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商人聊天》(2)

十一、凡事都要学会在过程中寻找

(人物:楮一行,40岁,武汉人,硕士学历,网络公司首席执行官。)

记:“据我所知,贵公司在赔了五年后才开始小有盈利,所以,我想问一个不太礼貌的问题,您当初烧钱的感觉怎样?”

楮:“这个问题有点儿意思。我喜欢!只不过我也要反着告诉你一句,会烧的钱才是真钱,这个钱才能赚。在这方面,船上的想法和船下的想法完全不同,你也不要把别人说的话太当回事。相信我,没人会真的烧钱,即便是在不得不如此的情况下,一个烧钱的人也同样清楚他不得不如此的原因,他知道他的问题的所在,或许就在于愿不愿意烧钱的这件事的本身。

“所以在有些时候,你还必须学着做点蠢事、傻事,特别在大家都聪明的方面,你的笨法子也会多少具有几分硬道理。当然啦,盈利始终是企业的根本,但这个根本却不能在开始阶段成为管理者的主要目标,原因在于所有能让你赢得未来的钱都必须‘烧’自这里,你要一味算计,只会把帐算歪。

“为此,我从不主张行事太过正确,也不和手握‘真理’的人一论短长。因为在我看来,凡事都要学会在过程中寻找,而不是刻意强调某个问题。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还就得有这么份耐心。”

十二、不要在深究的路径上徘徊

(人物:卫云,56岁,深圳人,大专学历,资深投资人。)

记:“我们知道,股票起初是没人要的,不得不靠摊派的方式发行下去,可您不但买下了自己的一份,还变卖家产买下了其他人不要的几份,无可争议地在日后成了位大富翁。何以别人没这么做呢?”

卫:“同某种可疑的状况相类似,事情在深度上也往往令人不安,若要追究起来,便会远远超出我们预知的掌控能力,以至不得不限制自己的所作所为于一个不堪满意的结果之中,所有痛失良机的人都是如此,与其说他们不够敏锐,不如说他们不够坦诚,居然想的太多太多,远离了应该思虑的问题。”

记:“您当时是怎么想的?”

卫:“我以为,弯弯肠子一条道,百转千回的结果仍不过是一坨屎,在我们面临决断的时候,就当知道这个。”

十三、你的问题其实就是你独有的

(人物:蒋卫东,44岁,温州人,中专学历,制鞋公司总经理。)

蒋:“以前,我善于从他人身上吸取教训,一度省了很多事,也省了很多钱,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还免不了要重复他人所犯错误,这才意识到,你的问题其实就是你独有的,并不由于你知道什么是错的有幸避免。有些事就这么奇怪,即无法省事,也无法省钱。”

十四、在不朽的意义上思考

(人物:沈明,56岁,邯郸人,高级技师,私立职业教育机构董事长。)

记:“我一直深深崇拜着您的传奇故事——以一份电视机说明书起家,通过自编教材、租赁教室,只用了七、八年工夫,就发展成为一家覆盖十几个省、市,拥有近千名教职工的庞大教育机构。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呢?”

沈:“我想,这大概是由于我更愿意在不朽的意义上思考、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成功的缘故。在这点上,我与我从前的老板(一个开电器卖场的人)刚好相反,他总是在思考‘这批货能赚多少钱?’,结果,到了他不能再赚的时候,事业就走到了头。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于是我问自己:‘一时的赚法能解决长久的问题吗?’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便思考起了‘不朽’的意义,并渐渐认识到,假如一个商人在赚取金钱的同时不能赚取时间,他的事业肯定走不远,破产或关门是早晚的事。再后来我有了自己做老板的念头,首先想到的是要赚取时间,在别人活一辈子的地方,活出几辈子来。

“事实上,人也只有在利用了几辈子时间后,才能赚到足够多的钱。因此,在这里,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就特重要。”

记:“就像对一本‘说明书’的认识——它本来只有一种用途,您却让它具有了其他(或更多的)用途。”

沈:“是啊!单独就一本说明书来看,它甚至是无甚用途,可就我的情况而言,差不多就是事业全部。在‘说明书’对他人的无用与对我的有用之间,存在着一个非凡角度。但我必须声明,事情绝不像人们传说的那么有趣,相反,枯燥无比。我用了将近一年时间,才在几乎撂荒了的知识基础上,把一本本说明书改编成了一本本维修教材,从而在一个更加有用的地方,闯出一片新天地。

“惟一的不同在于,这件事太过简单,让我可以据此无限复制,却又少有他人察觉。我认为,这就是它的不朽之处。”

记:“是啊,只要有学生,教材可以一版一版地印,学校可以一所一所地开,一切都可以重复使用,甚至……”

沈:“连赚钱的方式也一模一样?对吗?”

记:“对。但……它们仍旧是不同的啊!”

沈:“你能说出不一样来,还真让我高兴。我所做的一切的确是个长着眼睛就能看的事情,却不是个长着脑袋就能想的事业。就像‘说明书’对‘教材’,这种转换本身是一场飞跃,人必须跳出先前窠臼,才能见到这个东西。只是这样一来,问题就不再是我们看到了什么,而是想到了什么、怎样去想。最终,认识的不同,导致了思维空间的不同,以至在根本上导致了生活方式的不同。

“在这方面,我个人的直觉是,遇事想得太浅不好,想得太深也不对,惟有想得不朽时,才能品悟通达的滋味。否则,你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会忽然间变的乏人问津,竟然让一个被迫出售这种东西的人会不计成本地甩掉它们。这正是一个人作为商人需要反复学习的地方。

“总之,在我看来,凡是能够简单到自我复制的事业,就是可以赚取未来的事业,作为一种依托,必定是长长久久的事业。在此,人理应学会给未来以时间,而不仅仅是向着它争分夺秒。

“相反,一味追求成功的人,将不能从中解套。”

记:“我总结您的话,正好是人生的三道坎儿。第一道坎儿:学会想问题。第二道坎儿:学会独立地想问题。第三道坎儿:学会不朽地想问题。”

十五、从钱眼儿里看钱,只能看见小钱

(人物:韩耀成,39岁,广州人,硕士学历,房地产开发商。)

韩:“一个人从钱眼儿里看钱,只能看见小钱,想要发财,就得转移视线。在这方面,人可以跟着钱走,却不能盯着钱看。

“思想因对立而深刻,因变化而和谐,这使得大智慧的产生经常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相反,单向的思维总是欠缺的、残疾的”

“那么,一个被蒙上了眼睛的人将如何找到隧道出口?他得调动身体的其他感官。他得和一向习惯于用眼睛感知方向的思想斗争。在漆黑中,蒙不蒙眼睛是一样的,此时仍要依靠眼睛的话,就上了眼睛的当”

“悲剧就这么发生了。人依靠于眼睛的情况必有光亮条件,光亮不存在,视觉也不存在,一厢情愿以为它存在,就会迷失。”

十六、凡事得于近必失于远

(人物:扬一玫,女性,40岁,天津人,大本学历,景观设计公司董事长。)

扬:“我们这个新兴行业的迷人之处在于,有可能给客户带来额外收益,风险在于这种收益不能确定,其不可缺少的重要性同时与某种无关紧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这便是景观设计。它的商业价值总是出人意料,或者超过预期,或者低于预期。”

记:“就如同一件工具,关键看怎么利用?”

扬:“你说得对。然而差别在于,它只是一种辅助性工具,相对于人们更为关心的实际目标而言,充其量是一件附属品。尤其是在毫不费力就能赚到大钱的时候,‘景观设计’的营生甚至会使人误解你工作的性质。那时,开发商会明确指出,你所做的一切只能徒劳地增加他的成本,而不是帮他挣到现金。后来当我也不得不尝试着这样看问题时,才认识到了这种处境的自相矛盾——尽管有可能给客户带来巨大利益,可是作为商人(在我们必须赚取他人利益的地方),仍旧鲜有说服力”

“作为开创中国景观设计先河的公司之一,我们由此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这里,我能告诉你的最有用的经验是,当你不得不依靠他人才能生存时,就既不要开拓市场,也不要成为真正的商人,二者都是貌似正确的方式,却在实践中经不起推敲。

记:“这话让我既明白又糊涂!”

扬:“本来就是这个道理么,你不是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嘛。”

记:“那您初期的业务呢?”

扬:“差不多都是些公益事业。我们为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免费设计‘景观’,获得了如潮的好评。总之,我正是靠着我的不赚钱才养活了自己。”

记“我明白了,然后您就利用您得到的名声赚到了更多的钱?”

扬:“是的。赚了很多钱。我从这件事上悟出一个道理:凡事得于近必失于远。

十七、赚在“一点儿”上

(人物:朱知,35岁,北京人,大本学历,独立制片人。)

朱:“我以为,与成功的人士相比,芸芸众生的特点,就是刚刚好差了一点点,这一点儿不是别的,恰是不能成就自己的东西。”

记:“请您说得具体点儿。”

朱:“首先是思维方式,其次是生活方式,最后是定位方式——包括了价值取向,自身修养与人格特点;对一个成功者来说,无不相辅相成,对一个失败者来说,总是互为矛盾。

“所以,我敢说,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努力搭建什么的同时,也正拆着这个东西。”

记:“这对您的经营有什么启示?”

朱:“它告诉我,作为制片人,永远都不要相信差一点的东西。我赚钱,就赚在这‘一点儿’上。

十八、经商有原则

(人物:秦举,50岁,昆明人,小学文化,汽车维修公司总经理。)

秦:“我经商有三个原则。第一,不跟山穷水尽的人谈买卖。这不是买卖,是陷阱。第二,不算小帐,免得吃大亏。第三,尽量跟竞争者合作,而非拆他的台。

十九、成为令人难忘的风景

(人物:尤晨,女性,30岁,南京人,大专学历,旅行社总经理。)

尤:“人做事的大忌之一,就是只能干巴巴地想问题,不论好也罢,坏也罢,都无关美丽。但是在我眼里,每个人都似一道风景,每道风景又都似一个人,好的风景令人难忘。我的生意经就是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包括他们看到的风景。”

记:“这不可能!人有千差万别,‘景’有阴晴圆缺。”

尤:“正因为如此,才给了我们寻求最好结果的机会,却不是由于我们本来就是最好。”

记:“我还是不明白。”

尤:“譬如在经营中,我主要强调三点:良好的服务、合理的价格与意外的惊喜;三者缺一不可。它们构成了一道好风景的全部要素。特别是最后‘意外的惊喜’,有效地拉近了我们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如果说我们做的还不够好的话,一个‘意外的惊喜’便会有效地补足它。这种情况有如人们在诚心诚意地原谅一个犯下了过失的人,与其说是在原谅他,不如说是在疼爱他。”

记:“有点道理。但也只有您才会这么想问题。”

尤:“所以,我们的风景才与众不同!在他人一筹莫展的地方,我总能想的又妩媚又水灵,好像风景处处有,但有故事、有情调的风景才令人难忘一样”

二十、三个相信和三个不相信

(人物:许亦刚,42岁,太原人,中专学历,日用百货批发商。)

许:“我的生意经就是三个相信和三个不相信,让我受益非浅。我发现人生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如何走上一条通达的道路,而在于把握好正确方向。为此,我甚至会牺牲某种程度的灵活性。

我相信做力所能及的事就是最好的事;我相信任何明智的努力都有一个恰当限度;我相信只有在地位稳固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才合乎理性

“相反,我不相信高额的利润;我不相信赚快钱的行业;我不相‘点子’式的主意。我始终认为,一切非自然的行为都留有后患,人不应轻信它们。毕竟经商也类似一种运动,你必须在走得快与走得稳之间有所妥协。财富就出自于二者的均衡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中国商人聊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