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在年轻时学过简谱,还识了几天的状如跳着蝌蚪的五线谱,但终不入堂奥,对歌的旋律风格知之甚少,更无缘引吭高歌,是个门外汉,尽管如此,但这阻止不了我对一些歌曲的衷爱。年轻时也喜欢跟风转,实在是因现实的太单调苍白,听腻了字正腔圆一唱三叹的慢节奏的样板戏,就随波逐流,劲风不止,邓丽君的歌(那时嗤为“靡靡之音”)、台湾校园歌曲、西北风、军旅之歌、情歌、通俗歌曲……风回世移,绵绵不绝,结果赶了热闹,剩者寥寥。大概遗忘与年纪成正比,现在盘存起来,固化在心中的则微乎其微,从前曾哼得象模象样的如过眼烟云,烟销云散,到了KTV现场一检验,哼的就只那么几首。
但我坦然。我哼得多的是民歌、军旅之歌以及其他的抒情歌。喜欢和善歌毕竟有一段不远的距离,有些喜爱的却因五音不全技艺低下而难见其美,譬如《荷塘月色》,见字知面,迅即勾起朱自清的同名散文,心头笼起如烟的轻愁。再咏其词,诗情画意,风光满眼: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披一件梦的衣裳,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谁为我采下昨日的忧伤……
可谓经典灵巧精致,字字珠玑;曲子澄明幽静,温润秀洁,把人带进特有的艺术氛围。面对心爱之曲却不能歌吟,甚憾,让经典眼睁睁在身边一滑而过。所以,除去这类不少的爱之而不能唱的,爱而能哼之的就只有少数的几支了,说是“哼”,较确凿,因五音不全技术低下而起自卑心,非放声高歌,而是气流旁逸,从鼻孔出来,故音不响亮方正,吐字含糊不清。而这些屈指可数的歌也便成了“精”一一我的经典之谓,几乎每支歌在心空中都有经久沉淀的情事,因此,哼她的时候,就是温馨的回眸,柔美的熨贴。
(一)草原之夜
爱她的时候,还不知这是一首二十余年前传唱曾遭禁锢的草原情歌,但风沙吹老了黄沙,却吹不老爱的情怀。诗、歌、景、情,早已把歌植入神经,爱得一塌糊涂,似终生也走不出来。
我想,不仅仅是我,我们历经残雪消融春回大地时代的60后,大多会对她一往情深。这支1959年纪录片《绿色的原野》中的插曲,经孟贵彬演唱,这首蒙古民歌力作便风靡全国,被誉为“东方小夜曲"而闻名世界,无论是胡松华、吴雁泽、刀郎,还是李双江、阎维文、蒋大为、降央卓玛等名家的传唱,百听不厌,且历久弥新。
八十年代初,冰雪消融,思想文化解禁,大量的思想积极健康曲调优美的民歌如解冻的春江之水,而《草原之夜》如大草原上的飓风,一夜之间吹遍祖国大江南北,婉转悠扬的曲子,空阔苍茫辽远的草原和宁静纯粹主人公情深意笃的思念,浑然一体,场感很强,音甫起便慑人心魄,温身润体,养人肺腑,给人以美不胜言欲辨已忘之感。
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有幸适逢其时,近乎弱冠之年,值改革开放之前奏,健康清明正气浩然的时代即将到来,我等正是向美而期许未来,情丝绵绵,情窦初开之时。春暖花开季,恰逢学校举行歌会,分合唱独唱,合唱的则正气冲天,壮气激扬,大振人心;独唱则抒家国之豪情牵动柔情,荡气回肠。赛中,舍友登台,西装革履,风流倜傥,一曲《草原之夜》,艺压群芳,热闹的现场即被震摄,鸦雀无声,屏息侧耳,引颈注目,按节默唱……赢得粉丝无数,舍友捧得大奖,我肯定歌选得妙是其诱因。
我陶醉其中,爱而从之,查其词,即膺服,继而拜倒: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等到干里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姑娘就会来陪我的琴声。
歌词清纯澄澈,故事纯真,纯洁的爱情以创造性的劳动为背景,赋予了健康优美的底色,这歌,这词,让人生发出许多美的情愫,平添了许多向往,至少,在怀春的心地种下了一粒种子,她的名字叫情爱,情笃意深,携带着她,殷切地步入社会。
唱着这支歌,求的就一个清纯,殊知,一等就是六个春秋。其间,虽说有几位,只能以朋友视之,难有更深的发展空间。道同方可与谋,心同方可同偕。
初春,一位赴约的姑娘站在面前,一落眼,眼睛一亮,一交谈,一见如故。她中等身材,皮肤白嫩,脸色红润,凸凹有致,微敞的嫩黄色夹克里露出枚红色薄毛衣,似秋阳和风下红熟的玉米穗,健美而又阳光,又如清水芙蓉,玉洁冰心。她话不多,嘴唇微微抿起,颔首时嵌缀在红色毛衣上的一串晶莹的“心”字珍珠随着隆起的前胸颤动闪亮。这一次,我兴奋,话语也多,聊得投缘,闲暇处,高兴起来了,轻声哼起《草原之夜》,她哑然失笑,终一扫莲花般的娇羞,情不自已,也加入了合唱:
“等到干里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我们因歌接缘,因歌牵手,牵手在乡村的田塍,漫步在青草池塘,放歌于清河小洲,自此,她成为我一生的至爱。这草原情歌,已不记得我们哼过多少次,只知道,在朋友聚会现场哼它的时候,情动于中,移情于声,神清气爽,温润肺腑,哼毕,反应大多是静场,继而是掌声。她注定成为人生亮丽的风景线,重要的情爱里程碑。只要有我俩在的KTⅤ场合,我们都要哼这首草原情歌,百唱不厌,也只有彼此心照不宣,保有其中的秘密。
曲词、景象、青春、人情,四俱美,成了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深刻在记忆深处。
(二) 涛声依旧
喜欢哼毛宁的《涛声依旧》这首歌,已是很久。记得吴伯箫老人在《歌声》里说:“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确实如此,我钟情于斯,不能不说是多种因素的巧合。
不知何时何因,当读到张继《枫桥夜泊》,即刻被他凄美的忧伤薰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因情入景,景黯情伤,落月、乌啼、繁霜,声色复叠,名落孙山的失意者,怎见得凄寒萧索的刺激,更不堪江枫渔火的撩拨,思前想后,意绪奔涌,夜半无眠,折磨处,传入舱内的寒山寺的钟声,久久回荡,夺命催老。难言的凄苦肆虐吞噬着张继内心,他把心底郁积的块垒变作沥血的28字,沥出蚌珠,令人荡气回肠。不由得跨越干年,想到我曾经错失良机黯然销魂的岁月,当年两个十六岁的失意者在河水滔滔的老石桥下,听人喧马叫,望点点帆船,号声渐隐,在地面石头上刻下带泪的“洗雪前耻”字眼,潸然泪下。
后来,看到了张晓风《不朽的失眠》,缘情置景,把张继落第北归路过苏州时愁肠百结的难言痛楚,生动形象地呈现在面前,更加深了美的破灭的悲情。
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又是曾经历败绩之苦数固化的心结。
九十年代初,毛宁《涛声依旧》传唱大江南北,歌词在现代故事中融入了寺钟、落月、乌啼、秋霜、江枫、渔火、江船意象,加上枫桥、涛声,歌词精致工巧,雄跨千年,十足的历史穿透感,十足的表现力,十足抒情曲调,如思如慕,如诉如忆,时张时缓时断时续的节律,把怀旧情结渲染到极至。
时间指向一九九八年,七月中旬,连续多日的暴雨暂歇,我们二十余人的团体游览江南。登黄山,游江南之沪杭苏锡,赏影城,泛舟西湖。最有趣的是游苏州,观古城民居,赏苏州园林,舟行运河。这天,丝雨如酥,我们游览了拙政园,流连于荷花节盛况,便乘车直抵张继寒山拾得的寒山寺,在导游的介绍与撺掇下,在众人响起的阵阵掌声中,一位在街镇获了奖的帅哥被大家推拥,应声站立,手握话筒,敛笑运气,在漱漱的雨声中唱起《涛声依旧》,深情款款,唱得大家屏声静气,车外听者如堵,鼓掌喝彩。在微雨与欢声中,车抵寒山寺,大家对寒山拾得僧佛知之不甚,反倒对张继耿耿于怀,瞻张继雕像,赏名人碑帖,沾摸那只写下不朽的失眠的神奇之手,合影留恋,为满足触摸诗人沾了灵聪之气而兴奋不已。
而此时,寺园一隅有一人踽踽独行,思接千载,情思悠悠,心潮奔涌。他想,儒佛间的界线分明,到底是这佛心地宽广,接纳了以寒山寺入诗的失意的张继,至于张继有无佛缘不得而知。别人一举成名,披红挂彩,骑马游街,春风得意,尽享荣华,却无诗名世,而张继以刻骨的遗恨撼动诗坛,奠定干秋之功,历史之论,竟然功名混沌,得失倒置?他想到自己,无张继之才,似步其后尘,少而得志,耿介傲岸,疏于人事世故,一蹶难起,只得“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实是西风骤起,“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而“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一声发乎心底的叩问,似一拔火苇杆,把恍如隔世的郁结的心一旦拔动,就一发难收,化作洪涛巨浪,猛撞心扉,继而慨然长叹,感慨“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悲不自胜。这一游一思,一叹一吟,触及心之大底。自此,亲历此境,接缘于此,没齿难忘。
一诗,一文,一境,已把一首歌凝化在心中,变成了一个经典,一尊雕塑。
不一一言说那属于我的经典之歌……
有道是粉丝易得,知音难求。我没有高山流水的雅格,没有远隔时空的欣然神会,自然不是知音的资质,顶多算是歌星成名时的锦上添花的粉丝,但并非狂热,恋而不“迷”。我所喜欢的经典之歌,存之方寸神殿,除了歌曲本身意义,还被赋以日历月历年历般的地标式的纪念意义,是我(们)生命历程的刻度与见证,是人生风景的标识,是喜怒哀乐的记录。哼《军港之夜》《牧羊曲》《映山红》是记念我纯粹与纯真岁月,而《少年壮志不言愁》则是在社会正气飙升时我对知识孜孜以求的心境的描写,唱着《童年》《蜗牛与黄鹂鸟》等校园歌曲,会勾连起我的单纯与淡泊名利的往事,《信天游》《黄土高坡》融入了我1989年前的艰苦探索与迷茫,《昨夜星辰》《心雨》《我不想说》《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涵蕴着一段凄美的追求与艰难的选择,《驼铃》记载着我1991年送别挚友成功跳槽的不舍,《小白杨》《弯弯的月亮》跨越我曾欲弃职从政时段的激情与忧伤,《春天的故事》又推动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掌声响起来》能够呈现我登高临远的风景,《敢问路在何方》也是我跌蹶时的叩问与心曲,《青藏高原》是我新的启航,《彩云追月》是我到海南见证大海不忘初心的徽标,《山歌好比春江水》是我畅游阴朔舟行漓江的地标……
犹如需要人打开阅读方能生发意义的文本,歌曲,搁在那儿是一支词曲,无论它多么美,需要人用心去唤醒沉睡的美人,在一个特定时刻,灵光一闪,激情盈怀,用附载历史文化去叩拜激活,方能显出其意义。当这些被人赋予了歌曲以外的涵义,并哼着她们的时候,心旌摇曳,浸润其中,他人何以洞见?
我们何以如此惦记这些歌曲?近言之,那是缅怀天真无邪的童年、求真无畏的青春,缱绻纯粹无瑕的情思,品味成长的历程,减缓记忆的健忘速度。远言之,以歌为契机,粘联大漠高原冷月高风,抚今追昔,抒思古之幽情,发沧桑之巨变,把自己、他人、历史连线成体,赋予了不凡的意义。歌,像立在那儿等待知音的处子,在有心人那里获得了烛照般的启示,忽如黑夜里的篝火,向晚的灯盏,灵光闪烁,耀眼照人,从而让人在求真向善趋美之途,品位骤升。
一言难尽,我的经典我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