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核武器对于海洋及海底生物的影响

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物发生爆炸,这一不幸事件导致22人被检查出受到核辐射,使他们印上了一生不可磨灭的伤痕。

人类的核武器对于海洋及海底生物的影响_第1张图片
核爆炸

但就算如此,这次事件带给海洋生物的影响还要远远大过于在那片地广人稀的陆地上引起的改变。据海洋生物学家的研究,处于日本东方的西太平洋海域是最大的受污染场所,其中的各种生物受到的污染程度高低不一,有的直接死亡,而其它的也遭受到了大比例的基因损伤。通过放射性物质在食物链之间的传动,越来越多的海洋生物摄入受到核辐射的植物和小型猎物,污染就像无底洞一样吞噬着一个个完好的生命,让污染面积持续扩大,直到所有受辐射生物逐渐衰老死亡。污染持续了将近半年多,几乎带来了整个海域的死气沉沉。

人类的核武器对于海洋及海底生物的影响_第2张图片
核污染中受害的死鱼

我们将6年前的核泄漏事件拿出来说,并不是对于历史的缅怀或反复咀嚼,而是对于现在普遍核武器对于海洋伤害的概述。即便是现在,有些国家还在不断在附近一些海洋中进行核弹试验。放眼历史,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世纪50年代左右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备竞赛而奋发发展核技术的美国。1948年至1958年之间,美国在南太平洋上的试验场先后进行了43次核试验,在确保技术的同时也摧毁了大量水生动物的家乡,污染了大片海洋。不仅如此,美国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造各种核电站和核潜艇,产生的核废料也直接导致了对海底生物的辐射伤害。根据各国的报道,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等国家都有将核废料倾注到不同海区的行为。

于是,在核辐射这么普遍的海域中,海洋生物能保证不被大规模毁灭或破坏掉生态环境吗?

首先我们必须得承认,核实验及核事故等核污染肯定会对海洋生物造成一定比例的伤害。海底的核污染是指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外溢进入环境的放射性污染,其危害来源于放射性核素发出的α、β和γ射线对其它生物的辐射损伤。当核污染的放射性物质进入海底的生物圈当中后,从藻类到鱼类,放射性核素被逐渐富集和放大。因此,如果没有任何阻碍,这种富集效应是会不断扩散、不断蔓延出去的。这种核污染的扩大就好似病毒在人类之间的传播一样,只是威力更大,效果更猛,而且还没有医疗部门来解决和施行救治方法。

但是核污染做不到灭绝的作用,因为海洋的质量和容积都是无可比拟的。简单来科普一下:海洋中的生物大多生活在面积广袤的洋里,人们常常把海洋两个字连为一体,可终究海和洋还是有区别的。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它的水温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水中的杂质也很少,因此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

人类的核武器对于海洋及海底生物的影响_第3张图片

在这样一个体积巨大的水域中,一个生物与另一个生物的间隔可以达到好几十米的空旷和黑暗,我们可以说在一些食物链底层的海底生命受到了核辐射后,根本没有精力游动去成为一个其它生物的食物就已经死亡了,导致这种核污染在食物链里的传动彻底断绝。在这个生物死亡后缓慢在海洋沉淀到沉积层的过程中,被一个深海生命吞噬的可能性也极为渺小,证实核污染所可以毁灭的范围是受到限制的。如此来看,攀附在水平面几千米以下海底的生物基本上不可能受到任何海洋表面富集扩大的核污染,死亡和衰竭的可能性近乎于0%。因此,若海底真的有智慧生物,人类这些核活动应该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

并且,大洋和森林一样有自己的自动调节能力。它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生态系统,而其中还有许多不同等级的次级生态系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奇迹般的复杂的生命圈。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水生生物共有1300-1400万个物种,而每个物种的数量也极其惊人,不会因为一个小水域受到的污染而导致灭绝。核污染的几个月后,海洋又是一片蔚蓝的景象,一碧万顷,碧波荡漾。

不过虽然如此,人类绝不能给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早在1960年“水肺”(自携式水下呼吸系统)的发明人、海洋环境保护的先驱之一法国人雅克·库斯托就曾向法国总统高乐进言,要求禁止法国政府往地中海中倾倒放射性工业废料。57年前是如此,如今更是如此。海洋中的每个生命都如同人类般值得被重视和尊敬。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类的核武器对于海洋及海底生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