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考研人(20)我过去的2015

写下这篇文章的标题时,我知道2015年的事情该告一段落,2016年的奋斗又要开始了;当我看着正在整理的第三版《靠谱学长说》时,我告诉自己这篇文章别写太长。因为回忆这个东西,你只需要留个线头露在外面,没必要偏得给它织件毛衣。以后自己再翻看这篇文章的时候能想起自己这一年大概都经历了什么,足够。

这篇文章是“致16考研人”系列的最后一篇,但也可能是你看到的第一篇。如果说这一年来笔耕不辍的意义在哪里,我不在乎它究竟帮助了别人多少(因为这要看机缘巧合),更重要的是我比以往更能看清自己。如果说这一年来和考研人分享点点滴滴的意义在哪里,我想是感受到了彼此信任的力量,这种彼此间信任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人更加自信,咦,我也是这么想的,他能做到那我没理由不可以啊。虽然很多人说因为我他们或多或少地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我一直以为这与我无关。如果一定要扯上一点儿关系,最多就是我说出了一些他们本来想说的话,而之后他们顺势做出了一些本来就想改变的改变。

记住,没有人能改变你,只有你可以改变你自己。

谨以此文,送给过去的2015,也希望你可以借此机会梳理一下2015年的自己。

经验分享的开端

2015年1月,考完试的我百无聊赖又有点儿着急。看着墙角那一摞复习资料和参考书总觉得自己必须要留下些什么来纪念2014年,纪念一下复习的日子,于是就有了《我过去一年的考研之路(综述篇)》。当然,那会这篇文章写的粗糙且着急,写的时候没想着写完能怎么样,也没想着这一写就写了一年,更没想着这一写就是一个系列,这一写就整出了一个近200 000字的合集,尼玛自己还对着电脑整理到了第三版。

那篇文章(也就是《靠谱学长说》的开篇)写完之后最先贴在了一个考研相关的论坛上,就在刚刚我又去看了一眼,遗憾的是已经忘了论坛注册的名字和密码,不过那篇帖子(在没有太多回复的情况下)已经有了85页的评论。


不过后面的事情说来也怪,此篇文章之后的其他文章就从未再通过审核了,再加上论坛版面满满的广告,挣扎了几次遂放弃。

作为一个“扯淡”技能五颗星的人,写完第一篇我发现自己有些地方没写清楚,于是就有了第二篇。写完第二篇有研友问了一个关于如何使用手机的问题,我觉得很好,于是就他的提问写完了第三篇。

事不过三,当我写完三篇之后感觉事情并没有按自己预想的展开,越来越多的考研人给我评论交流,新浪微博的关注人数也一点点增加。重点是,还有人表示会持续关注期待后续。那个时候我感觉这个事停不下来了,琢磨着你敢持续关注我就敢持续写呗。于是,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就这么慢慢地开始了……写到今天,其实我一年来发的微博总数不到1300条,在唠叨的背后更多是克制。

提前实习的日子

时间来到2015年3月10日,正在学校神游的我突然收到一封邮件,大概的意思是告知我通过初试又免复试。那一刻我觉得,嗯,该来的总会来。

致考研人(20)我过去的2015_第1张图片

和身边的同学以及家里人分享了这个消息之后,我就做好了提前去实习的打算。因为听前辈说就算去了那边也是竞争激烈,那个地方名牌大学的牛人多得是,厉害的大老板又没有那么多,如果想找个不错的老板必须要提前去实习。但从我自身角度而言,其实是因为自己小白,怕九月开学直接去会丢人,不得不提前学习。事实证明之后实习的两个月虽然个人没长什么本事,但还是提前体会了中科院的科研生活,完成了本科的毕业论文。

在这里我需要给看文章的你强调一点,中科院(至少我所在的上海分院)和其它高校的培养制度不同,这边是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制,没有教授这种说法;学生和PI之间双向选择。说的具体一点就是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每个人至少会有两轮轮转的机会。所谓轮转就是去你感兴趣的实验室学习,老板看你适不适合实验室,你也看自己对其研究的内容是不是感兴趣,所有的轮转结束之后如果你想留下实验室的老板也愿意要你,那你就可以定组了。因为有这样的轮转制度,我实习时候的压力不大,相当于是为自己多争取了一次轮转的机会。

但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这个时间段的实习(如果你打算过完年到复试之前这段时间去实习的话)其实非常关键,如果你能找到心仪的老师并且获得老师的认可,那你复试通过的可能性无疑会增大很多。当然,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有些高校研究生复试最终拿主意的不是那些教授而是招生办的老师。

两个月的实习生活,我逐渐适应了食堂的饭菜。

毕业季那点事

完成毕业论文之后,大概五月份中旬我就回到了学校准备毕业,说是准备毕业其实就是吃饭睡觉打牌出去浪,浪里个浪(你们可能五月六月也会是这样的状态,好好珍惜,这是你的最后一个长假)。这段日子回忆很多但是写不出来,姑且放几张图。对了,就在这段时间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致考研人(20)我过去的2015_第2张图片


致考研人(20)我过去的2015_第3张图片


致考研人(20)我过去的2015_第4张图片


致考研人(20)我过去的2015_第5张图片

实验狗&程序猿之路

2015年7月底,我回家没过多久又坐上开往上海的火车。坐在哐当哐当的火车上,我想起了小时候开运动会广播员播报运动员入场的声音:“看,现在,向你迎面走来的,是你五年的硕博连读生活!”

高考前我们以为考上大学就解放了,然而并没有,考研复习的时候,你是不是想过考完你就解放了,我可以告诉你,并没有。我爷爷都80多岁了,现在记性也不太好还每天坚持上街溜达。生活,除非你进到那个小盒子里,否则都停不下来,身体和思想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当时微博的截图,以及毕业季的照片。

从2015年8月到2016年1月,我这五个月的主旋律就是学习。在课堂里学,在图书馆学,在实验室学,在休息室学,在宿舍学。学实验技能,学编程语言,学如何和他人相处,学如何面对异地恋。

很多人都好奇研究生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想听听我的体会。说实话,这不到半年的时间我还真顾上体会,应该说没什么时间可以让人体会,这一天天过得太快了。不过,用家里人的话说是“你们这天天加班这么晚也不给钱”;用不读研同学的话说就是“天天上学不仅不要学费还给这么多补助”。那我究竟过着怎么样的日子呢?

这里又要给读文章的你强调一点。我们的祖国现在研究生很多,有各种各样的研究生,各种各样的专业,各种各样心态。把范围放大一点儿说,现实中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那自然每个研究生的生活也不可能相同。

从这个层面来讲,我过着怎么样的生活都和你无关,最多只能满足一下你的好奇;从这个层面来讲,我所说的,于你都是错的,你姑且全当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

我大致描述一下自己过去半年和今后五年很可能的生活。

早晨不晚于8点半到实验室,晚上不早于10点半回宿舍,每周休息不过1天,每年假期原则上3周。一年级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但是也符合以上所有的时间点。大部分时间是程序猿,对着两个硕大的电脑屏幕在键盘上敲来敲去;小部分时间是实验狗,围着各种各样的试验器材和模式植物转来转去。

无聊么?你很可能觉得无聊。

有意思么?我觉得还挺有意思。

我感觉做研究和打英雄联盟是一个流程,这五年不过就是打一盘长时间高强度的英雄联盟人机对战。

在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之后就等于选好了自己的英雄,轮转结束之后定课题组就等于选好了自己的队友。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就是混迹多年的老手,而自己是新人求带。良好的实验室氛围能让你在对战的时候尽量少受队友的嘲讽。导师会给你匹配对手(课题),你可以预判但是很难确切地知道对手的级数(解决科学问题的难度)。

进入游戏之后你的英雄会自带一些招数,但这些远远不够。和强大的对手刚正面之前(也就是解决核心的科学问题之前),你必须不断打野或者打小兵(也就是学习各种各样的实验技能)。光学习实验技能还不够,你还有必要学习一下攻防战术,在这个过程中多看几场比赛直播(参与几个小课题锻炼合作自己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你必须要让自己不断地升级攒大招,不断地买更牛的装备。当然,打游戏免不了要死几回一样,实验上也难免会碰上各种各样棘手的障碍。个人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开始推防御塔了,对方每个的防御塔都是你的一个挑战,在科学研究中它可能是你的某个关键实验或者你一个重要的过渡课题。每推掉一个防御塔,你就和对手的水晶更近了一步。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解决了未知的科学问题,或者更幸运地发了大paper,那就意味着这局游戏你胜利了。

流程类似,可做研究和打游戏又绝不一样。游戏输了可以再来一局,做研究五年没什么结果就很难让你再来另一个五年;游戏里打野和练级其实就是为了一局比赛的胜利,而做研究这几年你所学的技能和知识以及你所培养出的严谨逻辑都将会使你受益终生。

如果在你面前有几条路可以选择,难走的那条路反而可能走得更远。做研究,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个人可以笃定前行的不竭动力。其实何止是做研究呢。

从时间的线索来讲,就是上面这些了。但是还有几件事情不得不单独拿出来记录一下。

很荣幸能从一千两百多人中被选中成为锤子科技2015夏季新品发布会的志愿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现场8000多人那一天的生活更美好了一点;

微信公众账号(ibear_share)开通几个月,靠自己傻写和大家的不取关被邀请开通“原创功能”;

微博用不到1300条微博和大家的不取关,做到了9200多个关注;

文章合集《靠谱学长说》更新了三版,不管有多少人看,反正自己是爽到了;

尝试组织了三期靠谱团队,到现在大家依旧会时不时聊聊,看着他们一点点进步,开心;

选择生物信息学作为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开心,总能学到新的东西。

2016年,走起。





致考研人(20)我过去的2015_第6张图片
加入靠谱熊基地,和大家一起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考研人(20)我过去的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