就是因为他们过早地放弃了,认为勤奋没有用了。我们是不是该替这些人感到惋惜?

灵感可以无处不在,我相信只要我们愿意抓住它,善待它,它也会礼尚往来善待我们,这样的话,我们也一定能在自己的领域有一番作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扯一扯“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