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捉趣
苍螽(zhōng)。春天的傍晚,趁妈妈还没做好晚饭,我们几个小孩携了手电筒,带了个玻璃瓶,一起去村口路边上捉苍螽。一走出小院,外面微风习习,一弯新月早早地挂在了西边的天空。月牙儿细得像根线似的,昨天还没有呢,今儿个就出来了,这是这个月第一次出月亮吧。可惜啊,一会儿它就会落了。不怕,反正我们带着手电呢。
我们这里的这种苍螽,约有一截小指那么大,肥硕饱满,通体黄褐色,有细绒毛,不怎么会飞,喜在春夏之交的傍晚出来活动。捉苍螽,喂鸡鸭,鸡鸭会长得又肥又壮,还能多下蛋。所以傍晚去捉苍螽是小孩子们特别喜欢做的事情。
路边草丛里,苍螽可真多,几乎是滚成团。那岂止是一捉两三个,简直是成团成团地往瓶子里拿。所以不到半小时,就能捉满满一罐头瓶子。看着这一瓶子的苍螽,宛如看到鸡窝里几只白生生的鲜鸡蛋,真的令人喜不自胜。
我们起身准备回家。一抬头,看到月牙儿早落了,头顶已是繁星满天,星光闪耀。
蜻蜓。夏收后,忙碌的单场已被拾掇干净,麦秸垛静静地稳稳地立在单场边上。一场大雨后,雨过天晴,太阳的热力烘烤着大地,垛边没收净的麦粒经雨水浸泡后发了芽,冒出一层绿。一只老母鸡,领着一群已经半大的小鸡,悠闲地在垛边咕咕地找食吃。它们是无论如何都饿不着的,单场边上角角落落里遗下的麦籽,已够它们过一段丰衣足食的日子,更何况在这样的夏天,到处都可以找到虫子吃。
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样晴和的天气里,蜻蜓是最多的。数百只蜻蜓,在明亮的阳光下,在超低空中,亭亭地飞,款款地行。你好似站在空明的水中,它们从你身边飞过,恰如鱼从身边游过,似乎伸手就能捏到它们的翅膀,但你却永远抓不到它。
心思灵动的小孩子们,对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总是有办法的。用扫单场的一把大竹扫帚,照着半空中飞着的几只蜻蜓,使劲往下一扣,扣到地面上,几只蜻蜓便被捂在了扫帚下面,拼命挣扎。小心翼翼地取出来,还生怕它们飞了,其实这时它们多半已经是半死不活。有的头部已经被拧了几圈,有的翅膀已经被折坏,有的肚子已经被挤歪。
其实真的不想弄坏它,就想近距离看看,这个身姿轻盈的小精灵到底长什么样。在那样一个知识匮乏的年代,小孩子总是有着不泯的好奇心。
青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伟人少年时便借蛙咏志抒怀,对于青蛙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生长在乡下的孩子,谁不熟悉青蛙呢?
农历四五月间,东边的小河里早已是绿意盈盈,河坡上,到处是正在低头吃草的羊儿,小羊羔欢蹦乱跳,放羊的孩子们在一边游戏玩耍。
河水清澈见底,碧绿的水草像带子一样,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和着河面上清新的水草气息,不时可以听到几声新蛙的初鸣。生长在乡下的孩子,对大自然天籁之音的感受,在夏天里,除了雷声、雨声,更亲近的,便是蝉声和蛙鸣了。
站在清浅的河水中,看到阳光照在河底的泥上,有几尾小鱼在翕忽游动。在纵横交错的水草之间,时时可见巴掌大的一团胶膜状的东西缠绕飘浮在水草间。乡下的孩子都认得,这是青蛙产的卵。过不了多久,这些卵就会孵化成成群成阵的小蝌蚪了。用手往水中一抄,就能抄到四五个小蝌蚪,在你掌心轻轻游动。再过一段时间,小蝌蚪就会变成小青蛙了。
那时的我们想亲眼看看小蝌蚪是如何变成小青蛙的,它如何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又如何褪去小尾巴,最后变成一只真正的青蛙。
我们捉了很多蝌蚪放在脸盆里养着,想观察它们每天有什么变化。可能是我们真的不知道该喂它们什么。五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它们不仅没变成青蛙,反而渐渐失去了生机,一些蝌蚪开始死掉。父亲说,脱离了河里的环境,蝌蚪怎么可能在盆里变成青蛙呢?后来,我们依照父亲的要求,把蝌蚪又倒回了河里,算是给它们放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