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引爆点》《Tipping Point》

      当别人问有什么爱好的时候,看书总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书估计很不服气的吧,你真的用心看我了吗?你看了吗?这个锅我可不背的啊~说爱看书,其实也是底气不足的吧,零零散散总归没正儿八经的看几本,这样别说是爱,大概连喜欢都够不着吧。喜欢也不是说说而已~想着写写看书记录,大概会好些的吧。2018,新年伊始的第一本——《引爆点》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书是因着作者对流行感兴趣而研究出的一些观点。本书的中心就是如何引发流行。从作者的角度,一共分了3个方面——人,事物本身,环境。人这个因素呢,又分为三种——联络员、内行、推销员。

      联络员——认识很多人,社会关系网特别庞大的那个人,他们天生喜欢认识人,很多哪怕都是弱关系,几年就见一次面,但他依旧可以记得住,他们有着一种成为事件中心人物的一种天分。而且他们在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职位的人群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他们会涉及多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小组等等。

      这稍微延伸一下,就是这个弱关系的这个点,最近在很多文章都有看到,对你起重大作用的,多是弱关系的人,像找工作,咨询一个其他行业的问题啊。因为跟你强关系的人,跟你的生活圈子很像,很难有大的突破。那这个点放到实践中来,对我自己最大的启发就是,你要敢于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的长处,所能,要去诉说自己的需求。因为你如果不向外展示,对你不熟,跟你是弱关系的人不知道可以从你这获得帮助,也不知道可以给你提供帮助。没有谁规定能需要很强才能帮助别人,更没有规定需要帮忙是种羞愧。任何东西都是一点一点起来的。希望自己可以尝试着心态更开放些。而拓宽自己弱关系的一个小办法就是多参加不同的组群,多认识一些不同纬度的人,也可以打开多一些看世界的角度。

      内行——信息量很多,了解行情,能提供很多专业见解的人。他们的专业度为他们赢来了对他们的信任。这个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像每个人身边应该都会有这样的人,略微一想想,比如买电子产品要找谁,美容要找谁,想我自己身为一个保养白痴,保养品化妆品一律交给我妹。加上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信息传播更便捷,内行影响力就更大,像其他文章中有提到,一个朋友喜欢美食,在她的朋友圈微博更新一些美食的做法等等,聚了一批粉。后来她开始售卖美食相关用品,像垫板,但这套垫板价格超贵,她讲诉了合理的原因,因着之前她对美食的专业度,很多粉丝为此买单。她的出货量相当于这个产品在中国一个季度的出货量(具体不记得,大概是这个意思)。所以对个人来说,成为某方便的内行。对产品来说,要征服这些内行。有些时候会设置内行陷阱,来寻找内行。

      书中有个小案例,雷克萨斯汽车,汽车的定位是豪华路线,但很快,公司发生生产线出了点小问题,需要召回产品。这就很尴尬了,问题出在自己要打出去的招牌上。一般情况下,汽车行业的召回是通过媒体发布和邮件通知。雷克萨斯决定来点不一样的,在召回公布当天,给每个用户打电话,汽车从经销商检修过以后出来的,都被洗过,而且加满油。离得超过100公里里,经销商派技工登门拜访。有没有必要搞这么夸张呢,需要召回的数量又不多,而且进入市场的时候这么短,以后有的是时间修正。而这个处理这个问题的重点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受影响的是哪种客户。愿意冒险买新牌子的豪华车型的是那些前期冒险者,他们是汽车内行,他们会讨论汽车,毫不费力就可以发起一场关于公司客户服务质量的口头传播。就是这样,刚好聚集了一波内行,利用了他们的赞誉。

      推销员——有感染力的一群人,能让人们不由自主去信服他的人。他们有一种神奇的说服力。包括他们的一些小动作,微笑等一些微妙的暗示;一些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一种“超感染力”,这也是一种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基本生理能力。或者也是现在常说的能量场。他能掌握话题,去带动对方和观众去到一个一致的频率。这个似乎没有很适合的例子,不过这点对自己的影响是,要调整自己的状态,尽量让自己开心一些,有激情一些,多笑,因为情绪是可以传染的,你可以让自己开心,让身边的人开心。当然,也要去多接触高能量的朋友。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起着很大的作用。

      内行们是数据库,他们为大家提供信息;联络员是社会黏合剂,他们四处传播信息;推销员是说服者,如果人们对传来的信息并不相信,他们有能力说服大家。当然有可能一个人同时具备两种或甚至三种的属性。

NO.1 《引爆点》《Tipping Point》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人这个环节讲完了,下面来捋捋事物本身

      事物本事就一个点,就是附着力。就是在适当的情况下,总是存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让信息变得令人难于抗拒。就一句话,就是让你一下子就能记住,忘不掉。附着性要尽量跟受众有切身关联性,且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唱片公司在大屏幕上做广告,在杂志上也做广告。后面加了一个小环节,在杂志的宣传上加了一个小金盒子。大屏幕的广告告诉大家,在杂志上找到小金盒子,回信可免费获得唱片。宣传效果一下提高了n倍。

      《芝麻街》的节目,他围绕的是一个领悟:如果你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你就能教育好他们。通过多彩的画面,叙事形的方式,受众能够理解的东西,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把这个场景中的附着力再放到需要让儿童学习的内容,比如字母上去。后面《蓝狗线索》在《芝麻街》的基础上又升华了一下。更有对受众特质的一些改变。故事中没有那么多主演,只有一位主角,情节不再形式多变,而是只有一条主线,叙事性更强。一周重复播放好几次。因为受众有着这样的特质:年龄大的需要的是对新事物的探寻,而年龄小的,他需要的是理解事物和预测事物,他需要重复多遍来提高理解力。他需要通过预测未来要发生的事件来产生确认感和自我价值感。

      在学校传播打破伤风预防注射的时候,吓唬是不奏效的,真正起作用的是在提供了一张地图,而其实很多人是知道医院位置在哪的。以上这些事例说明,附着力的界定在很大程度上的违反直觉的。很多事情看上去理所当然,合乎情理,比如像黄金时段播广告,绚丽多彩可以吸引注意力,恐惧会让人采取行动,等这些都没问题,但这些只能说理所当然,但不出彩。找到那个不一样的点,在表达上做一些边缘修改,效果有时候就会出乎意料。

NO.1 《引爆点》《Tipping Point》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再接下来一个因素就是环境威力了,人们常常低估环境对我们行为的影响力。人其实对环境透露是细微暗示极度敏感。整治地铁里的涂鸦和逃票现象平息了纽约地铁里的犯罪潮;著名的破窗效应;斯坦福大学的模拟监狱实验,原先认为自己是反对暴力的和平主义者的看守员很快就变成冷酷的训导员。我们以为我们可以控制自己,而实际上环境大大的影响了我们。那些影响生活质量的犯罪,看起来不起眼,却恰好是控制暴力犯罪率的引爆点。

      这种内含着一种活动心理,当如此细微的犯罪都收到惩罚,更别说严重的犯罪了。而如果我们放任细微的这种犯罪不管,人们就会得寸进尺,不停的去试探底线,而这种时候的事态已经无法控制了。所以营造良好的氛围要从扼杀细微的错误开始。人的适应力是惊人的,当你习惯了以后,你会觉得这样理所应当。此外,一个人的性格其实也是看环境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特定情境会主导他的当下行事的风格。所以环境或者说潮流在以一种虽然小,却很重要的方面在改变着他的受众,在感染着他们。

      还有一种环境因素是人数,一个小规模团体最有效的人数是150。在团体里,我们容易感受到来自身边的压力,这甚至比上司的概念更有威力,因为人们总不想让别人对自己失望,有种社会认同的作用。150是个最有效的数字,人多了,就没有那么多共同的工作可做,共享的东西少了,彼此之间就会陌生了。彼此之间熟悉,可以产生互动记忆,大家是一个集体,互动互助,为一个目标服务。像戈尔公司,一个团队组织不超过150个,一旦超过就分成2个团队,团队内人员相互熟悉,彼此知道谁最擅长什么,有问题找谁最便捷。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带动整个组织。要发起一场大规模流行,你得发起许多小规模流行。当围绕着《丫丫姐妹会的神圣秘密》为中心而流行起来的读书小组的时候,流行的不仅是这本书,更是这些小团体内部建立起来的关系群。很多东西是种载体,是种让我们与他人发生链接,建立关系的载体。

NO.1 《引爆点》《Tipping Point》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以上3个因素都说完了,分别是个人人物,事物附着力,环境威力。下面再来看2个例子,一个是运动鞋的流行品牌“云中漫步”,这个品牌之所以能流行起来,主要是在于它的广告设计,他们的广告与流行法则十分吻合。

      这里提到一个扩散模型,任何改革创新都不会毫不费力地从一群人传播到另一群人,他们中间有距离、有空隙。一般是革新者——先期采纳者——早期大多数——晚期大多数——落后者的一个过程。任何事情的一个发展不是直线型的,而是平缓,陡峭,平缓。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蓄力的过程,所以做事情的事情,没直接看到成效不要急,不要直接放弃,给他时间,去做好基础的蓄力。同时,当一件事情已经发展到饱和期了,也不要强求的去维持,而是要找新的事物。

      OK,回到“云中漫步”,他们培养了一批头脑灵活的年轻通信员,派到大城市,他们本身就与众不同,喜欢开创新潮,他们就是那批革新者。隔段时间,就收集他们的动态,听什么音乐,看什么电视,买什么衣服等等,进行分析,再个普通孩子进行比较。大致就可以提炼出将会流行的因素,将其融入广告中。“云中漫步”从革新者(类似内行)中提炼出流行元素,将其进行一个合理转换(类似推销员把你不懂的东西用你懂的方式去表达),提前预测的流行因素使得广告本身具有附着力,而流行的大环境又会影响年轻人喜欢上这样的广告。而且针对受众的特性,当时来说,就是酷,独一无二,销售方案也是专卖店跟其他不一样,这增加了产品的吸引力。

      另外一个例子是护士在黑人社区开展的关防范糖尿病和乳腺癌的活动,本来的活动地点在黑人教堂,结果参与的都是对这些疾病本就有了解的人,而没有办法传播的更广。后面做了一些变动,将活动地点转移到了美容院。又培训了这些美容师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把这些信息传播出去,效果显著。她没有发动复杂的多媒体运动,没有挨家挨户提供咨询,没有进行广播或者电视进行轰炸。而是巧妙的改变了传播信息的环境(状态轻松,愿意倾听你讲故事),更换了信息(找到了类似于推销者的角色,美容师比较健谈,容易拉近和顾客的距离),甚至修改了信息本身(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传播,人们对叙事性的容易记住,却喜欢分享,这增加了信息的附着力)。

NO.1 《引爆点》《Tipping Point》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引爆点要求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世界并非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直觉中的世界。很多时候,不加选择的付出努力并非总是可行的,我们的努力应该是坚持不懈和不偏不倚的,才是有意义的。周围的世界看上去似乎雷打不动,无法改变,但只要找准位置,轻轻一触,它就可能倾斜。

                                                                            ——2018.2.26

你可能感兴趣的:(NO.1 《引爆点》《Tipping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