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对孩子们来说,零食就是他们眼里的美食。我不爱吃零食,但两个孩子不随我。
尤其是女儿,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零食。一般我会给她准备点水果和奶制品但是孩子并不待见。
时不时的会再让我买点不算充饥,纯属过嘴瘾的零食来。一般我也会照办,大抵来说她的要求在同龄孩子中并不算过分,没有必要为了这点芝麻蒜皮的小事让孩子不开心。
许是信任她,对她没有过多的约束,最近经常发现她手里拿着零食一边吃,一边写作业。每次经过她的房间,看到这个情景,我便火冒三丈,但每次都忍住了。
以往,我可能会这么做:
第一,生气,然后提高分贝,下命令——“乐乐,写作业的时候不要吃零食”。
第二,说教:边写作业边吃零食不卫生,影响健康,关键还降低作业效率和质量。
这特别符合“老鹰型妈妈”的行事作风和气质。
一通猛药下去,乖巧的女儿当然会听话,忍着不吃零食,或者趁我照顾弟弟时,照吃不误。注意,这是背着我的。
但是,正面管教不能白学。正想着找案例练手呢,和上次“对付”弟弟一样,我思前想后了好久,练习话术。
吃完晚饭,故事照常上演。我没吭声,在给弟弟洗澡前,我去她房间跟她打招呼,告诉她我的安排,让她自己照顾好自己,等把弟弟弄睡后,妈妈再过来陪她。
顺便留了一句“妈妈今晚想跟你聊个事情”。女儿很好奇,要求先告诉她什么事儿。因为急着去照顾弟弟,便随口告诉她关于零食。
女儿很不高兴,撅着嘴巴说不愿意。
我知道敏感的女儿一定是感受到我对她吃零食的不满了。
我便说,你都不知道妈妈要跟你谈关于零食的什么内容,你就说不愿意?
她顿时来劲了,难道要给我买更多的零食?我说,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这要看你怎么说?即便这样,她还是不愿意。(此时,女儿的感受是正确的,我的确对她吃零食的时间、方式表示不满,所以她拒绝与我交流。)
没时间跟她纠缠,待弟弟入睡后,我进入她的房间,女儿很警惕。
我说,妈妈想跟你谈零食的事情,你是不是感觉特别委屈,因为你认为零食买回来说是吃的(共情,同理),对吗?她点头。
我继续问,你现在愿意跟妈妈聊这个话题吗?
不愿意。
那你什么时候愿意聊呢?明天上午还是下午?(选择性提问)
她说下午去上声乐课的路上。
和我预期的还是有差异的,本来我以为当我说出她的感受,她会靠近一点,能够在当晚把这个话题了结的。没曾想,需要到第二天。
第二天,上午去上芭蕾课,途中的时间大于声乐课的时间,车上,我突然提起,这个时候也可以聊聊零食的话题哦,你愿意吗?
女儿很高兴。我便按照课堂上学到的工具,开始对女儿展开情感攻势。
“宝贝,妈妈有点担心你的健康问题(实际上真正担心的是学习质量的问题),妈妈注意到你最近几天喜欢一边吃零食一边写作业,妈妈希望我们能一起想到一个办法,既能不影响健康,又能吃上你喜欢的零食。(真实表达自己的情绪)”她不吭声。
我继续,“妈妈想问问你,一边吃零食,一边写作业,你什么感受呢?”
“吃零食吃得一点儿也不爽。”
“那写作业呢?”
“写作业也一般般,好象有点影响。”(要的就是这两句话)
“那有办法能够吃零食吃得爽,作业又写得好吗?”
“有啊,写作业时不吃零食。”
“那啥时候吃?”
“写完作业吃。”
“作业写得很晚的时候呢?”
“那就不吃呗。”
“那你不是少了吃零食的机会吗?”
“也是哦,那就想吃零食的时候停下作业,把零食吃完再写作业。”
(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感受、想法和决定的六字方案,但因为女儿平日配合运用这个工具不是很得当,于是我稍微调整了一下提问的方式。)
“那就这么说定了,妈妈就知道你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以后想吃什么跟妈妈说就好哈。”
下次,她基本不会重犯。如果重犯,我只要说一句“还记得和妈妈的约定吗?”就万事大吉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笑:一个九岁多的孩子,吃零食这么芝麻大点的事儿,需要这么劳师动众吗?有人甚至会嘲笑我——闲得慌。
之前我的观点也是如此,现在,我很享受跟女儿的这番对话。
这番对话让我感受到了我对女儿的尊重和鼓励,让女儿感受到了归属感。
这番对话其实是在给女儿演绎解决问题的思路,假以时日,她定会学到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什么问题不重要,方法更重要)
何为陪伴,不仅是在孩子开心、顺从的时候和她在一起享受天伦,更应该是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用你的言行感化孩子,让她能跟你平静的呆在一起,这种时光,我称之为陪伴。
有句话说,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就是向你索爱的时候。
每一个有情绪的时候,都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机会,抓住它,你就能赢得孩子的信任。