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智模式?

题记:最近和人交流的过程过,越来越觉察到一个人的各种行为处事方式基本上是这个人的心智模式的一种表现。于是我做了一些资料收集和整理,希望能够把这事情说清楚。

什么是心智模式?_第1张图片
心智模型

一、心智模式定义

彼得·圣吉将其定义为:根深蒂固存在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他人、组织和整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诸多假设、成见、逻辑、规则,甚至图像、印象等

  • 不完整:人们对于现象所持有的心智模式大多都是不完整。
  • 局限性:人们执行心智模式的能力受到限制。
  • 不稳定:人们经常会忘记所使用的心智模式细节,尤其经过一段时间没有使用它们。
  • 没有明确的边界:类似的机制经常会相互混淆。
  • 不科学:人们常采取迷信的模式,即使他们知道这些模式并非必要的。
  • 简约:人们会多做一些可以透过心智规划而省去的行动。

二、心智模式作用机理

什么是心智模式?_第2张图片
图1 :OADI循环(Kofman,1992)

1. 模型介绍

  • 图1上部显示的是个体学习的OADI循环(Kofman,1992),下部则显示了心智模式的作用机理。按照考夫曼的说法,个体的学习过程可描述为“见-解-思-行”的循环(简称OADI循环):

  • “见(Observe)”,指的是从特定经历中取得素材,不仅指观察,还包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感觉、知觉等;

  • “解(Assess)”是对得到的素材进行解释、评估,加以理解;

  • “思(Design)”是对解释、评估以后的信息加以总结,形成抽象的概念、理论或模式;

  • “行(Implement)”则是将概念、理论付诸实践,以检验概念或理论的真伪。

2. 作用机理

  • 认知框架:给不同心智模式给人们提供观察世界的认知框架,这就如同一个滤镜,你看到的和觉察到的都是不同的心智模式。

  • 思想路线:人的认识并不是一个简单被动地反映客观事实的过程,而是我们经验世界创造的主动过程。基于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我们对其进行解读,做出合理的假设、想像,并按照特定规则或逻辑进行推论,从而做出判断和决策。

  • 行动导向:心智模式不仅决定我们如何理解世界,而且决定我们如何采取行动。因为在人们在成长和发展心智模式的过程中,会逐渐总结规律、发现模式,形成一些对世界的概括性的看法,即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和行为。

三、如何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常常隐藏不见,并且具有自我增强的特性,常常是根深蒂固的,那么如何改善呢?彼得圣吉给出了一个改善的模型和方法。

什么是心智模式?_第3张图片
图2 如何改善心智模式

1. 觉察——开放的头脑

觉察是改变的前提。因此,让人们产生觉察,把隐藏于个人内心深处隐而不见的假设、规则、成见等“浮现”出来,才能更加主动地对心智模式进行检验和改善。在麻省理工大学资深讲师奥托 · 夏默看来,这是一个“打开心门”、让我们有一个“开放的头脑(open mind)”的过程。觉察可以源自内省,也离不开外界条件的触发。

2. 检验——开放的心灵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我看来,新的资料是生成新的心智模式的必备原材料。在“心门”打开之后,人们可以通过新的视角去获得新的资料,或以新的视角去审视原有的资料。

3. 改善——开放的心灵

在接纳了新的资料之后,人们需要用新的规则或逻辑对其进行解读,以便检验心智模式的有效性及其适用范围。由于思维的连续性,这一过程和检验几乎是同步发生的,是奥托 · 夏默所称的“开放的心灵(open heart)”。

4. 植入——开放的意志

由上文可知,心智模式不是存在于理性思维的层面,而是隐藏于思维的背后,是在潜意识或无意识状态下发挥作用的心理存在。所以,要想让其发挥作用,必须经由持续的练习,让其成为下意识的习惯,让一些价值观、规则、逻辑等成为牢固的信念,进入潜意识层面,才能较稳定、持久地发挥作用。对此,夏默称之为“开放的意志(open will)”。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过程的四个步骤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改善心智模式的过程也不是单向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非常微妙、复杂、困难的。甚至当你或他人认为你已经发生改变时,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或习惯仍然自觉、不自觉地左右着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心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