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米来未来人的孤独

国际蒙特梭利AMI大会闭幕,伴随着米来未来3位老师和校友独自包揽了文化单元的全部奖项,隔着手机屏幕,一下子打了鸡血,连着激动了好几个小时,不想睡去,随即耳边响起了陈奕迅的好久不见,就在这首歌的循环中,我于凌晨1点,想尝试绕开正式的文字形式,跟也许在睡梦中的你坐在对面一样,唠唠心里话。


仔细想想,打鸡血的原因不是因为“胜利”,而是,因为“孤独”。


作为幼儿老师,本就不易,而作为米来未来的老师,这不易的背后又叠加了孤独。


把职业生涯押在一个刚刚成立两年不到的学校,没有自有的大型户外场所,没有漫长可以挥霍的假期,甚至在你工作地点,0-3和3-6的老师数量不超过五个手指头,而很多同事在你经常看不到的遥远的西边或东边,变成一个模糊看不到面容的名字,不知道有没有一份孤独,总是在你独自回家、最后一个关灯的黑暗中、兴奋不已却又欲说还休的那一刻,侵袭。


在众多老品牌、高大上、金饭碗面前,放弃老家安稳的机会,愿意留在北京,愿意选择米来未来,我只能想到一种可能,就是为了成长。


有时候,我也在想,我们做的这种微型学校,有什么意义?对于那么想成长的老师而有时候不得不面对的那份孤独,我又该如何面对?


单点规模大的学校,很难保持小而美的教育味道,而选择单点小而美的模式,就注定了老师们要隔着北京拥堵的九环和不太畅快的网络,隔空抱抱。


想和其他全日班老师交流,他们在另外一个地方,和半日班老师交流,得做一下公交,和亲子班老师观摩,得盘算一下往返路程。


于是,多想让我们多找时间在一起,多希望所有拥堵可以在我们见面的那一刻,消失不见,2周年晚宴上,我们等西边的老师忍着腰疼地铁倒公交相见,9月的内训,我们等东边的老师没来得及吃饭马不停蹄地奔赴相见。


凑在一起,不容易,也正是越不容易,我们越想凑在一起。大家都为了成长而来,互通有无,实在是我们想要成长的方式。


如果说是,不想人云亦云图一份工作、选择成长的孤独,让我们凑在一起,那么我们就一定能一起想出一个办法,让我们在四个远远不怎么相见的小馆,找到办法,一起抱团取暖,慰藉这份少有人走的路上的孤独。


但,在每一次我们串门后离开的那一刻,总会有这样一句“要是能经常来看看我们,就更好了!”不舍的背后是那个不怎么容易慰藉的孤独。


在今晚翻看AMI大会的舞台聚光灯下,在Alice的橙、朱朱的红和Rina的绿合影中,我对孤单不再恐惧了。


我对老师面对的那份孤单不再恐惧了。


谁让我和你一起都选择了成长这条最艰难的路,既然孤独永远消灭不掉,那么就带着伙伴们一起孤单吧,就像台上的红绿橙组合出的霸气和暖意。


团队的核心骨干之所以成为骨干,是因为在没有鼓励,没有认可,没有帮助,没有理解,没有宽容,没有退路,只有压力的情况下,一起和团队获得胜利。


如果是靠别人的鼓励才能发光,最多算个灯泡。而成为发动机,去领导影响其他人发光,自然就是核心、领导、骨干。


当娇小的Alice优雅举起那份证书的时候,表面风光的背后,是那份坚持的孤独,生病了放不下孩子们,让这个姑娘在想怎么做可以让自己尽快恢复,尽快调整状态又不给同事们添麻烦,我们看得到她散发的光,是因为她心里有发动机,可以带动其他人发光。


当Rina穿着绿白相间、刻着米来未来logo的园服,走在台上举起第一名奖状的时候,这个在米来未来发展历史上转岗次数最多、从没有听她抱怨一次的姑娘,实在是众望所归的发动机。


今晚市场销售和新事业部团队(owen、lisa、芳芳、邹龙、nora、李卉)结束了三天起早摸黑的展会工作,坐下来庆生吃饭八卦“不正经”互摸蛋糕的那两个小时,我脑海中,只有三个字--发动机。一拍桌子敬酒,冒出一句,咱们这是一桌子发动机,其实我知道你们懂的,我指的不是招生意义上生源滚滚的发动机,而是让更多人发光发亮的发动机。


发动机因为有了灯泡,没那么孤单了,灯泡有了发动机,就有了主心骨。


希望,孤单,是我们一群人关于教育理想的狂欢。


向成为米来未来发动机的你,致敬。


谢谢你在没来得及得到鼓励、帮助、认可的时候,一直在那里。


附一首“好久不见”歌送给你,我的一生中除了家人最重要的人都在这里,对最重要的人总是有时间,谢谢你来做我的伙伴。


I Miss U!

希望成为你的发动机的邢子凯写于2016年10月18日凌晨1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米来未来人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