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在做什么的各种版本

非标准版本:

今天傍晚,Chris激动的和我还有Shani分享从社企参访回来的感受。她大概说她发现了在公益领域中因为思维模式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生存状态的人和组织。然后非常惊喜的发现,我们在做的事情在这个行业中是一件很牛X的事情,是很前端的事情。我们自己本身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帮助行业中那些有潜力的机构或者是人改变世界。而且,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就是这么做的,用我们的“专业”(众创所用的主要是设计思维)为那些发展中的公益组织和人赋能,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会价值。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其实是精准的找到那些具有潜力的对象,并且在共识的基础上达成合作。

上周的周二,我大概给彪哥讲我们想做的事情,他跟我说,我在做投资。投资?彪哥跟我解释,投资的本质是通过设计提升价值,真的投资人并不是用自己的钱。好像是哦!我的价值提升的工作在不同的人眼中其实价格也不一样,背后的价值也不一样。遗憾的是,似乎总是那些越弱的机构越觉得这个价值不高(至少不清晰),价格也就低;本身越强的机构越觉得价值高,也愿意付高价。我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心态似乎过于“善良”,就是觉得这种事情是不会赚钱的,所以即便报价也不总是理直气壮。在心里预演了多变,嘴上说出价格的时候,眼睛里就已经读到了对方的反馈。价格这个试金石,让我试出的是对方的心态,还有很多是我自己的无奈,是那种没有办法全部都去做的无奈,因为我们也要生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就去勇敢的果断的抛弃目前的次优客户?

我们在做的这件事情很像一个不精巧的关于人的实验。现在的机构看上去灵活度很高,其实我还是在努力的一点一点的剥除那些不灵活的部分。例如,我们还是有上下班时间的,我们的讨论中我还是占主导意见,我还是忍不住给截止时间,当然除了我的问题,其他人也不乏问题。例如,姑娘还是会不太习惯思考怎么改进的问题,或者说也几乎没有说过什么挑战我想法的话,最多用行动上的拖延告诉我这个事情我想太天真了:)背后是,当放开了那些“管理”之后,当我从具体的事情上离开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可以将我80%的工作接走,然后80%的部分都干的很好。当能够在一个平等的框架下(他们开始发现,这不是口号,这还是组织架构,还是行事的做法)进行沟通的时候,人们都很乐于承担责任,并且不觉得很沉重。Chris说,虽然她不知道自己那团火是什么,但是相信假以时日也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大概是这个意思,当时我们做了个掌包住拳头的动作)。

在现在这份事业里面,终于发现自己原来并不那么想做“Queen”,我很享受可以去支持别人的角色。这也得益于May的理论框架指导还有彪哥的一日教练经历。我习惯性的将很多的关系进行对立,而不知道怎么去合作,这些的根源似乎就是我不擅于做支持者。终于,有一天,我走上了老大的岗位,我才发现,我真正要做的,也只能做到的就是合作,支持。站在合作面的时候,我和别人才不至于针锋相对,对事情也好处,我自己也舒服很多。我还有很多的功课需要学习,例如如何真诚的衬托别人,以及默默的施加影响力。这些是需要运气和很多的贵人相助,真正的行出来那些宝贵的“以人为本”、“跨界合作”、“享受过程”、“持续改进”。

我在做设计思维在公益领域的推广和运用。当讲到设计思维的时候,我也是有点嘀咕的。从外界的标准来看,我也没有什么成功案例,最成功的也数在百特有的一些成绩了。而这些,跟什么硕士,更别提来个留学的设计背景,最好是个知名公司工作相差又甚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为什么能做,甚至我还带着两个初出茅庐的姑娘自信无敌?!看信心的时候,我发现,单纯就是喜欢,相信,并且我也想各种办法去测试改良。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姑娘是最好的试纸,用他们的坦诚和聪明为这个过程贡献宝贵的智慧。在他们的协调下,竟然短短1个月,3场活动都爆满,几乎每个人都在后期跟我们做积极的互动。认真的人好运气。在这个过程中,似乎不笃信某个权威,而是相信小涟漪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目前,我们最大的改良在于改编成3小时的众创快闪,以及在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上的让不同背景的人进行高度的互动上。在技术可控的情况下,感觉是有可能实现一些价值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我们在做什么的各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