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草蒲/献给祖父

拧草蒲/献给祖父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类似形状,仅供参考)

拧草蒲/献给祖父

文/速写/石丰

小时候,时到中秋佳节,正是我们老家秋忙的收获时侯。摘辣子、摘茄子、拔棉花秆子、挖萝卜、拔毛豆、拾棉花、掐谷穗、掰苞谷、种麦子、拉土、翻地、施肥、垫圈等等,大家都忙于农活,无暇顾及这样的传统小节。如果中秋节遇到秋雨,一下就是四、五天或者十来天,地里的农活则无法耕作了。松软的土地被雨水浸润得象发酵的面团一样,一踩就是一个泥窝子,也发出扑哧、扑哧的声响。即是比较坚硬的乡村小道,若踏水撬泥,遇到这样的雨天,都是一片泥泞。

拧草蒲/献给祖父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麦种泥窝窝,来年吃上白馍馍。但近一尺长的苞谷耷拉在倾斜的秆子上,是无法进入地里去掰的。一脚踏进湿软的地里,抽脚时稍用力不当,只将一只光脚抽了出来,而泥鞋却陷入泥里依然不动。但要是犟驴脾气,不怕踏水撬泥非要硬掰苞谷不可,除非今天又跟老婆赌了啥气,把弓拉满给硬上,女人在后面劝也劝阻不住:“娃他大些,甭去了些,你这人就犟松的很,玉米秆子上还往下溜水,等地晒干了再掰,踩踏得一地都是胡基疙瘩,得要人敲打半晌。”他大不理,猛吸一口旱烟,不吐,憋着,一个大屁不放,就直奔自留地掰苞谷去了。

拧草蒲/献给祖父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但大多数乡亲,遇到雨天也闲不下来,干天有干天的活,湿天有湿天的活,一年四季,和骡子老驴老马老牛老婆一起,把日头由东头背到西头,再背到炕头。所以,雨天队长就组织社员开会,阅读中央文件。开完会后,还没到给念书娃做饭的时间,就开始组织大伙摘菠菜、摘大葱、摘香菜、绑辣椒串子或剥苞谷皮等。私人家厨房的瓮里没有面吃了,去给自家磨面。饲养员就给牛给马给骡子配料铡草。有点手艺的人,用藤条编织粪笼,自己留用或者给队上编织,或者将麦秸秆放在房檐下,用瓦楞上掉下来的雨水泡湿,增加韧劲,麦秸秆不易折断,准备拧草蒲。

草蒲,在我们老家被乡亲们称做“草盆”。是用一撮一撮的麦秸秆子拧编而成,为防止久坐塌陷,又增加弹性,草蒲内要塞满憋饱憋饱的碎麦草。

拧草蒲/献给祖父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草蒲大如草帽,形状如鼓,表面由芯向外如旋转的疙瘩麻花,自然形成好看的图案。手感、坐感,软硬适中,且富有弹性。由于老家当时每户人口较多,少则四、五口,多则七、八口十来口人家,特别是到开饭之时,板凳非常紧张,成了兄弟们的抢手货,有时,兄弟们为抢板凳还打将起来。所以,多拧几个草蒲以当补充。

拧草蒲/献给祖父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记得户族我三爷的草蒲拧得圆如锅盖,坚韧厚实,在村里很有名气。每当午后时分,若猫娃睡在上面晒太阳,舒坦得提起草蒲抖都抖不下来,爪子扣进草蒲缝隙中,死死地就是不松猫爪。猫娃当然很不情愿,甚是误会,白天又没老鼠,为啥骚扰,麻痹地抖我干啥!

拧草蒲/献给祖父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的祖父,虽然已经故去二十多年,但他高大硬朗的身材和豪爽的笑声,他辛勤劳作、扶犁吆喝、抛洒麦种、菜种的情景,时常浮现在我的脑际。他不但是庄稼行里的老把实,更是编织家里日常用具的好能手。如编织蒸馍用的草圈,掰苞谷用的笼子,冬季挂的草窗帘等。特别是他教我如何拧草蒲,包括编织的每一道工序和细节,现在依然记得非常清楚。

所以,在我十二、三岁时,从祖父那里,便学会了拧草蒲。

拧草蒲/献给祖父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祖父教我如何浸泡麦秸秆子、如何打底、如何编织、如何滤顺且扭转麦秸秆,用左手还是用右手扭转,脚踩在草蒲什么位置等步骤,甚是耐心教我。好在我那时手脚不笨,一个上午时辰,就学会了拧草蒲。虽然首次拧得不甚匀称,或三扁二不圆,但祖父也不太批评,由于他不善说话,即是我操作得当,表现优良,他也不大喜欢表扬。

拧草蒲/献给祖父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但我却从小爱听表扬和鼓励的话,我母亲也一样。老家俗语:啥菀菀结个啥蛋蛋,是乃人之常理,也是我家遗传到位。所以,祖父不夸我,母亲就夸我。我提着草蒲在她面前,母亲就喜上眉梢,眼睛一亮,而后停下正在擀面的擀杖说:“看我娃灵的乖的些,连草蒲都会拧了!” 我听罢象吃了二斤白糖一样,兴高采烈,沾沾自喜!

拧草蒲/献给祖父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所以,自从得到母亲的鼓励和夸奖后,我拧草蒲更加卖劲用心。那时上小学,几乎没有什么家庭作业,放学回家除了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以外,抓紧时间拧草蒲。有时拧得非常专注,连尿都憋得不知所云,突然尿意雀起,跑到茅房一撒就是一河滩。

拧草蒲/献给祖父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时,老家的供电除了夏季正常之外,其它季节则比较紧张。晚上经常突然停电,闹得家里和整个村子黑灯瞎火的,啥都弄不成,光剩下钻到被窝里睡觉。但我却在厨房灶台上摸到火柴,点亮煤油灯,继续拧草蒲。

拧草蒲/献给祖父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祖父,已经回到他的房间抽上旱烟,母亲已催促几次要我上炕睡觉,我满口答应马上就睡,可实际却是牛犟牛犟的想拧草蒲。反复告戒自己,今天非拧成功一个不可!连我那睡在一个被窝的花猫在旁边打着转转,喵喵地叫食都顾不上搭理,连身边锤布石上放有夹着醋熘辣子的锅盔,我都顾不上咬一大口。

拧草蒲/献给祖父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祖父拧草蒲,也是选择秋夏时节的雨天,给队上骡子的石槽里上好草料后,若无其它活计,他就抽空回家拧草蒲。

雨水已经下了大半天,豆大的雨滴一阵紧似一阵地敲击着瓦楞,撞成了一片飞溅的水花,那水花,又互相交织在一起,扯成了一屡一屡的雨线线。

房檐下盆子里的雨水已经接满,泼出去几盆子。祖父嘴上咬着一尺多长的烟锅,吸了一口,不过瘾,再吸一口,才长长地吐了出去。

随着烟雾散尽之时,他猫下腰去,伸手捏一把房檐子下面的麦秸秆,感觉浸泡合适,便将麦秸秆收拾起来,双手握紧一大把子,举过头顶,把秸秆里多余的水分甩将出去,再甩一次,由于抡出的弧度较大,飞出的水滴在身后的土墙上撒下一道斑驳的水痕,非常显眼,连我画在窗户纸上的马儿都沾上了湿点。

这时我大呼小叫:“爷,你把水洒在墙上了!”祖父不急不慢地将麦秸秆铺在地上,头也不抬地说:“这娃些,喊叫啥呢,晒干后墙上就看不见湿影子了。”

拧草蒲/献给祖父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趁麦秸秆凉干一会,祖父坐在旁边的小竹椅上,抽一口旱烟,喝一口我母亲为他沏好的茶水。我不知茶水很浓,偷喝一口,苦涩得象喝草药一样,但浓茶已经入口,喉咙里顿时一阵翻腾,想吐出去,又怕祖父看见挨骂,憋足嘴劲,含在口中,遛到猪圈旁边,即刻哗啦一声,吐向正在乱拱墙根的母猪背上。那畜生就是闷种,只是轻抖一下背毛,毫无任何反应,继续把猪嘴塞进泥窝里哼哼哼地找食吃。

拧草蒲/献给祖父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时,麦秸秆已经凉好,干湿适中,祖父开始准备拧草蒲。

只见他将长烟锅插入衣领里,蹲下身去将秸秆梳理梳理,一撮一撮地进行滤顺,分匀称后,开始为草蒲打底子,也招呼我过来看。他灵便地抓起四撮麦秆,分别折握居中,再相互套锁且连环相扣,打成的底子象个风车架子。然后扭动其中一撮麦秆,加力,用脚踩其中一撮,边转边拧,麦秆经过扭转成麻绳样,相互扣压,随着麦秆加长加多,逐渐从中间向周围铺开,形成麻花状。当拧到草帽般大小时,即可向内收边。收边,就是不再扩展,收边过后,逐渐向内开拧,此时,可以填装碎麦草,边填边拧,一直拧到草蒲芯子为止。但为了防止变形,将拧好的草蒲用脚在上面轻压一圈,整理整理,再将缝隙中冒出的残留毛秆用剪刀修整干净。这时,草蒲的编织过程就算完成。如果家里没有其它活计打扰,根据大小,一天可以拧两、三个草蒲。

拧草蒲/献给祖父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由于祖父拧草蒲的一招一式我看得仔细,且他编织在那里,我就模仿学在那里,关键地方又得到他手把手地指教。所以,我拧好的草蒲虽然没有祖父拧得圆实饱满,疙瘩均匀,但在祖父的眼里已经及格,尤其在母亲的眼里得了满分,我高兴得屁颠屁颠的,恨不得头顶拧好的草蒲在满屋子转悠。

拧草蒲/献给祖父_第1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现在,草蒲这样的代板凳在老家已经不多了,能拧草蒲的老人有的相继离世,有的已经眼睛昏花,人老力衰。由于老家的生活质量普遍已今非昔比,年轻人也不大愿意学编草蒲,这样的手艺也将面临失传,而草蒲已经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象征那个年代的生活用品了。

拧草蒲/献给祖父_第1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因此,祖父当年的草蒲,前些年还发现挂在老家的屋檐上,现在放在何处,已经印象不深,大抵是父亲将草蒲当做我们家里的百年藏品而收藏起来了吧。

曾几何时,想趁空闲回老家一趟,再拧一个草蒲,重温一下儿时那美丽的旧梦,也不仅仅是人生的一件趣事呵!

石丰2004/5/12于杭州

拧草蒲/献给祖父_第1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拧草蒲/献给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