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oen的第一学期留美学习

再说说去学校上课的事情吧

每当想到这里,每每想起这句话还是会有点生气:“人家美国那边就是这样的,考试和平时上课内容完全不一样。”

起码,在CSU,我上的这几门课,我身边的几个同学上的几门课中,不是这样的。

我还是会觉得我很幸运,在有限的大学四年里,能够同时都体验了在国内上大学和在美国上大学是什么感觉。如果硬要我说在什么方面感受到的文化差异最突出,还是在上学这块,生活上的话,毕竟都是人,都要吃喝拉,生活习惯什么的,有意思的事情也有,但总感觉说头不是很大。比不上上学。

Duoen的第一学期留美学习_第1张图片
没怎么拍过教室,从Frank同学那里借了一张

细细回想追忆起来,感受到的第一个不同,是评分制度

在我上的这三门课(写作课college composition,基础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组织及人际间交际学interpersonal-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studies)中,每门课的第一节课,除了老师的自我介绍和同学间尬聊以外,最重要的是介绍这门课的课程大纲(syllabus)。在课程大纲里,几乎能找到你想知道的一切除了专业内容以外的东西,比如,老师的联系方式以及TA什么时候会在办公室(office hour),每个周会上什么内容,每次大paper的交稿时间,每次考试的时间,这门课的主要目的和核心内容,以及学生们最关心的:评分制度。

Duoen的第一学期留美学习_第2张图片
PSY100 评分制度

以我的心理学课程为例,这门课平分会综合以下个方面:考试,论文,参与调查,平时的小测,网上的预习习题,以及iclicker的附加分(每个学生都会有的,一种像投票器一样的东西,老师上课会当堂出一些选择题,仪器上有A-E的选项,很多老师会根据iclicker来看学生们的出勤情况)这学期总共会有五场考试,其中第一场和最后一场是一定会算分的,中间三场会去掉一次最低分,只取成绩最好的两次算入总评。论文也有五篇,每篇要求大概是2-4页纸,学生选择其中四篇完成即可。参与调查其实感觉有点像去当小白鼠,学校系里面会有教授或者研究生搞项目,需要实验大量数据,我们通过完成他们的调查问卷,各种实验等形式,提供给他们数据的同时,我们也在赚分。网上的预习习题就不用太详细说了,就是做题嘛,简单,但就是内容有点多。。。

Duoen的第一学期留美学习_第3张图片
约五十刀的iclicker 每次看到群里卖二手仅需十刀的就心痛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这个评分制度的时候,感觉压力挺大的,因为感觉涵盖的内容太多了,感觉哪一项缺了没弄好都不行,但后来反过来一想,这样一来,我的机会也变多了,就算这次考试我没考好,下次还能补回来,总的来说,还是让我稍微吓了一跳。

在国内,最后的总成绩大概就是约等于最后的考试成绩吧,平时表现以及出勤情况也会占一些比重,但我还是大胆的逃了不少课。。。因为我是属于那种不考试就没太有动力的人,但是考试周那一大堆全推一起考,又受不了,于是又破罐子破摔,不是很有耐心,也有点不太踏实,所以在国内绩点一直都是平平。在美国的话,这种评分制度对于我来说,确实一整个学期都蛮有压力的,因为动不动就会来个考试,来个paper,在习惯了国内的松散生活以后,第一学期虽然我上的课还是相对少的,只有三门,但头发确实也掉了不少。。。但同时,成绩确实也能提上来一些,当然评分制度不是全部的原因,课程还只是基础课程难度不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通过这种分散开的,贯穿整个学期的得分形式,在一整个学期我都会感觉,我还有很多机会进行调整,而且我也有选择的权利,当看到这次paper题目有点难,或者不太感兴趣的时候,我有权利选择放弃一次,然后省下力气好好写下一篇。都是有利有弊的吧。

Duoen的第一学期留美学习_第4张图片
SPCM130 评分内容及大考试和论文的交稿时间


第二想说的是关于考试

我一定要,非常负责任的说,这学期我所上的这几门课里,考试内容全部都是课本上的和老师上课涉及的内容,并且大多数都以老师上课内容为重。考完试回来,如果考不好,我只能怪自己没复习到或者是平时遗漏了,至今还没有感觉莫名其妙怎么上课学的,和考试考查的知识和能力会不一样。相反再回想大学前两年,上过一年这样子的“课”:每堂课都是学生上去讲PPT,老师一整个学期以来在讲台上站着的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刨除学霸),反馈下来都只对自己所负责制作的PPT内容有所了解,而对其他内容的熟悉度不到两成,然而最后考试,考察的不是学生制作PPT和讲演的能力,而是回归到课本知识。我必须要谴责我自己为什么不预习其他内容,偷懒了一学期,但同时,我也绝不因此接受:“人家美国那边就是这样的,考试和平时上课内容完全不一样。”这样的言论。


再以我上的另一门课(组织及人际间交际学interpersonal-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studies)为例,一学期共有三门考试在这门课上,也就是把一整个学期分成了三个小周期,大概一个多月一考,内容不是很多但也有一定的量,每次考试前,老师会给大家发一个考试大纲(study guide),大纲上的内容绝对跳不出老师平时上课讲的东西,老师的PPT会在网络上共享给大家,PPT上主要是内容大纲,然后再结合平时的笔记和课本进行具体内容的理解,只要平时有认真听讲,考试前能把内容过一遍,每场考试也都还是比较简单的。

Duoen的第一学期留美学习_第5张图片
SPCM130 考试复习提纲

再反观那位英概老师的课,其实严格来说,应该是同学们的课,因为主讲人是全班同学。一学期下来,除了在上面讲PPT的同学,其他同学是什么样子,同样坐在底下的老师也应该很清楚,到底学生们整体是个什么样子,是大部分人都在认真听吗,还是在睡觉或者玩手机或者做别的作业,难道PPT 讲完以后点评几句不痛不痒的话,纠正几个发音错误就好了吗,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吗,一位老师,在讲台上说的为数不多的话就是这些,难免会误导学生这节课的重点和所培养的能力到底在哪里,这样做真的是负责任的老师应该做的吗,我质疑。看到学生们这样的上课状态而不进行调整和反思上课形式,稀里糊涂一学期就这样过去了,再次提出质疑。一学期没学竟然到最后背了几页纸就拿了九十分,当然我会窃喜,因为这门课荒废了一学期到最后背了几页纸就能拿这些分,但时间一过去,转眼到了大三,在美国上了一学期压力山大的课,真的是感觉自己在浪费时间,很奢侈,明明一学期可以学这么多东西,明明分数可以拿的这么理直气壮实打实的。

Duoen的第一学期留美学习_第6张图片
所有的PPT都在每个学生的平台上可览阅

当然大学主要还是自己学习的过程,大量的时间,相对于在课堂上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所用的时间,还是自己预习复习消化的时间要长很多,但老师授课的时间和学生在课后用功的时间,仔细一琢磨,这两者还是有相关性且成正比的。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不是白讲的,除了答疑解惑以外,我们是通过老师来理清这节课内容的结构和获取重点内容,然后再在课下有侧重的进行整理复习巩固吸收。如果一个老师,十分之九的时间都是在底下坐着,剩下十分之一只是在纠正同学的发音和PPT制作的如何,然后时不时的还会零星蹦出一些问题,反过来在“考验”学生,这对于一节讲英美文化概论的课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到最后的考试内容是PPT制作和在讲台上的讲演能力,起码这和老师平时“强调”的“重点”,以及平时上课所讲的内容一致,虽然和这一门课要求培养的能力不同,但就我个人来说,这样的考试形式还算能够接受,但如果最后要来一个“返璞归真”,回归老师讲都没讲的课本知识,印出来几页纸说背背就能过,这样的考试也就只剩下了一个形式,它既无法更客观的反映学生平时在这门课掌握的如何,也无法从侧面给予老师反馈。仔细一算,这门课一周上一节,一节大课100分钟,一学期共18个周,一学期在这门课上我们花费了1800分钟,即300个小时,总共上了两学期这样子的课,就是600小时。我感到羞耻,几乎是白白浪费了自己600个小时的时间。作为学生本身,我没有及时与老师沟通解决这个事情,自然应该对此承担大部分责任,但老师难道就一点点责任都没有吗,再次质疑。

Duoen的第一学期留美学习_第7张图片
CO150 老师上课

但是国内自然也绝对不少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与这位老师正正相反的还有一个我大学二年级写作课的老师,能够在美国用较短的时间里适应这种截然不同的各种考试,评分制度,除了因为在国内有上过两年外教的课,还有就是,去了美国,发现这位写作课老师的各种模式和美国当地很像。除了最后的期末考试,平时写的文章也会纳入总评(好像平时是占40%还是50%我不太记得了),出勤也会有占一定比例。在课堂上,学生们会被征求意见,会共同讨论下节课上什么内容比较好,最后期末考试的题型也会在平时上课时做练习,会让我感觉,老师不是在通过考试想办法难倒我,而是帮助我真的学到东西,然后在考试的时候都物尽其用。遇到这样的老师,让我感觉,实属幸运。

Duoen的第一学期留美学习_第8张图片
当时的写作老师和大二班

其实在离开以前就很想说这些,当时一方面私心里确实考虑到万一因为这些话期末不及格就得不偿失了,还有一个原因也是还没来这边,也没有证据证明那是不正确的。预感到可能会被扔臭鸡蛋之类,不过这样一来于我自己来说倒是没心事儿了,爽死了。

以防被喷的太惨:以上仅个人观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Duoen的第一学期留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