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始读《道德经》之五十九

第五十九章[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本章讲述知珍惜,行德守持长久无不克是长久之道。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都应该顺应自然天地的规律,像对待天地一样,没有比明白珍惜的道理更重要了。惟有明白了什么是珍惜,才能够早作准备顺从天地之道;早做准备,就是才能不断地积“德”。“啬”有吝啬的意味,但是更多的是精神上注意积蓄、养护、厚藏根基,培植力量。真正做到精神上的“啬”,只有积累雄厚的德,有了德,也就接近了道,这就与圣人治国联系到一起了。不断地积“德”就会战无不克;战无不克,那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具备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治国者需要先善德,具有珍惜自我行德持之以恒的态度,态度和守持的行德不断地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他的力量就会被凝聚,达到人们无法知道极限。也就可以做到“无不为”了。无为而治印证或是所提供的开示就是,不战可屈人之兵,这完全是自我行德和状态所传递出来的力量,给人无法逾越,无法战胜的信息。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具备了雄厚的基础,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安定的局面。这就是根深蒂固,符合长久生生不息的大道。德行天下厚积薄发,这是治国之本。“德”源于自我的积蓄、养护、厚藏根基,源于对百姓的宽容、养护、珍惜。有“德”并且行于天下,那么其凝聚蕴含的力量就会出现空前的强大,这种天下行“德”合“德”之势,是让人敬畏的。国家在这种态势之下,就会长治久安,生机勃勃绵延不息。

生活中自我内含蓄积的“德”,会不经意的流露于表。流露于表的“德”会不自觉的支配自我的行动,自我的“德”行是可以通过自我的言谈举止示现于人。人们可以通过个体的言谈举止判定个体的德行。在生活中会有不同的圈子,圈子中也会不自觉的出现让人尊重的人物,能够在圈子内说的“算”,能够决定圈子中发生事件的走向。那么圈子内的“核心人物”“领导”细细体悟就会发现,他就是这个圈子内“行德”最高的人,办事公正、不偏不倚、只论是非不对人,往往也是劝人最入心的人。生活中自我“行德”养护和积蓄很重要,很多时候自我的失败往往源于自我内心的“欲”,养护和积蓄行德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周围的人“施与”,“施与”的越多自我内心的“欲”就会相对的慢慢消磨,没了“欲”那么行德自然就继续的多了。“施与”的心态就是对自然天地的顺从,也是对其他人的珍惜。懂得珍惜内心的行德也会随之厚藏。

企业运营中能够做管理者的人,就是懂得珍惜。真正的明白珍惜不是“自私”不是“吝啬”,是一种博大胸襟的“爱”。首先是管理者对自我“行德”的爱,自我对自己的行动和德行不珍惜爱护,那么员工和其他人也会对你的威望进行践踏。只有自爱,才能得到其他人的爱,这个爱是广泛的博大的,超越“自我”的状态。其次是对企业的“爱”。拒绝自我为中心的拥有和独占,即使是自己的企业也要当做大家的企业一样对待。如果自我的成分多了,那么很容易溺爱,溺爱就会呵护过度。爱的境界里面也有放手的做法。对企业有利的就是“爱到放手”,让大家都来对企业认同和“爱”。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员工的“爱”。一定要珍惜每一个员工,即使是犯了错误的员工,管理者对犯错误员工的态度会被无形的“引用”到所有员工的自身。对员工的爱要保持在一种博大和“用心”上,管理者用心的真诚付出“爱”,那么作用的员工身上的就不只是点滴“爱”。而员工在“爱”的氛围中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创造力、积极蓬勃的状态是任何强制的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惜福报,施福报,蓄福报,量无边。


不惑始读《道德经》之五十九_第1张图片
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惑始读《道德经》之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