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和爱

性和爱_第1张图片

    谈到性,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认知是单一固定的,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好羞涩,辣眼睛,少儿不宜,不正经。其实性的范围是很宽泛的,也逐渐从禁锢走向了被更多的认识。

    对性的名词认识,也大多是在性暴力,性成瘾,同性恋,性关系,性侵害,甚至性变态。

    那么错综复杂的性,究竟有这怎样的面纱呢?我们可以从几方面来探讨。

    伟大的心理学家塞利格曼认为性有五个层级,而且每一层都是以它的下一层为基础。

性和爱_第2张图片

一 性别认同

    这是性的基础,也是核心。性别认同是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简单说就是你觉得自己是男人还是女人,是男孩还是女孩。关于性别,有三种属性,生理性别,心理性别,社会性别。

    塞利格曼认为性别认同和性器官存在分离,绝大多数性别认同起源于怀孕2-4个月中,在某种激素的影响下完成。胎儿有两种发展潜力,有两种内在的性器官。胎儿总是先成为女性,接下来是在激素影响下,决定下一步性别的走向。这是在怀孕过程中完成,所以在教育上我们很少提及。


性和爱_第3张图片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认为,儿童对于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的基本理解是逐渐发展的,整个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性别自认,大概在2、3岁的时候,儿童理解了自己要么是男性、要么是女性这一事实,并且对自己有相应的标识;第二阶段是性别稳定性,幼儿开始理解性别是稳定的,男孩会变成男人,女孩会变成女人;第三阶段是性别恒常性,在5-7岁时,大多数儿童理解了男性女性并不会随着情境或者个人愿望而改变。

性和爱_第4张图片

    在儿童对性别有所理解之后,他们就好像带着有色眼镜来看世界,只有与性别吻合的活动才会进入他们(她们)的视野。

    现在关于变性,越来越大的闯入我们的视野,会有人好奇,真的都能变性吗?变性后功能会受影响吗?

    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几乎无法改变性别认同,即使手术,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身体和外貌,使其与性别认同相符,而不是彻底改变。

    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有本不错的书《单恋》是围绕是男是女的问题进行探索,还是值得一看。

性和爱_第5张图片

二  性别取向

    性别取向,我们相对比较熟悉,这是在说我们喜欢男人,还是喜欢女人。你是异性恋,同性恋,还是双性恋的问题。

    有个奇怪的现象是性学家认为我们可以选择所爱的人,也就是说无关性别;但同性恋的人则认为我们没有选择的机会。

    同时有一个好玩的事情,是性取向很难改变,但是是可以流动的,这种现象被称作性向流动,例如,假如一个异性恋者在某一环境下只与同性的人相处,这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同性朋友对自己的性吸引力或情感诱惑力有所增加。同其它社会特质一样,性偏好、态度、行为和身份认同在某种程度上是可变的。

性和爱_第6张图片

    那么性取向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的欲望以及性取向是在青春期形成的,是由于生理上的变化造成的。但是我们并不是在青春期变成同性恋或异性恋的,性取向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就已经确定,具体来说是在俄狄浦斯阶段(4~6岁)。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大约7~12年),到了青春期的时候重新苏醒了,再次很明确的被我们看到,而在之前的性探索期,都是一种模糊的存在和界定。

    影视中,关于性别取向的好像越来越多,比如男同电影《来自远方》,讲述世界上首例变性人的故事的《丹麦女孩》,还有《卡罗尔》,《唐人街探案》,《神探夏洛克》。一次次冲击这直男的神经。

性和爱_第7张图片

三  性别偏好

    说到性偏好,想起《老友记》上莫妮卡对男友瑞查得说的:“我不担心你有怪癖,我担心你没怪癖,谁没有点“怪癖”呢?没有倒不完美了。” 性偏好又可以分为普通的性偏好,特殊的性偏好,大千的性世界,谁还没有电个性呢?

    简单说性偏好是对方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在何种情况下让你产生性冲动。普遍的性偏好为,男性喜欢女性的脸,乳房,肩膀,臀部和小腿;女性喜欢男人的胸膛,肩膀,手臂等等。

    特殊的性偏好就很多很特殊了,方方面面都可能产生,头发,耳朵,袜子等等。

性和爱_第8张图片

四  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是社会化的产物,往往可以独立存在。希望男人充满阳刚之气,希望女子都是阴柔之美。于是当一个男人说话软绵绵或有女人腔时,我们说他是“娘娘腔”;当一个女人说话做事充满阳刚气时,我们却说她是“女汉子”。

    另一方面,因为我们对不同的性别都有期待,比如希望老师更加温柔,希望护士更加从容。所以女卡车司机和男护士的表现,可能就和性别不那么一致。

性和爱_第9张图片

五 性表现

    性表现是性行为中的表现和行为的问题。恰恰现在这个问题也很是问题,听电视或者公交车广告就能听得出来,性无能,性冷淡,性暴力,性功能障碍等等。

    嗯,暂时没时间写了,这一部分大家自学。

    作者|罗清军,心理学科班出身,高级私人心理顾问,家庭教育指导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性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