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学校长共商:未来高校教什么

中外大学校长共商:未来高校教什么_第1张图片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了,很多工作将会被机器人所取代,那么,还要大学做什么?年轻人要在大学里学些什么?日前,在庆祝上海财经大学建校100周年系列活动上,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知名大学校长汇聚一堂,共同为“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出谋划策。讨论的一个重点是,未来大学教什么?

“各种国际大学排名中,排名前100名的有50多个在美国。许多优秀的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因为他们对在中国学习的现况不满。”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认为,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亟须一批靠谱的、学生瞧得上的大学,“我们有很多人口超1000万的地级市,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相比澳大利亚,一共2000多万人口,有几十所大学可供选择,其中还有多所世界排名靠前的学校”。

未来怎么办?林忠钦说,交叉学科的发展或将成为未来大学竞争的高地。“我们以现有学科为基础,在最新的ESI汤森路透排名中,我国很多学科进入了前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但几乎没有一所学校的交叉学科进入前1%。”在林忠钦看来,这正是问题所在,交叉学科的弱势,将直接导致学生创新力不足、适应时代变迁能力的弱化等问题。

“现在许多大学把人才培养放到非常弱化的地位,教材普遍落后于实际应用,教师普遍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实际经验,我们应该要吸收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到课堂教学。”林忠钦说,现在大学搞科研是在“走下坡”,只要顺势走就可以了;而教学却在“走上坡”,稍微使劲不够就倒着滑。

你有没有想过,未来的大学是否还需要细分各个专业、学科?大学生是否还是只能待在自己的专业里从事研究性学习?

日内瓦大学校长Yves Fluckiger发现,大学如今正面临着巨大的“公众质疑”,“大学所能提供的技能越来越多受到质疑,大学提供的科学技术领域的专业技能已不再为公众所认真接受,我们怎么办?”

在美国,世界知名学府斯坦福大学已经推出了面向未来的新型教育模式“斯坦福2025项目”。该项目赋予了所有教育者一种新的思维——不是去教授,而是去为学生创造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

斯坦福2025项目学制6年,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在自己人生中随便某一年进入大学学习,也可以随时离开,只要学习时长累计满6年即可。学生不再按照专业进行划分,而是按照“任务”“目的”进行划分。比如,有的学生对如何设计机器人感兴趣,有的人想学习如何把AR技术应用到金融领域,那么以这个终极学习目的为主,他选择的所有课程都围绕这个目的进行,确保学生在毕业前达到某个目的。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樊丽明认为,未来的大学教育应当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长期化发展,“中国有3000多万名大学生,而我们的大学在育人过程中‘批量化’生产较多,个性化发展却不够。我们注重学生近期的就业,但是我们却很少注重学生个人的终身发展。”

她说,未来的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适应多变世界的能力。然而,世界在变化,大学教育实际上应该比世界变得更快一些。

“我们一个比较保守、实在的教授预测,未来15年内有49%的工作会消失。夸张一些的人认为,这一比例要达到70%。”台湾东吴大学校长潘维大说,在49%的工作都会消失的世界里,大学教育早就不应该是现在这样的学科划分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所有各类型学科分类的单一知识,都不足以应付未来的需要”。

潘维大认为,未来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将会成为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哪些东西符合未来需求,现在还没有定论。但跨领域学习肯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中外大学校长共商:未来高校教什么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外大学校长共商:未来高校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