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我们与思维高手的差距在哪里

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中,即使增加在多的信息量,也只算是低水平的重复,而不是有效学习。

知识堆积得过多,而不即使加工与深度思考,我们的大脑最终会沦为他人知识的演练场。

01

人类天生是懒惰的,加上随时会被猛兽吃掉,人类天生带有不安全感与恐惧感。

恐惧,让我们天生具有囤积的倾向,无论是囤积食物、书本、语音课程,不一而足。
囤积是种病,才会要求有断舍离。

囤积过多,大脑的工作记忆,也就是我们的短期记忆,也理解为我们脑的内存, 就会运行十分缓慢与笨拙,因为短期记忆中堆满了大量未处理的知识与信息,信息通道被堵塞,大脑检索会异常慢。

结果,越囤积反应越迟钝。

囤积还容易造成思考很浅显。

只是要为我们所用,需要将其加工成为我们的长期记忆,以便于我们将知识进行内化,为我们自己作用。

过脑的知识,才真正是自己的知识。

02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大脑形成了一种本能式的思维进化:寻求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世界太复杂,很多我们臆想的因果关系,其实只是相关关系。

如同A与B发生了,A先发生,B后发生。

我们大脑会很容易将A认为是因,B是果,A导致了B的发生。

但其实A与B的关系常常是复杂的,A与B可能完全没有因果关系,是另外一个C同时引发了A与B。

举个栗子:

某国资产被很多人认为存在泡沫,同时出现了汇率贬值的倾向。于是有人得出结论:汇率暴跌—资产泡沫一定会被刺破。

确实有这个可能,但不全然只有这可能。也有一种可能:汇率暴跌— 资产价格仍然高企。

汇率与国内资产价格高低有一定影响,但并不具备很直接的关系。

  1. 汇率与一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商品的竞争力有着更强的关联性,而一国的经济增长,与GDP有关。

从凯恩斯需求理论来看,GDP=消费+投资+净出口+政府采购。利率又能直接影响到个体、企业的消费、投资意愿,也与净出口、政府采购有关。

也就是:汇率—GDP及商品竞争力—利率。

  1. 资产价格高低,往往与一国短期债务周期与长期债务周期有更强的关联性,而周期又与利率相关联,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从达里奥理论来看,短债务周期以及长债务周期,会通过利率因素的影响,引发信用创造与信用收缩,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与收支。

也就是:资产价格—短期/长期债务周期(也可理解为经济周期)—信用创造/收缩—利率。

可见,最终更本质的原因至少可以去到利率这个因素。

03

汇率即使出现暴跌,外汇管制也可以阻击资金出逃。

虽出逃的方法很多种,但总不是那么容易。

当资金被锁住某类资产上,信用紧缩时,确实难免会出现价格下跌,但下跌也不一定是资产泡沫被刺破。

在信用收缩时,政府往往会采取四种应对方法:

A) 财政紧缩
B) 债务重组
C) 财富转移支付
D) 债务货币化

前三种都是信用紧缩型手段,很痛苦,因为人性都是享乐的,古人有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第四种债务货币化,就满足了人性,继续实行宽松化货币政策,如2008年美国次贷那样,印钞,同时适当进行财政紧缩、债务重组,以使整个信用收缩显得不那么痛苦。

信用紧缩时,利率会逐步攀升,借贷成本增加,此时,个体与企业需要准备的就是:多准备现金流,应付资产价格波动以及经济波动。

当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胜利地活着,个人与企业需要确保的就是:让自己剩下来。

唯有剩下来,才可以度过冬天进入春天。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汇率怎样,通过外汇管制也好,可以实现对外汇与资产的良好隔断。

也即,汇率高升,资产价格可以高企,汇率暴跌,资产价格仍然可以高企。

说穿了:汇率与资产价格没有过于直接的关系。

04

我们囤积了很多信息与知识,又想快速便捷地掌握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

单纯地依靠知识囤积无法帮助我们清晰地找出关系,而且过于依靠收集大量信息,会让我们陷入知识碎片的痛苦中,陷入不断地进行归纳的过程中,无法生发出演绎的光芒。

无论是查理-芒格的“跨学科学习”,还是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都是“第一性原理 ”的实践者。

与“第一性原理 ”同名的词很多,底层逻辑、临界知识、元认知、演绎。

意思都是告诉我们:要真正了解事物,我们需要掌握表象背后的本质与规律。

把握住了底层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这要求我们很好地培养抽象思考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性原理:我们与思维高手的差距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