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感之殇

同事和朋友们说,我这半年以来说得最多的词就是“界限感”了。

界限感之殇_第1张图片

比如我会认为,第一次见面就说对方的微信头像不太好看,本人更好看,and还要推荐拍职业艺术照的方式给对方这种行为,就是缺少界限感;

比如我还会认为,第一次见面就与大家谈起自己受伤的童年经历,以及对现在的影响,再发个愿要去突破这些障碍,既伤感又励志的这种行为,也是缺少界限感;

那么熟人之间也会缺少界限感吗?当然了,中国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普遍缺少界限感,中国式朋友之间,也缺少界限感,因此绝交的,也不在少数。

说了这么半天,究竟什么是界限感呢?相信大家心里多少都是清楚的,在你的身份范围内做合理的事情,尊重彼此的边界和底线,不卑不亢,让关系变得舒服,而不是束缚,就是有界限感了吧,通常高情商的人都深谙此道,只是我们这些平常人,大多都还是需要学习罢了。

一个人没有界限感,会是什么样?

第一个闯入脑子里的词是“老好人”,这类老好人大多“拒绝无能”,不是“拒绝”无能,而是“无能”拒绝,也就是没有能力拒绝别人,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一部台剧《命中注定爱上你》中的便利贴女孩,这类人靠外界的评价活着,靠被别人需要来维持自己的存在感,仿佛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他自己也就没有存在价值了,他们通常会表现得过于热情积极、鸡血满满、任劳任怨,私底下却伤痕累累,也充满怨气,这种怨气会通过其他一些方式发泄出来,比如犯一些小错误,然后让事情更加糟糕,最后恶性循环。在心理学上,我们会认为这类人,比正常人更值得关注,因为可能更可怕,但从心理发展角度来说,可能有人会认为这类人的心理能量没有发展起来,导致他没有力量去对抗外界的不公,他们就像个力量不足却暴躁的孩子,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格,他们在大人的社会中游走,除非修炼了一项特牛掰、能成就自己的成就,让自信增长到正常水平,否则,可能一辈子都是如此,活得拧巴、疲累,and不健康。


第二个闯入脑子里的词是“对与人的亲密度有过高估计”,这是表演型(癔症型)人格的一种症状,具体怎么表达的,有点记不太清楚了,但大意是这样的。简单说就是他们对与人关系的亲密度,往往有着过高的估计,比如刚见过几面,觉得聊得来,就把对方当成了闺蜜,什么都跟对方说,即便对方表现出各种惊讶和拒绝,都无法让他们停止下来,可想而知这关系的结果,大多都不太好。这类人通常的现实生活或更早的童年,都是缺爱的,所以“合得来”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得到爱的信号,被他们无限放大,这必然会让关系中的另一方感觉压力山大,觉得要承载太多他们的需要,实在喘不过气来,只好逃跑了。不止是朋友关系如此,恋爱关系就更可怕了,缺爱的宝宝们,应该先学习怎么宠爱自己,然后才能拥有健康互惠的关系。


第三个闯入脑子里的词是“我为你好啊”,这个词不陌生吧,中国的父母多么习惯用这种方式绑架控制孩子啊(好在我出生在一个“放养”式教育背景的家庭里,从13岁开始,就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了,说出来真是怕人,所以现在才混得不咋地啊哈哈哈哈),我还记得几年前,针对熬夜问题,我还真是当了一回“唠叨的老妈”,直到被我“绑架”的朋友说,没关系啦,熬夜对皮肤不好,那就让我不好呗,原话忘记怎样的了,但是应该比这句更有杀伤力,杀得我当时就傻眼了,后来才明白了,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权利,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价值观强制要求别人,这会让别人不舒服,这也是严重的越界行为。

那么,一个人要从不太有界限感,变得很有界限感,而且还能让关系变得舒服,到底要怎么做呢?

我跟你说啊,这真是不容易做到,你看那些很牛掰的人,都很酷,这种“酷”里,就包含了界限感啊,是否有界限感,会让人生变得更加简洁高效,而且舒服呢?大有可能,所以如果想变得很牛掰很酷,要不咱先从有界限感开始?

目前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而只是有点矫枉过正地走向了另一头,比如生人勿近、没事闭关、来者都拒、没人情味,哈哈哈哈哈哈~也是醉了。

想知道怎么变得有界限感,等我先去学习一下,再结合一些经验,输出成文章哈~

界限感之殇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界限感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