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苦难(上)

    关于母亲,六年前就想学点什么,就是不敢下笔,不想碰触,不敢。

    如今作业题目“母亲”,我动了写作的念头,但想来还是不敢下笔,只能从侧面写点关于母亲的故事。

    记忆里的母亲体态偏胖,典型的满族和蒙古族人的形象,窄额头,高颧骨,相面的人讲,此相之人,操劳之命,万事需做主,操心又不得,母亲确实是这样的一个人。

    母亲在家排行老五,两个哥哥,两个姐姐,身下一个弟弟。姥爷姥姥,都是满族人,从辽宁辽阳支援东北建设军工企业,举家搬到这里,姥爷有文化是卫东厂(保卫东北火炮厂)的人事科长,掌管着7万多人的人事关系,姥姥自我记事起,已经是白发老太的形象,关于她的事儿,我也无从问过。只知道姥姥好像是姥爷家的童养媳,后来姥爷娶了姥姥,还把家里的满姓马佳氏,改为姓马。

      卫东厂后来改名为和平厂,此军工重企,创作最鼎盛的时候,拥有自己的幼儿园,中小学、高中、技校数十岁,自己拥有公检法体系。

      厂子里还有自己的足球,篮球联赛,而且队伍称雄城市,姥爷是个不图利的人。只是怕别人说自己以权谋私,所以家中的几个孩子都没能接班儿,进到卫东总厂,母亲便是其中一个。

    年幼的母亲一直学习不错,但正赶上了上山下乡,没能上大学,在乡下的事儿,她从没提过,只是偶尔说想念她下乡知青的战友了。

      返城后,母亲去了“大集体”纺织厂,没能借姥爷的光去国营大厂,为此母亲还有一些微词。纺织厂女工的生活极为艰苦,她们分三班倒,24小时机器不停,轮流换人,经常会有纺织女工被机器把手夹断。

      母亲上了几年班,经人介绍认识了父亲,并很快结婚有了我,平凡的不能再平凡。很快纺织厂业绩下滑,母亲被迫“停薪留职”,父亲是木材厂,同样的也选择了停薪留职。两个刚组成家庭的年轻人,就这样都没了收入,他们开始尝试,在路边摆摊卖货,卖石膏像,卖裤子,卖衣服,更多的还是母亲在外抛头露面,风吹日晒,生活却并没有什么改善,艰难的两个人就像两只爬虫一样,在泥土中挣扎。

    后来,他们开始卖羽绒服,与一个温州老板合作,生活有了改善,但也只是改善而已,随着与温州商人的接触,他们转行卖起了皮鞋,父亲在厂家发货,母亲在家批发,生活依然不易,母亲一年有一半的时间,要一个人卖货,同时照顾我。

    两个人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赶上了上山下乡,赶上了停薪留职,又赶上了工厂下岗。

    94年主导的国企改革,使得东北重工业国企员工纷纷下岗,父母随之没了工作,可下岗的人太多了,人们手里没了钱,消费也在下降,鞋自然卖不出去了。

    没了生意,没了单位,父母傻了眼,人到中年该走向何处?后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母亲苦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