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和颐酒店事件为什么触动了我们的心

琴台:和颐酒店事件为什么触动了我们的心_第1张图片

柳岩当伴娘的事儿刚刷完屏,和颐酒店女客深夜遭遇劫持的事儿又成了热点。

我不是爱凑热闹的人,但今天,朋友圈里先后转了四五篇文章,有事件始末的新闻贴,有防狼秘籍的攻略贴,还有如何提升个人安全感的技术贴。

看着当事女孩儿触目惊心的叙述,身上一层层的掉鸡皮疙瘩,尽管知道这个当事女孩儿和我没有半毛钱关系,但脑子里还是反复刷屏一句话:如果我的孩子孤身在外遇到这样的恐怖,我是不是要心疼死,是不是得急死。

一这么想,感同身受的痛感马上席卷而来,我简直恨死了那些无视或者误会女孩儿只是和恋人闹矛盾的人,对紧急关头拉住女孩儿的那个女人充满了无由的感激:感谢她,幸亏麻木世间还有这样的热心人。

和颐酒店的帖子转出去后,我的朋友圈里也开始大把刷屏,有一个朋友甚至直言——“这样的事儿并不只是别人的事儿,年轻如我,就曾真的遇到过这样的危险两次!”

看着朋友自晒伤疤,突然想到,和颐酒店事件为什么会这么大规模的刷屏,到底是什么触动了我们这些旁观者的心。

震惊者有之。帝都酒店,规格还不错,居然就有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发生,这个真相估计吓了很多人一大跳。

同理心者有之。事件发生,酒店方没有半点动静,报警之后出警也不力,这样的现实让多少正义之士感到一种透心凉。这种状况下的转发,是对事主的无声援助和支持——当网络的力量波及到一定程度,麻木的酒店或者不力的警方,都是要给出说法的。万一这样一个事件能多少震慑那些麻木的心灵,这也算旁观者的一份功德。

换位思考者有之。眼见这样的恶性事件,震惊恐怖之余推己及人,想到如果事主是“我”,会希望得到怎样的声援和帮助。是自己振臂高呼整个世界都事不关己保持死一样的沉默吗?如果真的那样,那将是怎样一种绝望,显而易见。

种种心理驱使,和颐酒店事件发生到现在,仅在微博就转发了90万次,目前,这个数字还在迅速上涨。

转发和颐酒店相关帖子的同时,我还转发了另外一条帖子:一个朋友发了条求助——某个人的女儿在北京协和医院急需B型RHD阴性(-)血,求转发扩散。

和朋友求证了事情的真实性后,考虑到我朋友圈里帝都的朋友多一些,于是转发到了自己朋友圈。帖子出去不到两分钟,有人秒跟了一句:他家(指需要输血的事主)以前做过公益吗?他家献血了吗?

按照这条帖子的观点,只有救过别人的人才有被救资格,否则就是活该!

推及到和颐酒店事件,这句提问好像也可以提给和颐酒店遭遇袭击的那个女孩儿——遭遇劫持想求助?那你以前救过别人吗?

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从美好的愿景出发,当然希望这个世界人人都充满爱和友善。但人世间的真相素来是鱼龙混杂。很多人习得爱这一课,不是因为天性善良,而是因为在个人遭遇挫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被帮助的温暖和友爱,从此懂得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由着这句跟帖突然想到,和颐酒店触动了那么多人,但还有很多人自始至终保持了冷眼旁观。劫持现场冷眼旁观,现场之外,依然冷眼旁观。

关于这个现象,有篇文章写得特别让人解气——《你这种看客也配有安全感》。

文中提到两件事。

某个夜归的女孩儿遭遇恶性袭击,垂死挣扎中猛然听到有人经过,脚步杂沓而且不是一人。女孩儿马上感到了浓烈的希望,遂大声呼救。可是,那些脚步声,只是短暂迟疑,很快就过去了。没人管!

电视台为了验证人心,特意让一个人在光天化日的大街上绑架了一个小孩儿,小孩儿拼命呼救,过路的人,甚至有抱着孩子的夫妻,也只是停下看了几秒,转身漠然而去。

看完这两个例子,想到自己曾经看过的一段真实视频:一个神经病患者暴打一个无辜的儿童十几分钟,摄像头下,大把的路人从旁边经过,俱熟视无睹。

——别人的事儿和我有什么关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万一被和自己无关的事缠上可真成了自讨苦吃……这是多少人素来明哲保身的理由,可要我说,所有理由都不过冷漠的借口——你就是个没人味儿的懵逼!

你们就怎么能保证,今天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灾难,未来某天就不会发生在你身上!

如果某一天你成了事主,周围人都是你这样的心态,你绝望吧,愤怒吧,抓狂吧。

可惜的是,很多人的愚昧和顽固就在于此,只要还能安全无虞的苟活一天,就会自鸣得意的想:这样的事儿,绝对到不了我身上。

王小波说,面对横祸无动于衷不是我的本性。

活了小半生,我有一个心得,一个人面对他人灾难困境时的心态,往往能最真实的反映他的本性。

大家不妨回忆一下自己身边,但凡在别人的横祸面前无动于衷、甚至口无遮拦瞎比比的,都是不实交的贱人。这种人,最明显的特征就一个: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是永远的宝,别人乃至整个世界全TM是不要紧的草。

这样的人,也许智商很高,但慈悲心的缺乏,注定了他们一生贫乏浅薄。

相对于冷酷如铁的智者,我更喜欢也愿意成为的还是心里总是包着一团火的也许庸俗也许讨人嫌的热心人。

好比那天,晚归路上看到一起车祸,一个男人骑着摩托车载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被车撞了,父子俩一东一西横在马路上,肇事车辆逃逸。那么多的人都在围观,我只看了一眼,就觉得自己的心被什么东西狠狠的抓住了。

“赶紧打120啊,快帮帮这个孩子。”

黑压压的人群中,我急得什么似的喊起来。听到喊声,有人开始打电话,有人去查看我压根不敢凑近的那两位伤者。

直到120赶到,我才从人群中退出来,回家路上,那种说不出的疼痛还一直漫卷着。忍不住的想,此刻的家中,这个男人的妻子,知不知道自己的老公儿子遭遇了这样的横祸,万一救不过来,这个女人可怎么活!

书上有句话,被很多为人父母者反复引用——自从有了孩子,既有了铠甲又有了软肋。

作为一个母亲,我对这句话的真实感受是:所谓铠甲,就是护子爱子的义无反顾。而软肋,却不止是仅仅对自己儿女的柔软和牵挂,更有对这世间所有毫无干系者不幸遭遇的不忍卒视和不能冷漠。

也许我们的父母子女亲朋至交一辈子都是平安无虞的幸福人,可是,但凡见到那些面临困境的人,心怀柔软的人还是会控制不住那样的念头:如果是我的亲人,他们得多无助多疼痛多么需要帮助。

如果这世间人人都能有这份朴素的情愫,哪怕世间再多邪恶,随便我们的亲人走到哪里,这个世界都是安全的,我们的心都是稳妥的。

热心是热心者的通行证,冷漠是冷漠者的墓志铭。

每个人早晚都会各得其所。

你可能感兴趣的:(琴台:和颐酒店事件为什么触动了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