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第一篇立命之学第11.12小节

余初号学海,是日改号了凡,于是我的意思。嗯,出号也就是一开始袁了凡先生的号。古人除姓名字以外另起的称谓。就是Hao一般人不直呼其名,而是称呼七号,以示尊重。袁了凡原名袁表,后改名袁黄。字坤仪,号学海。后因明白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不愿意再落入凡夫的习气,所以改号为了凡。他以前叫雪海,这是非常大气的名字。既体现了他博学多闻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他颇为自负的性格。袁了凡的家族是以诗书传家的。袁了凡父亲去世时遗书两万卷。所以袁了凡先生博学多才,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通才,一生著述近30部,多达200余卷,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水利,农艺史学,文献学,军事学,教育学,数学,音乐,佛学,道教,命理,相术,风水等众多领域。而且“莫不洞悉原委,撰有成编”称其为旷古奇才,毫不为过。所以他以“学海”为号是很相称的。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窠臼”。比喻就有的现成套路,只既有的成见。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自从我改了这个号以后,便觉得与从前的所作所为大有不同。袁了凡以前完全安于命运,就是凡夫的所作所为。自从听了云谷禅师的立命之学以后,开始改造自己的命运。从凡夫向圣贤转变。凡夫跟圣贤有什么区别呢?凡夫无所畏惧,放任自流。而现在他立志做圣贤。就要战战兢兢,小心谨慎,做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战兢惕厉”小心谨慎警惕激励。以前只是悠悠忽忽随随便便过日子。现在则总是能自我警惕。战战兢兢。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的小帐中安放神像,且为人所不见的地方。即使在黑暗室内的无人之处,依然要严格要求自己,如同神灵在看着自己一样。总是害怕得罪了天地鬼神。我们现在提到天地鬼神,觉得是迷信用来吓唬人的。但在了凡四训当中也多次提到了鬼神。像第三篇积善之坊的第20小节就提到了卫仲达魂魄被小鬼捉到了阴间。因此主审官就叫手下的小丽,把他在人间所做的善恶两种记录簿呈上来。发现记录呃,是的簿子竟然堆满了整个庭院儿,记录单时的步簿子只有一件,且不过像筷子一样细。但用称来称二者的重量时,堆满庭院的恶是比较轻,像筷子一样少的记录善事的册子反而比较重。卫仲达很奇怪,就问我年龄还不到40岁,怎么会有这么多故事和最多呢?主审官回答说,只要有一个念头不端正,就算是犯了过错,不必等到实际做了才算。卫仲达于是请问单册中所记录的是什么事?主审官告诉他,朝廷曾经要大兴土木修建福州的石桥。你曾经皇帝成果奏章券,请废止这项工程。卫仲达说,我虽然向朝廷上了奏章,但并没有被采纳。主审官说虽然没有采纳你的建议,但是你的一念善心已经是在为广大的老百姓着想了。假如真的被采纳了,那么这种单的力量就会更大。所以一个人的志向是为了天下百姓国家的利益,那么他所做的善事即使很小,功德也会非常大。我们也经常说你做的善事恶事老天爷都会给你记得很清楚,以前觉着,没法记录。但是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你的一言一行,你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是记录在案的。想要上周六我去龙潭湖散步。看到路边上。挖挖了一些新图土就很纳闷就是要干什么?因为龙潭湖的路灯都安装得很好了。我自己觉着好像没有什么需要布线的地方了。在走到东南边的停车场出口的时候,看到有工人正在铺设电缆。过去问师傅。 你们这是干什么呀?有什么用呢?这个师傅说铺设光缆以后你们再进景区。就知道你的名字,你的工作单位什么时候就进来的,都去哪儿看了,然后什么时候出去的都是 记录在案一目了然的。有我们这个龙潭湖,我想到全国的各大景点,各个地方肯定都会安装这种光缆的,你看你的一言一行,你到哪儿去?没有一个死角没有暗室。任何时候都要慎独。那么天地鬼神是不是早就有这样的能力?或者是这样的设备呢?我们现在的电话号码,各个银行的银行卡,还有我们在微信上所有的支出收入和在付宝上的收入支出都是记录在案的,那我们就算用现金来交易,是不是我们散发的能量也是会被天地鬼神搜集到呢?。无论是国外的心理学,还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都认为,你向外界散发的什么能量,外界就会回馈你什么能量。能量始终是守恒的。换句话说,你散发出去什么样的能量,你就会感召回来什么样的能量?天地鬼神有没有不重要,但是你的一言一行,你的所作所为是一定有能量的。所以,抬头三尺有神明,干什么事情都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严格要求自己。《杨震拒金》的故事。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 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因为杨震非常地清廉,这个榜样也传给了他的后代子孙,他的儿子秉、他的孙子赐、他的曾孙彪,官职都做到三公的地位,都是国家的栋梁之臣.

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遇到有人憎恨我,毁骂我也能够平静安然的容忍和接受。这就是他修行的功夫和得益之处。当自己修行不够的时候,往往看谁都不顺眼,看到的都是别人的过错。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不是。相反,当自己身心清净的时候,看谁都会觉得喜欢。大家要特别注意凡夫和圣贤的差别,凡夫胡作非为无所畏惧,圣贤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正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看古人的书,不要被圣贤两次吓住,因为圣贤原本也是凡夫。只要一念向善,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一念为恶一念为私,人人皆是凡夫。凡夫与圣贤只在一念之间。

第十二小节原文“到明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验。”意思到了第二年我参加了礼部的科举考试,孔先生推算我应该考第三名。实际却考了第一名,他的预言这次没有灵验。

“而秋闱中式矣。”“秋闱”科举考试中的乡试,因考期在秋季,八月故称秋闱。到秋天的相识,竟然考中了举人。“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 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

“操持”坚持善行坚守立身处世的原则。然而反省自己的心念和行为还是有很多过失。例如有时看到善行,虽然也去做。但是做的有些勉强,不够积极。有时虽然也去帮助别人,但是心中却常常有疑虑。所以不能果决地付诸行动。有时虽然做了善事,但是口中却会说些不当的话。清醒的时候能够约束自己。可是一旦喝醉了酒,就会肆意放纵自己。所以虽然做了一些善事,累积了功德。拿来抵过等于是虚度了光阴。

“自己巳岁发愿--始完”我从几十年1569年发愿,直到及某年1579年总共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才将这3000件善事完成。

“时方从李渐庵入关,回向”

“关”山海关。“回向”将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使众生也能够得到利益。

这时刚跟随李建安先生入山海关回到关内,没有来得及将此3000善行回向,到庚辰年1580年回到南方,才礼请性空法师,慧空法师等在东塔寺禅禅堂中作了回向仪式。这里面讲到的回向是普贤菩萨十大刑院之一,若仅仅把自己修行的功德给自己。那么这样的功德很有限,若能以平等心慈悲心来做回校向,把自己修行的功德转给所有众生,所有冤亲债主,那么这样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生汝天启。”这时我又发起了求子的愿,又许了做3000件善事,到辛巳年1581年,生下了你取名天启。

这一段特别讲到命运不是定数,是可以改变的。袁了凡先生通过反思自己反省自己在行善中细微的过恶和不圆满的地方。努力修持,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定数。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可谓达到了孔子所讲的四十不惑的境界。首先不惑是从理上明白,烦恼为惑。智慧为不惑。其次从事相上看,为私,为欲,为恶都是惑,相反,为公,为他,为善都是“不惑”。不过,“不惑”更多的是从理上明白。进而还要一步步努力去践行,去修持。正如佛经上讲,“理需顿悟          事资渐修”,也就是说理上可以当下明白。事上还得一点一点的做。所以说相信是没有用的,只有做到才能得到。廖凡先生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去做,不断的去践行,才睡了自己的科第愿和求子愿。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凡四训》第一篇立命之学第11.12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