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渑池东杨村,搭起一座致富桥

渑池县东杨村:红薯粉条搭起致富桥

映象网三门峡讯(记者 兀占斌 通讯员 张军峰)近日,记者来到三门峡市渑池县天池镇东杨村看到村民们忙碌的晒粉景象。房前屋后一架架刚冻成的粉条挂起来,远远飘着红薯的粉香。寒冷的冬季是加工粉条的季节,村民利用晴好天气,把加工成的粉条往外凉晒。“俺这粉条是自家红薯加工的,红薯味可浓,甜里透着香。”村民一边挂粉一边笑着向记者介绍。

河南渑池东杨村,搭起一座致富桥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记者来到东杨村看到村民们忙碌的晒粉景象

随后,记者来到红薯粉条加工现场,打芡、搅拌、搓揉、漏粉、捞粉、冷却、晾晒……记者看到了传统手工红薯粉条制作的全部流程。粉条手工艺人和几个工人一起,在一口硕大的面缸中揉面,加温水将淀粉搅拌成透明均匀的粉芡,将粉芡与湿淀粉混合搅拌成粉团,把面团放入漏勺中,通过手背锤击面团,在重力挤压下使之成条状,入锅糊化浮起成为粉条。

河南渑池东杨村,搭起一座致富桥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村民把加工成的粉条往外凉晒

渑池县天池镇东杨村支部书记古保民介绍说,他们自制的粉条光滑圆润,口味独特,手工粉条制作工艺繁琐,需要将红薯清洗后,再经过磨粉、水煮和晾晒等几十道工序加工而成。虽然现在购买机械加工粉条很方便,但当地人总觉得手工制作的粉条口感更爽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自制粉条不含其它添加剂,吃起来放心。

河南渑池东杨村,搭起一座致富桥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介绍纯手工红薯粉条加工流程

古保民告诉记者,在漏粉过程中,和面、架瓢是关键。先要调好面糊,倒进大面盆,然后两三个人一起把面糊捣成面团。面团不能硬,也不能软,硬了粉条漏不下来,软了粉条容易断。漏出的粉条经过冰冻过后,进行捶粉漂洗,粉条里水分被冻了出来,更容易晾干,口感会更加筋道。把刚煮好的粉条铺在横杆上,架在架子上进行一个晚上的冰冻,将粉条里水分都冻了出来,第二天用木棍在粉条上用力敲打,捶粉后再用流水清洗掉残余冰渣,拿到室外经过三四个小时晾晒,晒干后的粉条才是最终的粉条成品。

河南渑池东杨村,搭起一座致富桥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介绍辣椒种植情况

采访中,古保民说,眼下东杨村围绕红薯粉条这一传统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让老手艺得以传承的同时,也为脱贫注入新动力。下一步将把东杨村的粉条做强做大,通过这一项目带动老百姓走上富裕的道路。

为了进一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在古保民的带领下,该村又依托烟叶、辣椒、红薯等传统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发展了400亩冬桃、400亩朝天椒、100亩红薯、40亩蟠桃、40亩红梨,真正通过产业带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目前,东杨村正在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模式,除了红薯粉条,烟叶、辣椒等特色农副产品也将成为东杨村的名片,一条适合东杨村发展的脱贫攻坚致富路正在形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河南渑池东杨村,搭起一座致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