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9【晨读感悟】我的写作“失败”经验

写作,我爱它胜于一切,惧怕它也胜于一切。我喜欢写,稍有感触就提笔记下来。然而这么多年下来,我的写作水平仍然处于零基础。

原因出在哪儿呢?


第一、没有明确的目标

当然,也许在最初开始写的时候,我是有目标的:表达情绪,宣泄感情。但是,越是细腻描述自己的情绪,就会发现情绪这种东西是非常个人化的,难以引起他人共鸣。

这样的内容写得越多,会带来一个致命的结果:无论什么题材的文章,都会被自己硬生生地写成抒情文章。现在看来,就是无病呻吟,对于极大多数人来说,这类文字没有任何价值的。

一个作家真正的价值在于,他们能够把一般人感受到却无以言表的东西用语言文字来表现。


第二、没有明确自己的读者群体

最初,写字是为了宣泄情绪,细想来,这是写日记留下的怪毛病。因为日记的读者只有自己,所以,用尽一切辞藻描述当时的场景和心境,以便今后翻看时还能找回当时的感受。

但是真正的写作却不是只有日记这一种形式,况且除非是著名作家、科学家、投资人等有名望的人,否则日记对读者没有任何启发意义。

写出来给谁看,正如市场营销中锁定“目标客户”的概念一样,这是一个要以写作营生的人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第三、信马由缰,忘记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从来都是提笔就写,想到什么写什么,怕自己漏掉任何一句可说的话。就这样,堆砌了各种词汇和段落,它们毫无逻辑可言,还安慰自己是在发散思维。

真正的做法是:锁定自己的读者群体后,研究这群人的心理和社会特点以及需求痛点。从中提炼几个要点,总结每一个要点上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和表达的中心思想,这就是文章的核心内容。

和画家“胸有成竹”然后画竹一样,写作者在动笔写之前,心中应该已经有了自己想要传达给读者的和思想。


第四、不懂得提纲挈领,合理组织内容

分析用什么方式和材料如呈现主题,而不是想到一点就沾沾自喜,事实是,绝大部分很多我们自以为还不错的素材其实早被人写滥了。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更多的还是要去积累素材。积累素材,除了用心体验生活,更重要的就是要通过大量阅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名人身上学习和挖掘素材,并且学会用新的视角去分析素材。


第五、写初稿时应该更要放得开

看了别人写的东西,才发现,自己所谓“信马由缰”不过是在自己的圈子里打转,完全毫无新意,自说自话。而真正放得开,就是不放过哪怕脑子里一闪而过的念头,去探索更多可能性,直到写不下去为止。

如果最终不适合放在文章里,那就删掉或者存放在某个专门的地方,这些材料说不定今后在别的主题里可以使用呢。重要的是,不要给自己设限。


第六、以为写完就完了

很多时候,一发牢骚,洋洋洒洒几千字,写完就丢开了。过了很久再看,大部分文章,都有被我删掉的危险。留着无用,删掉可惜,就这样拖延就在文件夹里,一留成永远。

然而,现在才意识到,正是这个时候,正因为意识到文章的众多缺点,才应该对文章大刀阔斧地修改。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8.09【晨读感悟】我的写作“失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