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IMO已经落幕,关于奥数的思考还要继续

2017年IMO已经落幕,关于奥数的思考还要继续_第1张图片
在里约热内卢的沙滩上大合影

       今年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刚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落下帷幕,全世界共有111个国家、615名选手参加本次比赛。根据赛事组委会公布的比赛结果,中国队以159分的成绩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6名队员共获得5金1银。韩国队时隔五年再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他们在IMO历史上也一共只有这两次夺冠),6名队员全部获得金牌。越南队以4金1银1铜获得第三名。获得4-11名的国家/地区依次为:美国,伊朗,日本,新加坡,泰国,中国台北,英国,俄罗斯。

       下面是一个更为详细的列表,表中各列从左至右依次为:国家/地区名称,队员人数,男队员人数,女队员人数,6道题的得分(占6列),总分,排名,金牌人数,银牌人数,铜牌人数,荣誉奖人数。(来自官网截图,所以只显示排名较前的国家)

2017年IMO已经落幕,关于奥数的思考还要继续_第2张图片
2017年IMO排名(前24名)

       每届IMO都考6道题,分两天考试,每次3道,今年也不例外。虽然能完全把题目看懂的人应该很少,但还是贴上来供大家围观一下吧。

2017年IMO已经落幕,关于奥数的思考还要继续_第3张图片
2017年IMO第一天试题
2017年IMO已经落幕,关于奥数的思考还要继续_第4张图片
2017年IMO第二天试题

       这6道题是怎样产生的呢?每个成员国都可以向组委会提交备选的题目。各国领队将在开幕前参加领队会议,其中一个议题就是从几十道备选题目中确定本届IMO的比赛用题。今年的6道题目分别来自:1.南非,2.阿尔巴尼亚,3.奥地利,4.卢森堡,5.俄罗斯,6.美国。

       尽管近20多年来中国的“奥数热”始终高温不退,但每年的IMO似乎都是静悄悄地来,又静悄悄地走。今年的IMO前后近两个星期,媒体差不多每天都有新鲜话题,大至中印边界冲突,小至某明星深情表白,也只有数学圈里在关注IMO每天的进展。然而即便是知道IMO在进行中的围观群众们,在意的也更多地是中国队的成绩。在比赛结果尘埃落定后,我所听到的最多的两个声音,一个是对中国队“屈居”第二感到惋惜和失望,另一个是指责造成中国队“成绩下滑”的罪魁祸首是近年来对奥数的政策打压,还有不少人表示要更加抓紧孩子的奥数学习。

       这两个声音共同反映出来的心态是——中国队不拿第一就是不正常。只能接受第一名,第二第三名都没有意义,这种对排名过度紧张的心态背后,其实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不自信,亟需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然而,美国在参加IMO的40多年中只获得6次第一,其中包括了去年和前年的两连冠,并且排名多次掉出前三名。俄罗斯获得前三名的次数更少,最近三年的名次分别为11,7,8。但这两个国家都是公认的数学强国。相比之下,中国从1985年开始参赛,1989年就获得第二名,继而1990年成功登顶。此后除了1996年发挥失常获得第六名,其余年份从未掉出过前三。这样的竞赛组织工作,其辉煌可谓前无古人,而且很可能也是后无来者的。况且作为世界顶级赛事,前三名的实力原本就是相当接近,仅凭最近三年无缘第一(名次为2,3,2)就推断是政策打压的“恶果”,显然是过于武断的。一位金牌选手的成长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而政策的调整始于2012年,全国范围内的调整更是最近两三年内的事。难道辛辛苦苦努力了五六年,突然发现竞赛获奖不再对升学有直接帮助,就马上停止在奥数上花功夫吗?这样的功利心还真是够“精致”的!

       时至今日,在世界主要的国家中,中国仍然是一个数学弱国,这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现实。在竞赛领域已经取得了前无古人的辉煌时,大家关心的仍然是如何通过政策手段继续扩大这种辉煌,却漠视数学这个学科的长期积弱,奥数在我们心里到底是什么?为了给有数学天赋而且认真努力的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升学通道?还是为了满足扭曲的虚荣心?在国家层面上,没有强大的学科而只有优秀的竞赛成绩,不可能赢得真正的尊重。譬如奥运会的某些非主流项目,我们的代表队能多次争取到世界前列的名次,但全国从事这项运动的运动员只有几千人,而且大多数省份甚至没有这个项目的省队,这是典型的为名次而名次的扭曲现象。对数学没有真正的热爱,却对政策导向是否有利于开展竞赛特别关切,这样的关心必然是自私和功利的。

       就竞赛本身的特点而言,好的竞赛成绩一方面需要一批能力强的选手作为种子,另一方面需要好的培养和选拔机制。竞赛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但绝不是简单粗暴的人海战术。好的选拔机制可以高效地发现有发展潜力的选手,而不是把所有人驱赶到竞赛的独木桥上痛苦挣扎。在IMO官网的“名人堂”里列出了参加IMO成绩最好的选手名字,其中有一人获得5枚金牌,5人获得4枚金牌,还有多达39人获得3枚金牌。而盛产金牌选手的中国队,最好的成绩只是2枚金牌。一方面是无比荣耀的团体表现,另一方面却没有诞生个人的王者。有没有人深刻反省过造成这种结果的成因?是体制的影响更大,还是个人选择的影响更大?

       今年的6道比赛试题,既有来自美国、俄罗斯这样的数学强国,也有来自阿尔巴尼亚这样的小国,却没有出现中国的名字。这并不是偶然现象。事实上,近年来几乎没有来自中国的题目被选定为比赛用题。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设计一个好题目需要呕心沥血,如果没被选中,就只是在习题集里增加几行字而已。即使“万幸”被选中,所得的奖赏也不过几句口头的表扬。有这能耐不如培养几个金牌选手,一旦荣升为“金牌教练”,前面就是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笔账,不需要多好的数学头脑就能算得清。

       奥数的母体是数学。奥数的诞生,其初衷是推动数学的普及,并反过来促进数学的学科发展。而奥数在中国落地生根,却成了某些人取巧的门道,以及另一些人的摇钱树。大批孩子被驱赶到奥数的独木桥上,造成的结果不是数学的普及,而是“数学恐惧症”和“数学厌恶症”的普及。在竞赛成绩的巨大压力下,还有不少孩子被磨灭了对数学的热情,把自己的能力都用在获取优秀的竞赛名次,却不再关心数学中那些真正美妙和值得欣赏的内在。这样的奥数运动不仅无法推动数学的学科发展,反倒变异成了一颗硕大的恶性肿瘤。当母体因为肿瘤而奄奄一息时,很多人眼里却还是只看到升学的捷径和巨大的商机。他们不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自然也就无法理解最近几年政策导向的转变并非源于谁制造的阴谋,而是数学生态圈反击病毒入侵的结果。事实上,如果不是利益集团的阻挠,这样的转变本该来得更早一些。

       当奥数是为了保住世界第一的名次而存在时,这样的奥数是妖魔化了的奥数。我们应该支持的奥数,是让更多孩子爱上数学,引导对数学感兴趣的孩子勇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奥数。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世界第一的名次才是货真价实,才是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荣誉!


       毕竟是一年一度的盛宴,最后还是上几张图,让大家沾一点喜庆的气氛吧。(图片来自公号“数学竞赛的那些事儿”)

2017年IMO已经落幕,关于奥数的思考还要继续_第5张图片
开幕式现场的表演
2017年IMO已经落幕,关于奥数的思考还要继续_第6张图片
看起来很像中国队的美国队
2017年IMO已经落幕,关于奥数的思考还要继续_第7张图片
热爱cosplay的日本队
2017年IMO已经落幕,关于奥数的思考还要继续_第8张图片
做出标志性手势“萨瓦迪卡”的泰国队
2017年IMO已经落幕,关于奥数的思考还要继续_第9张图片
本届IMO冠军韩国队
2017年IMO已经落幕,关于奥数的思考还要继续_第10张图片
四名选手都是女生的列支敦士登队
2017年IMO已经落幕,关于奥数的思考还要继续_第11张图片
只有一名成员的加纳队
2017年IMO已经落幕,关于奥数的思考还要继续_第12张图片
来自沙特阿拉伯的两位选手,要相信他们不是恐怖分子还是需要一点勇气的
2017年IMO已经落幕,关于奥数的思考还要继续_第13张图片
本届IMO的选题委员会,其中最左边那位黄衣大侠就是IMO名人堂牛人排行榜的第一名,加拿大的Zhuo Qun (Alex) Song,2010-2015年连续6次参加IMO,共获5金1铜,其中2010年是铜牌,2015年获得满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年IMO已经落幕,关于奥数的思考还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