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孩子的分数

现在,孩子成了家庭关注的焦点,孩子的考试成绩(其实是分数)成了父母关注焦点中的焦点。几乎所有的家长都非常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在他们看来这几乎是唯一能代表孩子受教育的成果,更是以后升学的唯一路径。但认为自己看重分数的家长并不多,他们认为他们不是看重孩子的分数,而是从分数来看看孩子的学习态度,其实,这是同一码事。

分数能代表什么?

如果不是这样的教学考试机制或许我们还可以这样认为,分数可以代表一段时间内孩子的学习情况,尽管这样的代表并不全面,并且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因为考试毕竟不能考查学生所学的全部内容。但现在的分数能代表什么?小学生成绩动不动全班平均分95以上,能说明什么?孩子个个是天才?孩子的“拷贝”老师答案的功能好?到老师家里个别辅导的效果好?最多只能说这套培训考试机器的机制在小学是成功的,最不能说明的孩子的学习能力到底如何,因为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往往越不能适应这一套以考分为中心的教学机制。

分数非但不能说明就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而且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孩子的天性,自小从产生攀比、厌学的心理。现在的分数机制是悬着中国每个孩子头上的一把刀!

更可笑的是,学校为了自己的利益,居然弄出了个高分效应,满分占多少百分比,高分多少,平均分多高,牺牲的是孩子的快乐,孩子的童真,以及真正的读书学习!

这样的考分机制在许多国家已经被摒弃,比如,在一些国家地区,对学生的成绩并不打具体分数,而是分等,比如香港就是ABCD或者1分到5分等几种方式,这种粗分大分的好处就在于对于学生具体成绩的一种淡化,相对科学。分数宜粗不宜细,不搞排名,这已经是教育公认的趋势化。而我们的教育却是逆势而行,愈演愈烈,把分数机制进行到底。比如英语考级,420能及格,419就不及格,这就让人很是费解,总分700分两小时完成的试卷考419与考420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可能远不如阅卷老师当时的心情吧。能把教条主义如此精致化,也让人叹为观止,中国教育才是真正高手中的高手,杀人于无形……

升学压力怎么办?

万恶的分数机制之所以能盛行,并且得能部分家长的支持,背后的关键就于在升学机制也是以非常具体的考分来衡量。考高中,考大学,有的还包括考初中,这都是分数考核机制的核心与根源,家里心理绕不过的弯。不重视孩子的分数等于不看重的未来。的确,这是个根子的问题,谁也没有办法,但家长有几点还是要明白的。

一、中小学12年无数次考试,有用的成绩其实只是三次升学考试,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孩子,真正有用的其实只有高考一次。平时的成绩实际没有多少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多少实用意义,可以作为校长升官、老师评职称的台阶,可以让家长长面子,对于孩子,100分和95分,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考100分还可能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二、平时的成绩并不未必一定和大考的成绩成正比。可以说,一个孩子初考、中考的孩子跟他小学四五年级的成绩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只要平时有一定的基础,小学六年级一年,初三一年,高中两年,好好准备,应对升学考试,也就差不多了。

三、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考试心理比平时的成绩更重要。

因此,家长看重孩子的成绩,是一个很盲目的行为!不要鼓励孩子考100分,不要苛求孩子的要考多好的成绩,在分数大跃进的时代,你的孩子考试能在90分上下就不错了,一两次考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何看待孩子的分数_第1张图片


如何看待孩子的分数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看待孩子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