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被遗忘的美好,此刻在这里等你

那些曾被遗忘的美好,此刻在这里等你_第1张图片

文图/应志刚

去年新房子装修,想让木工师傅帮我打个桌子。正巧赶上出差,只能自己画了个样式给他。

走之前,他胸脯拍得山响,“老板,绝对保证你满意!”

等到回来,桌子倒是打好了,样式也大差不差,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端详了两天终于明白,所有的接缝,都是用钉枪和胶水固定的。

难怪怎么看都死板的很。

“怎么不是榫卯结构?”我问木工,“我画的雕花也没有雕上去!”

“老板,我们都是这样做的!”木工有些不高兴,直着脖子争辩,“你找谁都是这么做的!”

那些曾被遗忘的美好,此刻在这里等你_第2张图片
(元和缂丝)

我那当了一辈子木匠的堂叔,在听了我的抱怨后,摇头兼着叹气,“年轻人根本不想学,太苦太累,我现在收徒弟,学不到半个月就跑掉了。”

我记忆中的木匠,如我堂叔,不但自己会锯厚厚的实木板材,用刨子、凿子、铲子做出各类部件及造型,榫卯结构是最最基本的功夫。

描画、雕花上漆,更是必备的手艺,做出来的家具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用。

近年两次搬家,曾经数千上万买来的“时尚家具”,捣腾几次后几乎都已经变形,无奈之下,该扔的扔,该凑合的小心伺候着,唯有堂叔早些年给我打的一张八仙桌,至今敦实经用,丝毫未曾走样。

“我是再也做不动了”,逐渐年老的堂叔,一脸的落寞,轻叹一声,“老手艺怕是要失传了。”


(苏派砖雕)

幸好,浮躁的时代依然还有人在坚守!

一次偶然,与苏州相城区非遗博物馆副馆长邓博仁结识。他跟我说:“你心心念念的那些老物件、老工艺,相城人都还保留着。”

约了日子欣然前往。走进博物馆的那一刻,我真的是要热泪盈眶了。

被形容为“在丝绸上用刀作画”,“承空观之如雕缕之像”的缂丝;曾用于皇宫及显贵人家装饰门楣的砖雕;受到皇帝和贵族追捧的蟋蟀盆;泛着金属光泽敲之有声的金砖;栩栩如生、形态飘逸的面人……

那些曾被遗忘的美好,此刻在这里等你_第3张图片
(相城面塑)

当这些古老的工艺品,抖落历史的尘埃,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我所感受到的不仅是苏作的精湛,更是一种由心而发的民族自豪。

邓博仁说,这些艺术品至今仍有传承人在坚守,遵照“古法”代代相传。

如同馆藏的一件核雕千手观音,五官刻画清晰,神情庄严又略带笑意,肢体及手指线条优雅生动,作品充分表达出观音普渡众生、大慈大悲的理念及形象。

更值得称道的是,一枚小小的橄榄核上,竟然足足雕刻了1180只手,手臂造型呈立体状且层次分明,久观之下,彷佛每个手臂都在舞动。

那些曾被遗忘的美好,此刻在这里等你_第4张图片
(苏工核雕)

在电脑工艺越发泛滥,手工逐渐被电动工具替代,在心灵家园失守于喧嚣的今天,这枚经由一把刻刀千雕万琢的核雕艺术品,透射入心的不只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膜拜之情,更多的则是对那些依旧坚守内心的匠人,生发的敬意。

感谢这些人类瑰宝的传承人,让我还有机会接触如此多的美好,在浮躁的尘世间感受到一丝清凉。

同时,也当感谢收藏了人类文化与历史记忆的博物馆,它们收藏的不仅仅是过去,更是人类需要面对的今天和未来。

那些曾被遗忘的美好,此刻在这里等你_第5张图片

相城非遗馆:

苏州相城自古以来多有能工巧匠,是著名的“中国民间工艺之乡”,该区共有36个项目纳入区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御窑金砖制作技艺,2006年5月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慕泥盆制作技艺和苏派砖雕列入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御窑金砖、元和缂丝、陆慕蟋蟀盆都获得过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

相城非遗馆,800平米的场馆,陈列了200余件展品,出自相城区20多位非遗传承人之手,涉及御窑金砖、缂丝织造、陆慕蟋蟀盆、草编等列入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14个项目,主要展示传统技艺和美术两个非遗类别作品。

那些曾被遗忘的美好,此刻在这里等你_第6张图片
(太平船模)
那些曾被遗忘的美好,此刻在这里等你_第7张图片
(明清家具)
那些曾被遗忘的美好,此刻在这里等你_第8张图片
(苏州泥塑)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曾被遗忘的美好,此刻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