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该提拔吗?
一次人事调整 ,公司的一位车间工段长出乎意料地被调整为副主任,据了解,那位工段长为人处事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见到上级低三下四,而遇到下级则显得目中无人,群众基础比较差,但就是这样的人,却进入了公司领导的“法眼”,被提拔了。
事后,有的员工心里感觉不平衡,将意见反映了人力资源部门,但给出的结论却是,人家工作从来不含糊,而且,有几项工作都是公司里其他人所完成不了的。
这样的人为何能被提拔?
首先,从性价比来看,低投入,高产出是公司非常愿意也是经常采纳的一项用人原则,试想一位员工尽管每月领着1万元以上的工资,但却能为公司带来以往3倍甚至更多的收益,哪一家公司不愿意用呢?尽管为人处事可能稍差一些,但在没有太大过格的情况下,这些因素往往都不是公司领导所重点考虑的。
其次,从任职方式来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人好官,升之有法。
客观地讲,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人家处理领导关系、同事关系的一条原则,如果,能凭这一条,一些人能够达到与领导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进而达到升职加薪的目的,这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因为这说明,他揣测领导或者取悦领导的能力,要大于常人。
倘若自己不会、不善于使用这种方法,想跟领导处好关系却苦于没有方法,那就不必过多地产生“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想法。
同时,真得不能主观臆断地认为,在领导面前低三下四,就一定是在忽悠领导、欺骗领导,而在同事面前目中无人就一定是势利眼,唯上是举。
现实当中,真得完全纯粹地说实话、说真话,并不一定能达到既定的效果。相反,说合理的话,采取适当的态度,说得再直接些,能很好地满足领导的虚荣心,将事情稳稳妥妥地办成,这才是高手。像一位国学大师生前所讲,拍马屁肯定不好,但要拍出马屁的味道,这才难得。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领导面前低三下四,在同事面前目中无人就应该,就是非常好,而是我们要用事实说话,以成事为准,否则,我们通常所谓的职场高手,情商达人,又以什么做为界定标准呢?
如何与这样的人相处
对于这些人,更多的是实用大于了人情,物质大于了精神,利益大于了交情,因而,与这类人相处,还是要做到:
不招惹,惹不起,却能躲得起。职场当中有时还是需要奉行“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这一明哲保身原则,也就是当他频繁出现在某个场合,或者从事其他事情的时候,如果自己做为其同事,尽可能不要与其接触,否则,你很可能就会有深深的自卑感还有挫败感,但这却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还不如远离是非之地,感觉会自在多了。
不得罪,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能做到在领导面前低三下四,而且还乐此不疲的,更有甚者,被领导所默许甚至喜好的,通常来讲,这些人都会是领导眼中的“红人”,对外了解的“线人”,不必要得罪,也不能轻易得罪,否则,不知哪一天,自己本来觉得近期工作完成得不错,却莫名其妙地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甚至,还挨了批,就会有一种“有苦没人听,有理没处讲”的委屈感。
不巴结,你的强大,非我本意。靠傍领导关系而平步青云,实现职场“弯道”超车的大有人在,但既然对这类人的所做所为,不屑一顾的话,那么,做为自身就没有必要刻意地向其表示些什么,像为其发朋友圈的消息点赞,并附加什么奉承的评语,帮助其拉票,还有涉及他的一些人情往份等等,都可以一概取消,做到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从容淡定即可。
不往来,没有交集,不生事非。对于这样的人,不要与其有任何的利益往来,需要的也就是见面点个头,下班打个招呼,仅此而已。可以说,与这样的人,交往地越少,出现其他事情的概率也就越低。
总之,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人过百形形色色。这些人在哪个职场都会出现,我们既不要刻意地唯恐避之而不及,也不要有意地往前凑,有事儿接触一下,没事儿还是各忙各自的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